中国少北武术欢迎您!
加入收藏|关于少北|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少北资讯 >> 文章详情

找到一篇好文章

问题:找到一篇好文章 追风(论坛元老) 2006-4-11 19:17:47
武术修炼十大原则
古训云:“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师只能传法,纠正错误,而无力授功。师父教会了正确的练法,要出功夫,就全靠个人的刻苦精神了。
        纵观有史以来,各行各业从业者数不胜数,但出类拔萃者为什么总是少得可怜呢?原因之一,就是真正潜心修炼而无二心者甚少。
        更何况武功不是一种手艺或技术,它研究的对象不是死的东西,也不只是活的自己,而是还要研究和自己同样有智慧、有体能、有技术、有功力的人。
        因此,武功的修炼较之学练手艺、学习艺术更难、更多风险,不但用智,而且斗智;不但要面对失败,而且要挑战伤亡。所以,需要习武者具备或者说必须努力增强和提高全面的素质。
        那么,一个武术爱好者,究竟应该怎样去修炼功夫呢?
        这是一个很难详论的问题,可以写一个宏篇巨著。
        对于这点,各家自有各家言,各派自有各派传。而如果具体落实到某位师父、教练身上,由于其个人的认识局限和经历感受,往往出现走极端的经验,很难在总体规律和通用原则上有所把握。
        有的居然把身上出茧子、肢体出口子作为是否能吃苦的标准。往往只注重流汗而忽略了用心。假如教导者再是一个只知皮毛花法而不懂拳理的人,那可真是既难为了学生,也难为了老师。
        不论有形功夫还是无形功夫,它们的修练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要充分理解这些原则,首先要解决对武术功夫的认识问题,也就是重点都有哪些,哪些是与武功无关的非武的东西。了解了重点和一般,能够区别有用和无用,就可以按原则去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限的武道之中去,效果会更好些。
        为了通俗易悟,尤其是对初学者有益,笔者先谈几个事例,相信会使你有所领悟。
        1.狗的故事
        一狗产崽,母爱有加,一青年人非常喜爱,准备偷其中一个自己养着。有一天,他趁母狗离开的时候,蹑手蹑脚接近狗窝,挑了一只抱起就走。为防备不测,他事先准备了一根短棍。然而刚刚得手,正在暗自欣喜之际,狗崽却吱吱地叫了起来。他本想快点离开,可谁料刚一转身,却见母犬正往回来。他急中生智挥棒喝道:“滚开”!可惜话音末落,母犬已“呼”地跃起,径直扑了过来。他慌忙躲闪,准备运棒痛击。可立足末稳,母犬的尖牙已将其喉咙咬破。他惊恐万状,掉头狂奔,鲜血淋漓之际,双腿又去掉好几块肉,终于舍弃狗崽逃命而去......
        此人正值青春年少、体壮如牛,而且手持短木棍。但为什么狼狈到这种程度?论体重和力量,远大于犬;论聪明智慧,人胜于畜。虽优势显判却终成大败,原因有三:
        一是精神不盛。狗之失子,狂怒至极,凶残之性,显露无余,为夺爱子,早已置生死于度外,全力以赴,要咬死仇人;
        二是速度不快。狗之奔跃,与生俱来,迅捷突猛非人可比,激怒之下突发而攻,更是超过寻常;
        三是武器不利。狗之尖牙,碎骨皆易何况人喉?此人虽持短棍,但毕竟不能一击毙敌。何况狗之身法灵通,难以击中要害。而母犬之击是人所必救的喉部,不救就得死,因此人已先被动。
        人以这样的三种劣势对付犬的三种优势,怎么可能不败呢?
