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北武术欢迎您!
加入收藏|关于少北|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少北资讯 >> 文章详情

闾山武术发展方向初探

问题:闾山武术发展方向初探 铁骨香魂(中级会员) 2006-10-14 10:22:44
闾山武术发展方向初探
铁骨香魂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座落在北镇境内、高不过867米的医巫闾山,自舜封九州以来,就成了神山、圣山和天地的象征,具有至高无尚的形象。直到现在,在北京的地坛和先农坛,都还保留着明、清两代皇帝祭拜的北镇医巫闾山神位,在闾山的镇山庙——北镇庙内的石碑上,还镌刻着康熙二十八年春正月初六黎明,到北京地坛祭祀地祗,从祭北镇医闾山的祭文诗。诗中有句曰:“虞封万古镇幽营,圣祖怀柔祭告成”。古往今来,闾山一直雄居东北三大名山之首,号称“东北亚第一神山”。
古代帝王留下的诸多胜迹,哺育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北镇闾山文化,武术就是北镇闾山文化的一朵奇葩。800多年前,张三丰祖师入道闾山大朝阳三清观,在此习武、研道数年,创立“武当三丰自然派”,终成武当一代始祖。千百年来,北镇民间武术名家辈出、代代相传,沿袭至今。改革开放给武术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北镇城乡群众性的习武健身活动蔚然成风。
然而,由于传统的门户之见、门派之争,民间武术长期处于各门派自成体系,互不信任、互不联系、互不服气、互相诋毁的一盘散沙状态,这种现状严重阻碍了民间武术的进一步普及和发展。因此,“组织起来,发展下去”就成为近年来人民群众和广大武术爱好者最强烈的呼声。2005年,“北镇武术协会”应运而生。
“武协”成立伊始就确立了“摈弃门派之见,一切归于闾山,弘扬传统文化,推动全民健身,促进旅游发展,繁荣北镇经济”的宗旨,这是振兴北镇武术事业的行动纲领,是北镇武林界团结统一的共同宣言,是纷杂门派归于闾山正统的标志,是创立大一统“闾山派”的奠基石。
全新的宗旨集中解决了闾山武术发展方向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怎样光大中华武魂?是门派林立、老死不相往来,还是归于一统、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是沿袭传统思路,闭门自赏,还是走进人民大众,在普及的基础上寻求发展与提高?这是关系到传统武术能否获得生机与活力的大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习武偶得和对民间武术活动的初步考察,认为实行“六个结合”才是新时期闾山武术的发展方向,愿以一孔之见与武林同道探讨交流。
【“内”、“外”家相结合】中华武术博大精深、玄妙莫测,自古以来就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 ”的说法,又有“长拳短打”、“南拳北腿”、“内外两家”之论。
内家武术以精神作为“ 用体”,以形体作为“载体”,强调心、意、虚、柔、静。所以多从内功入手,重在炼精、化气、用神。其技艺以粘、捻、绵、随、搬、拦、截、化为主,以“静”制“动”,以“动”待“静”,“载”、“用”同体。无论是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以及无极拳,都是强其内而壮其外,用其外而益其内,形神合一,共鸣共振,内外兼修的功夫。
外家功夫行于外而壮其内,强调“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以六合为要素,其技艺:穿、蹦、跳、跃、展、闪、腾、挪,手、眼、身、法、步。力与气的协同,身与神的共鸣,形体作为“用体”,精神作为“载体”。
纵观内外家武术,基本上是以踢、打、摔、拿、击、撞等攻防技术,按照一定的运动规律组成套路,实施攻防。内外家是传统武术中的两个分支,是“载”“用”的两个方面侧重运用,各自有着不同的练法、用法,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实践告诉我们,把内外家武术结合起来,各自取其所长, 避其所短,事半功倍。
祖师前辈千百年来创立传承的内外家功法,是闾山武术的瑰宝,是闾山武术生生不息的源泉,是闾山武术传人的骄傲。远自陈抟、张三丰,近代有甘凤池、尹丽娘、王梁 、王栋、李里新、刘妙元、甄元寿、刘丰年、孙高月、马崇环、朱成光、杨信山,乃至宋唯一、廖子衡等诸多先师前辈,都将诸多内外家功法留驻闾山。现代拳师刘焕军、卞焕玉、刘荣廷、陶家俊等人,继承和发扬了闾山武术,并培养出了许多有成就的高徒。特别是闻名全国的武术名家、辽师大武术教授张奇,自幼在家乡习武,多年来博采闾山武术的众家之长,内外兼修,创立了独具风格的闾山武术,是内家功夫与外家功夫成功结合的典范。有他做当代闾山武术的领头人,以他成功的经验做指导,就能做到内外家结合,古为今用,从而达到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境界。
无论从一门技艺还是从每个习武者自身功力角度看,要取得精进和发展,都必须走内外家相结合之路。