        因此,武功一道,精神第一,速度次之,而力量属末技。生死相拼刹那间胜负已定,非蛮力可成。
        2.可怜的亚军
        曾观电视节目中一场拳击赛,甲乙双方对峙,甲先以连续刺拳开路,乙仰头退闪,甲接着一记摆拳击来,乙潜身躲过还以直拳正中甲之口鼻。甲后退两步急以双臂手肘而护。乙又乘势追打,甲却将乙搂脖搬肩抱牢,裁判随即将甲乙分开。甲畏于乙之闪电般直拳,以守为计,四处周旋,乙连连得分,但终于在后几回合体力不支,在第九回合被甲一拳击中心窝而伏地不起,甲反败为胜。
        在众人欢呼之余和甲洋洋得意之际,我不禁自问:如果甲乙两个去掉拳套而拼命,谁是冠军?我想,甲虽胜利,然而充其量只是比赛获胜。如果拼命,在第一回合中,乙方完全可以连击而胜。看来,乙之屈居第二实是可惜。
比赛毕竟是比赛,其护具和规则都为选手提供了良机,那就是利用规则和护具的技巧。
       3.他还是他
        1989年春,我在研究形意拳论并从弟弟那里接触大成拳之后,便产生进行传统武术散手教学实验的想法。其间,身边有六名学生正随我习少林拳,他们是高鸿鸣、卢洪军、李军、张宇鹏、杨强、欧祥印。
        初次前手直击(冲拳)训练,我让一学生防守。由于护具缺乏,只戴棉手套击之。结果,怕伤人,我便采用点到为止的方法。然而拳虽轻却每发必中。我问:为啥不防?学生答:“躲不开”。我心中纳闷:难道拳越轻越快?随即加大力而击,一下打中了学生。我大喊:注意了!便连续攻击。出乎意料,学生连退带防,竟然未中一次。我问:这下咋能防了?学生说:第一下打疼了,我怕再打上。当时我恍然大悟:
        原来,当人身处险境时其神经之敏,身法之灵,速度之快,力量之大,抗击力之强,都是超出正常状态的。怪不得形意拳论说:“遇敌犹如火烧身”呢。
        他还是他,只因先挨了一下重击便生出防守之能。看来,真实是实战训练的灵魂,刺激太重要了。
        因此,平时训练,应使精神状态超出正常,用八极门的一句传训:象疯了一样练打!
        我在《开篇总论》中讲过,格杀方法为武术,格杀能力为武功。此篇就是讲如何修炼功力、提高能力的。
由上观之,一个立志修炼武功者,应该把握以下十条大的原则:
        一、重视筑基功夫
        筑基,就是说象盖房子打地基一样,楼房越高,地基就越深越牢,而楼的高度就好比功夫的层次,没有好的筑基功夫,就不可能成为技击高手。
        筑基功夫包括基本体能和基本素质。
        基本体能就是体力如何,健壮程度如何,这是基础的基础,是本钱,一切技术或功夫都依赖它才能获得和发挥。基本体能是大树扎根的土壤。
        基本素质是突出武术功夫的专门的身体素质,比如弹跳力、柔韧性、腰力、四肢力等等。引申开来,包括洞察力、神经灵敏度等等,它是先天具备的但必须通过修炼才可以提高的筑基功夫。它是技术的依赖,是推动子弹飞出的火药。
        八极门是把先天的体能称作"胎力"。胎力好的人往往易出功夫,有的胎力是体能一般的人练多少年也达不到的,这就是个性差异。因此,从比赛的角度讲,选材首先考虑胎力素质。
        如果体魄不健壮,就谈不上基本素质的出色(综合的不是单项的),没有筑基功夫的出色,技术总是不能到位的。只有基本体能和基本素质都出色,才能把武术功夫在身上体现到较高的境界。而体能和基本素质训练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和需要长期坚持下去的,因此,只这一关就很少有人能闯过。
        二、规范基本技术
        许多人对基本技术有一种误解,以为基本的便是初级的,不高级便是小儿科,实战中威力不大,其实不然。基本技术是一门很深的功夫,它最简单、最直接,因此,完成这一技术的时间也最短,最容易出速度,也最有效。虽然在人们看来不如转身打法和腾空打法那么美观漂亮,但它总是不露声色地完成攻防使命。
        李小龙的前手直拳,尤其是滑步侧身前手直拳(掌),很少有人能够潇洒从容地躲开,即使躲了也是在慌乱中不协调地走开,而要发起反击便成了困难。事实上往往上边躲过了前手直拳,随即又被简单的垫步侧踢(踹)而击中。
        我们绝不能追求一些哗众取宠的技术,必须重视基本技术,并使之精纯。
我们在观看比赛或武打片时,经常发生这样的感叹:这招真好!有人就开始模仿。其实,比赛时出现的大家都认为好的招,并不是固定的招,而是运用时机掌握好,是主动变化的好。而人们看来精彩的招,往往无法主动运用,多是顺势而发。