【武术与养生相结合】武术是一种文化,它的发展要遵循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任何一种文化的发展和精进都需要相对广泛的社会基础,缺乏社会基础的文化是没有发展前途的,也不会取得更尖端的成果。武术文化的社会基础就是人民大众最广泛的认可和参与,取得这个基础的途径就是让武术进入大众休养生息的领域。
21世纪是一个大健康时代。人类追求的是心理、生理、社会环境的完全健康,改革开放后,中国百姓在尽情享受现代文明成果的同时,当代“文明病”即生活方式病随之日益流行了,高血压、冠心病 、糖尿病、肥胖症等疾病正严重威胁着我们的健康与生命。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人们对身心健康的重视,标志着社会的进步。无论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人类自身的发展,还是对社会发展的参与和对发展成果的享有,都必须以自身健康为前提。没有健康的身心,一切无从说起,也无法实现。
进入21世纪,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在探询:习武能健康长寿吗?怎样才能做到既强身自卫,又能健康长寿呢?成功的经验是:将养生长寿之法贯穿习武全程,习养结合,相辅相成,在追求武术最高境界的同时,达到习武不伤身、进而健康长寿的目的。
我国著名武术家、已故的海登法师曾经说过:“如果你想长寿,那你就不一定练武,只练武不练养生之道的武术家,不是一个完美的武术家,是一个不全面的武术家。”
何谓养生?“养”,恩泽自我,顺天地之自然,和脏腑之功能,以求生机永存,祛病除疾,不断更新;“生”,即生生不息,如日中天,草木如春,生气贵体,使浊气出,浊物清,使肌体处于生命的最佳状态,生机再现,使生命得到保障。武术运动离不开养生,习武者的养生是为了求得更好的武功,达到性命双修的境界。
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传统武术功法里丰富的养生功都可古为今用。例如,八卦穿云掌中的“虎行山川马蹈蹄,独行千里人不疲”,既是武功,又是养生功。又如“击鼓纳气”,既有后天补先天的功能,又可练就一身过硬的抗击打功夫。再如“老祖抖袍”、“ 提颅贯顶”等,认真习练,都具有养生作用,又可推动武功向上乘精进。
打上了中华文化鲜明烙印的闾山武术,与至简又奇妙的养生长寿之法结合起来,让更多的人延年益寿,造福于人民,以唤起更多人的参与和支持,从而使闾山武术发展和精进成为现实。
【武术与现代体育相结合】中华武术在全世界独树一帜,它的博大精深甚至达到了高深莫测的程度,古往今来艺无止境、奇人辈出。这一方面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智慧使然,同时,与武术演变进化的时间之久也有直接关系。中华武术从原始人狩猎的生产活动,到近代义和团用大刀长矛抵御洋枪洋炮,历经了几千年的发展与改进。尽管清朝开科取士仍设武举之职,但武术很早就出现以锻练身体为目的的另一个分支也是不争之实。史料最早记载的是,三国名医华佗独创用于锻炼身体的“五禽戏”,他的设想是那么成熟,说明习武健身在汉代已成社会风气。这个分支的出现使武术走出专业人士的殿堂,进入寻常百姓之家,从而促进了它自身的发展,并与体育结缘。
现代体育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遵循人身心的发展规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水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丰富社会文化生活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是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个专门的科学领域。体育大致可分为运动体育、娱乐体育 、医疗体育等,武术与任何一种体育都有结合的契机。
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话,流传了两千四百年,他说:“阳光、空气、水和体育运动,这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奥林匹克运动的故乡希腊,对体育运动有其更特别的见解,在古希腊山的岩石上刻着这样的话:“你想变得健康吗?你就跑步吧!你想变得聪明吗?你就跑步吧!”这就是说,跑步是维持生命和健康最有效的体育运动,它能使人保持充沛的精力,保持优美的体形。
习武与跑步结合起来,以武术的吐纳之法指导长跑训练,可收奇效。如果你是一名人民警察,这种训练可以使你在追捕狂奔的逃犯时出色完成任务;在受到众多歹徒的武力威胁时也能够紧急避险。长跑还能增大肺活量,积蓄体能,为武功精进打下坚实的基础。习武与体操运动结合,能增强灵活性和平衡性。习武还可以与散步结合起来。最新研究证明:步行可以逆转冠状动脉硬化的斑块,特别适合中老年人。步行还能有效地预防糖尿病,每周步行三次,糖尿病的发病机会比不运动组减少25%,每周步行四次者减少33%,每周步行五次者减少42%(每次步行三公里左右),以传统的养生功法指导散步,既安全又有实效。