        因此,就是你模仿得差不多了,你也不能等着在实战中那个机会的出现。
        基本技术是复杂技术的基础,只有在简单的基础上才可以达到复杂和高难。基本技术都有一些具体要求,拳脚的出法,肘膝的屈伸,运行路线与步法的配合,腰胯的运动,甚至肩的方向,脚的位置,头的动作都是固定不变的要求,不能违反,违反了就会影响技术的效果。
        因此,学者必须一板一眼地练习基本技术,先慢练,由教练员或自已纠正偏差,直至规范后再加速练习,反复琢磨,最终养成正确的习惯。
        这里应该强调的是:基本技术可以用于格斗,但并不是一点不变动运用,要从不同距离、不同角度、不同体位去练习。
        三、时刻精神为帅
        这里讲的精神,既不是某种情操,也不是帅气的气质仪表。这里的精神,是指武道的精神,是一个修炼武道者在戒备的或技术状态下所表现出的与格杀气氛相适应、相和谐的神志,是一种一往无前的气慨,无坚不摧的气势,凛然不可犯的神意,是举手不留情的威严和震慑力。
        大家都明白,即使是装哭,脸上也会出现哭的表情,笑容满面你就休想哭出调来。这就是说,表情是外在的形,哭是内在的精神状态。
        一个习武者,如果有誓与敌人共生死的决死精神,有坚决战胜对手的决心和勇气,其神情上就一定会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气势并透出一种力量。反之,如果没有信心战胜对手,顾虑重重,必然会反映出一种心神不定的状态,给人一种不足为患的印象。装出来的自信与坚定是有形无神的,一眼便可看穿,而有神则必有形。
        因此,历史上并不缺少目光如电摄人胆魄,不战而胜的范例。要修炼锐不可挡的功夫,首先要修炼锐不可挡的精神状态,要在练习时时刻保持一种作战意识、决死的神意。
        精神状态犹如汽车的档,什么样的档就会有什么样的速度。精神越振奋,体能便发挥得越好;神意越凶狠,出招便越能令人生畏。
        格杀只是瞬间胜负的事,因此一开始便要达到最佳状态。如果精神一点点振奋,那不但攻人的机会已逝去,恐怕早已被人制服了。
        训练时就要注意精神状态的真实,符合实际格杀的要求,面对的无论是物还是人,都要有一种充满野性的杀人精神。精神是灵魂,可以加速功力的长进、修为的深湛。如果是无精打采地练打,是出不了实用功夫的。
        格斗,必须忘掉自己的生死荣辱,与对手合为一体,不能放过,失去了目标(对手),一切都是无的放矢。
一个真正修炼武道者,行善助人是一回事,交手三毒是另一回事。格斗中的心狠手辣并不表明人的品德低下,相反却正是体现了武道的本质精神。
        可以不比,可以喊停,但只要接受对抗站在了那里,就应该明白武者的尊严和荣誉。
        四、牢记速度第一
        我的师长们这样总结技击的秘诀:“快打慢,动打站,力大打力小,手狠打手善”。速度快,才能不失时机地击中对方,慢了,一切机会都过去了,不但不能击中对手,还会反被对手所制。当然,速度不单指手脚的运动速度,出招快速的前提是反应快速。
        之所以说速度第一,是因为在诸项功夫中,速度是关键,人体的要害部位是练不出抗击能力的。即使是攻击者功力不大,但只要他是一个正常的健康人,其固有的力量一旦作用到这些要害上,便足以击败对手。
        试问:你的眼睛能经得起一周岁孩子的抓抠吗?你的睾丸能受得住小学生的一脚吗?你的喉节能耐得住我的手指一弹吗?也就是说,速度超人,没有特殊的功力照样能伤人取胜;而任何人,不论功力多大,抗击能力多好,要是动作迟滞,速度慢于对手,其功力也就没有所用之处,形同走肉。
        因此,速度是第一位的,何况,速度的迅猛还可以加大攻击的力度呢。子弹很小吧,但你坚实的胸大肌可以阻止它射入心脏吗?这就是速度的作用。防守也是一样。
        五、必戒急于求成
        古语云:“欲速则不达”。哲学讲“量变可以达到质变”。俗话又说“一锹挖不出井”。这都可以说明功夫的修炼不是短时间可以成功的。功夫本身就说明必须有足够的绝对练功时间的积累,才能使新手变成老手,老手变成高手。
        重复是功夫长进的唯一途径,而重复意味着枯燥乏味,干干巴巴。痛苦的重复固然令人难以忍受,然而平谈的重复也不是一般人都能耐得住的。逼着你五天写50000字你可以做到,那么,要你每天不多不少写100字而不间断地坚持三年,你能做到吗?