武术还可以走进学校教学。从武术基本功训练起步,逐步普及太极拳、五步拳、八步拳、长拳,对有条件的学生进行技击、散打的初级训练,这不但能有效提高学校体育的功效,还有利于学生的脑资源开发,提高其学习效率。 
习武,首先要求思想集中,不存杂念,排除外界干扰,武术动作的“上下相随,前后连贯,一动无不动”,动静结合都是对大脑的良好训练。除进入体育课堂之外,每天的大课间也可以习练武术,每周还可抽出一定时间,组织武术兴趣小组活动。如果此举形成风气,不但强化了学校体育,有效开发大脑资源,促进学习,而且可以为闾山武术发现和培养一大批后起之秀,可谓一举三得。
【武术与健美相结合】传统的武术对习练者有“站如松、坐如钟、立如钉、行如风、卧如弓”等要求,而实际习练又过分强调拧腰、含胸、拔背、坐胯、沉肩、垂肘,以挑战人体极限,使许多习武之人难以保持形体的健美。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注重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协调统一,特别是我们入世以后,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更要求国人不仅有丰富的内涵,还要有优美的仪表和庄重的体态,以展示中华儿女的强健体魄。
解决这个矛盾的基本途径是习武结合健美运动,使力与美完美结合,功力、健美、仪表,精、气、神完美统一。
健美运动是一项以发达肌肉、增长体力、改善形体、陶冶情操为目的的运动项目。如各种徒手健美操、韵律操、形体操,以及各种自抗力动作。也可采用各色各样的运动器械来练习,如杠铃、哑铃、壶铃等举重器械,单杠、双杠等体操器械,以及弹簧拉力器,滑轮拉力器,橡筋带和各种特制的综合力量练习器等。它不仅强调“健”,而且强调“美”。
把武术和健美融为一体,互养互补,塑造一个又一个武功高强、英姿勃发、情操高洁、体态健美、仪表堂堂的现代武人,这是闾山武术追求的又一个目标。
【武术与现代技击相结合】武术主要是以踢、打、摔、拿四技为主,以实战中克敌制胜为目标。但是近年来武术界表演之风日盛,关在屋子里 练“嘴上功夫”的人多了,而研究技击、散打,敢拼的人却越来越少了;“武术”被编成一段段配乐的“舞术”而搬上舞台、屏幕,武术的真谛似乎被遗忘了。武术家张奇教授说过:“武术的灵魂就是技击”。他又说:“世人多以技击之高下,为拳术之定评”。这说明检验武功水平的主要标准就是实战能力,技击是武术之魂。
技击与传统武术不同,它没有套路,没有好看的架式,讲求的是实战效果,强调的是在先天条件的基础上 最大限度发挥个人的潜能,与传统武术相比,更具有大众性,实用性。“手是两扇门,全凭腿赢人”,其技击理论浅近实用。
武术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以技击为主,技击术在实践中有着它不可取代的实用价值。技击按人身的特点,科学的将人分为“七长、八短”,人的先天有高、矮、胖、瘦的不同,自然人的体能就会有强弱之分,这只是决定胜负的先天条件;如果习武能结合技击训练, 增加争斗的技术含量,就能改变人体能的差异程度,最大限度发挥人的体能潜力和思维反应能力,从而征服对手,战而胜之。技击训练有技击性的基本功及体能训练、技术与击法的实战训练等。做到主动进攻,刚柔相济,遭遇突然袭击则随机反应,后击而先到。
武术与技击结合,习武者就能从技击中获得灵感,功夫越练越高。必须摈弃“拳打千遍不用比,拳练万遍就能战”误导习武者的错误观念,解决练一身花拳绣腿,只能做表演,而不能实战的问题。张三丰祖师和历代名人留下了宝贵的武术遗产,我们要努力挖掘、整理、继承和发扬,勿忘闾山武术的真谛是实战。
【武术与全民健身相结合】新中国成立以后,毛主席“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伟大号召唤起民众为增体质而参与优育运动,今天,全民健身运动又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人民健康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一个人身体不健康,他什么也干不成;一个家庭如果有病人或不健康的人,这个家庭便不景气;一个单位的职工身体状况不好,这个单位的事业肯定不兴旺;而国民身体不健康,这个国家便无法强大起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一身之计在于健,一国之计在于强”。这是近代史给我们留下的深刻反思。
武术积极投身于全民健身运动之中,这不仅是全民健身运动的客观要求,也是闾山武术自身发展的需要。群众自发的健身活动有了武术参与其中,才能打破单调、无组织系统、缺少活力的现状。然而,被师徒传授的旧制和森严的门规捆绑了几千年的武术,早已蒙上层层神秘的面纱,很难自己走到人民大众中间去。这就需要一大批有志者走下去,担当武术文化的传播者,针对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人群,安排不同的武术训练,推动全民健身向多元化、科学化、社会化的高层次发展。
笔者认为,能使这“六个结合”发挥到极致的武术项目就是太极拳。
太极拳在我国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它吸取和发展了我国古代哲学、医学、武术、养生、气功等文化精华,形成一整套的锻炼方法,具有很强的保健疗疾和增强体质的作用。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太极拳好,大家都要练习。”练太极拳至少有四个好处:一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很强的调节和改善作用。二是有利于心血管的健康。三是可促进消化功能和体内物质的代谢。四是可以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练太极拳对骨骼、肌肉、关节,都有很好的锻炼,可直接预防中老年的驼背和身体变形。螺旋式的弧形运动,使肌肉更加丰满,有弹性,骨质越来越坚固,增加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可有效避免中老年人脱臼扭伤、骨折等情况的发生, 达到健康长寿之目的。
把武术送进军营,部队除军体拳外,再推广和普及技击、散打,这不仅可增强指战员的体质,提高部队士气,还提高了杀敌本领,对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机关推广太极拳,不仅使全民健身赋予了新的含义,还能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在中青年干部、职工、知识分子中普及推广太极拳,就等于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延长了知识和技能的利用时间。因为这个“群体面”处于社会的前沿,事业、学业、家庭 ,诸任在肩,如牛负重,他们健康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社会的各个方面的发展。
在领导干部中间推广和普及太极拳,则可“动一发而牵全局”,作用更大。领导干部的时间表永远套在紧绷的发条上,有人说当今的领导干部是“两高、一低”,生活无序:“两高”是工作的强度高,工作时间长、压力大、超负荷;高风险(干部的问责制和过错追究制)。“一低”是工资收入低,工作生活起居无序。“两高”使领导干部的生活没有规律,人体生物钟节律长期处于紊乱状态,在干部队伍中就出现了一个怪现象,那就是身体有病的多,健康的少;血压高的多,血压正常的少;遇事说话粗暴的多,和气的少。这样不仅对事业的发展不利,还影响了干群关系,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做到张弛有度,有效治政治事,人人都能自觉进行“人文资本”的积累呢?答案是:积极参加全民健身活动,快去练太极拳吧!
离退休层面的老同志,他们为党为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们怎样能够60 岁以前没有病,80 岁以前不衰老,轻轻松松100 岁,快快乐乐一辈子呢?那就赶快去练太极拳吧!
我国古代著名学者李冰曾经在四川都江创造了“深淘滩,低做堰 ”的治水经验,这种堵益疏流思想对治理不良社会倾向有着极其重要的启示。引导人们积极参加健身活动,无疑是占领业余文化阵地,抵制颓废落后生活方式的侵蚀,提倡高尚健康活动的有效措施。武术是美的铸造者和美的化身,它将形体的美,运动的美,技巧的美,表现的美推向了最高境界-----精神美,它以人的本质的力量和社会的活动来肯定人、赞扬人、陶冶人,使人朝着健康美,心灵美的方向发展,推动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一年来,在“闾山武术”的旗帜之下,认真践行“六个结合”,使北镇武术事业有了第一个金色的秋天:武协骨干成员组成志愿者队伍,深入基层传艺,使全民健身、养生活动空前活跃起来;市有关职能部门为推广养生之法而组织的前期培训已基本完成,学员已掌握了“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六字诀”等养生之法;幼儿园对幼儿进行武术培训和熏陶,武术从娃娃抓起的苗头开始出现。   
普及工作扩大了武术文化的影响,“武协”队伍不断壮大,成员已接近全市总人口的千分之一。习武之风日盛,“武协”成员加强训练和切磋,武功都有不同程度的长进。从武协成立至今,仅仅过了300多个日夜,一盘散沙状态的民间武术就凝聚成了一股影响生产生活、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积极力量。

*  *  *  *  *  *
作 者 简 介
汪兴,男,1958年出生,北镇市委常委,北镇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15岁拜师习武,2005年北镇市武术协会成立时,被武林同道推选为武术协会名誉主席。

上一文章通知!!! 下一文章闾山武术发展方向...
关于我们|广告合作|联系我们

电话:   手机:18842969555   邮箱:355041811@qq.com

中国少北拳官方网站  地址:中国-葫芦岛

Copyright© 200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辽公网安备21140202000008号
访问
2
7
8
7
4
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