        只有把反反复复的重复训练当成最大乐趣的人,才能每天有所收获,最终成为高手。如果急于求成,不但功夫练得粗糙,养成毛病,也会因恨功夫而加大负荷甚至超出人体的极艰而自残其身,造成终身遗憾。
        急于求成的另一个结果,就是丧失信心,从而放弃它。
        当然,不急于求成并不等于漫不经心,应该尽量下功夫,功到自然成。
        学方法新奇有趣时间短暂,长功夫枯燥乏味年复一年。
        六、固化进攻意识
        要战胜敌人,只有进攻能够完成。因此,进攻应成为武者的主导意识,一切为了进攻,为了反攻。有进攻意识才能在气势上压倒对手,才能主动打破对手的连续抢攻,才能抓住任何有利时机进行反攻,才能掌握主动权。
        有很强的进攻意识,才能以最快的速度由防守转入进攻。如果进攻意识不强,那只能被动地按对手的打法而动,按对方的节奏而守,结果是防过一次、两次却难防三次四次;挣脱了一摔很可能又被变劲摔倒。
        更进一步地说,防守也不应该是单纯地解除自己的危险,而应在防守的接触中破坏对手的连续攻击,破坏对手的平稳,限制对手手脚的活动范围,甚至通过强有力的阻截技术,既达到防守的目的又伤及对手的肢体。
        修炼功夫,必须是连防守都可以伤人的功夫。如果做出的防守不能影响对手的第二次进攻是无效的防守,同时也是危险的。
        攻与防,防与攻起码应该是同时进行的。
        进攻意识的固化要首先在训练中去体现,包括技术训练的自练阶段。
从练功的时间投入和体力投入上来说,练攻迎敌与练守迎敌相比,练攻击技术和力度的击敌效果应该是几倍于练防守的。这也就是俗语说的“不怕力大怕乱拳”的道理。
        在空打中,在打包打靶中,在打模拟中,都要贯穿进攻意识。也就是想一切办法攻,见机就敢进,主攻技术就是进攻。
        进攻意识还必须贯穿于躲闪之中、退让之中。这种意识的特点就是躲闪有法、进退有度。躲闪有法是不能乱了注意力,散了步法、身法。
        进退有度是我够不着他我就不冒进,他打不着我我就不撤步。躲闪是为了寻隙而攻击要害,退让是暂避锋芒而后立即发起反击。
        因此说,固化进攻意识不是一味地猛冲猛打,而是在冷静的心态和沉稳的移动中始终思考和捕捉进攻的时机与方式。
        七、学会灵活运用
        在你刚刚开始进行攻防训练时,教练员肯定要告诉你这招怎样用、防守后可接哪几种进攻。但是,你千万不要以为格斗中肯定会出现你训练中遇到的进攻。定招训练只是一种手段,是通向实战的桥,也只能是桥而不是对岸。
        我最不赞成也反感这样的话:“我如何如何敌必如何如何,我便再如何如何,敌必被我击伤、击出、摔倒、踢死”。一种攻法会有许多种防法,有的甚至与你对攻而根本不守,你怎么能说你一攻敌必然会如何如何呢?此类教法,说明他根本没有实战经验。
        按固定的设想去练习,一攻一防还可以,如果用于组合练习,就极易培养不实际的条件反射。本书前面章节中提出的游斗桩训练法,就是力求以我为中心,不考虑对手的具体技术,只是根据我的感觉而防守来自上下、左右、前后以及斜偏方位的攻击,达到练一应万的目的。当然,这些防守方法必须是科学的。
        正如一棵大树,晃动树干百枝摇,而摇动树枝只是几叶动。如果是一个枝叶一个枝叶地摇动,会累死人的,这只是个比喻。
        掌握了或者说熟悉了基本的攻守方法,只是学会了一些定理、定律,要真正随时随地解好许多难题,必须首先多做题,多做题就是在运用定理定律的前提下,在实战中随机应变地、变化地去进攻、防守、反击。
        你如果没有举一反三的愿望,是应付不了千变万化的格斗局势的,能不能成为高手,关键在于灵活应变能力的强弱。而这种能力的获得,非是在格斗中完成不可。否则,你一拳打死头牛,也是白废。
        多积累经验,开动你的脑筋吧,只要用心参悟,你就会终得大道。
        八、闯过惨败大关
        戚继光在《拳经捷要篇》中曰:“即得艺,必试敌”。李书文说:“必须交手练技”。在经过一段全面的实战训练之后,必须进入真实对抗训练阶段,继而又要与陌生人对阵,没有这个勇气是无法成为真正高手的。退一步说,不与陌生人打,功夫是用处不大的,其效果会大打折扣。
        我给你一台自行车,请你在一米宽的路上骑100米,你轻松做得到;如果让你在万丈深渊之上的十米宽的无护栏的小桥上骑50米,你能敢上自行车吗?为什么强调与陌生人打,就是要解决心理障碍问题,而不是要解决技术问题。
收藏文物会增值,收藏武功则贬值。
        然而,既然格斗,便有胜负,没有任何人一生只胜不败。尽管常有人说自己没有输过,也有弟子说师父没输过。但我认为,没输过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有小胜便保持荣誉或专与弱者比试。第二种是他一生根本就没有实战过,没与陌生人较量过。李书文没输过吗?我相信他一定输过,起码是成名之前会输过。
        一个真正修炼武道者,应该把比武作为磨炼自己的最好机会,在格斗中积累经验,纠正错误,弥补缺陷。失败是成功之母,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佛家讲“着人相,着我相,着众生相……”,着相了能赢的也赢不了。正如《拳经捷要篇》所说:“切不可以胜负为愧为奇,当思何以胜之,何以败之,勉而久试”。用李小龙的话说就是“不为胜负所役使,忘却赞誉与痛苦”。而李书文的信条是:“往死里打,你不打死他,他也要打死你”。
        但是,这里也应该指出:与人切磋不是好勇斗狠和人前炫耀,较量最好要在两个人的范围内进行,免得因面子问题而造成不应有的伤害和仇恨。李小龙据传是典型的好战分子,但在与泰拳王号称“穿云脚”的察尔。猜较量时也是不公开的。并且两人比试后对结果都守口如瓶。这是明智的。
        切磋应有护具,起码要光脚戴拳套,而对歹徒则是另一回事。
       九、修到身有一绝
        出手千招,赢人一招,长时间的训练、实战之后,要总结提炼出自己最得意的一套组合或单式。在运用时机、出击速度、击打力量上下功夫。知已尚难知人何易?很多时候是等到知时为时已晚,只有自己的招数具备杀伤力,有威胁性,才是唯一可以应万变、降万招的技术。
        因此,个人的修为要占较大的比例,使自己的有形功夫越大越好,形成自己得心应手的东西。人的时间精力有限,在多学多练的同时,必须有一项主攻技术,这是最后取得胜利的关键(也包括某种器械或暗器)。
        诸葛亮说:“士之不能皆锐,马之不能皆良…….”
        技术也一样,一个人不可能手脚肘膝都有超人的功夫,不可能踢打摔拿都练到炉火纯青,总有较弱的技术和较差的方面。
        如果你能认真研究许多名家的功夫,就会发现他的“胜利”不是胜在招多,而是胜在招少。
        达到目的依靠是技术的纯度而不是量。什么是纯度?每一种技法都有其不足,都有其危险性,当然也有优点,纯度就是让优势增强,不足减轻,以提高成功率,减少或避免自身的危险。
        个性是无法模仿的,即使练的时候能模仿得象,用时却无法模仿。
        十、追求人道互补
        当今世界,武术作为格斗手段早已贬值,各类火器威力远非武功可以对抗。抛开战争的功用,就防身而言,其实用范围也日渐缩小,即使是流氓地痞,亦无不身藏锐器,不计后果。因此,一般爱武者及世人,千万不可抱着武功的神秘不放。自卫之时要迅速使用任何可以利用的东西奋起反击。
        教授武术者不要故意夸大武术的防身作用,以免使青少年对武术依赖过大而以卵击石。
在现实社会中,随着商业体育的逐步兴盛,少数人凭借武功(包括散手,柔道,拳击等等)成就了一项自己的事业,当然也赚到了钱,出了名儿。而大多数人基本上是以本职工作谋生,而把习武作为一种爱好和锻炼身体的手段自娱其生活。
        作为一个真正修炼武道者,是借对武术这一文化瑰宝的继承发展,来激发自身的潜能,使自己的精神、意志、品德、体能都受到较好的磨炼,把自己引入一种饱满振奋的状态,更好地投入工作,享受生活。修炼武道可以强身益智;由于对武道的挚爱,可以在修炼中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同时体能的上升会促进功夫的长进,从而达到人与道互促互补的良性循环,使人对生命更加热爱,对竞争更有信心,产生自强自信的情感,锻炼百折不挠的品格,为了成功,能屈能伸,随机应变,待机而动,一往无前,享受到充实的人生。
        修武道不能不修格杀功夫,而格杀在武道中只是末技而不是武道的巅峰,更不是武道的全部。

答复:好文章,希望大家一起进步 劈山挂拿手(论坛支柱) 2006-4-17 16:53:26 
追风的文章不错呀!希望大家能从中悟出一些道理!
问点私事,追风能否告知你的真实姓名!我祖籍山海关!与张老师是小时玩友!姓苏名辉堂!请追风示下!

上一文章请赐教. 下一文章李博小子
关于我们|广告合作|联系我们

电话:   手机:18842969555   邮箱:355041811@qq.com

中国少北拳官方网站  地址:中国-葫芦岛

Copyright© 200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辽公网安备21140202000008号
访问
2
7
9
0
1
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