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2015-07-18 所属分类:传统武术 作者:匿名 访问统计:633
易筋经 洗髓经抄本摘要
少林五拳之精义
易筋经 洗髓经手抄本
少林五拳之精义
少林五拳乃龙、虎、豹、蛇、鹤,练人一身的精、骨、力、气、神,必须交修互练,始可至化境。否则,不足流法传世。此五拳内外皆修、秘传之精义如下:
龙拳练神
练时周身无须用力,暗听气注丹田,遍体活泼,两臂沉静,五心相印(即手心、足心、中心),如神龙游空,曲伸不测。
虎拳练骨
练习时须鼓实全身之气,臂坚腰实,腋力充沛,一气整贯,始终不懈,起落有势,怒目强项,有怒虎出林、两爪排山之势。
豹拳练力
豹之威不及虎,而力则较虎为巨,盖以豹喜跳跃,腰肾不若虎之弱也。练时必须短马起落,全身鼓力,两拳紧握,五指如钩铜屈铁。故豹式多握拳,又名金豹拳。
蛇拳练气
气之吞吐抑扬,以沉静柔实为主,如蛇之气,节节灵通。其未着物时,若甚无力者,然一与物遇,则气之收敛胜于勇夫。有经验者,自能知也。练气柔身而出,臂活腰灵,骈两指而推按起落,若蛇之有两舌。且游荡曲折,有行乎不得不行,止乎不得止之意。所谓百炼之钢,成绕指之柔,即为此写照也。
鹤拳练精
此拳以缓急适中为得宜。盖以鹤之精在足,鹤之神在静。学此法者,故练习时须凝神铸神,舒臂运气。所谓神闲志暇,心手相忘,独立华表,壁悬千仞。学者瞑心孤注,久练精熟时,自能于言外得之,非仓促所能领悟也。
能于此五拳习之既精,则身坚气壮,手灵足稳,眼锐胆实。倘与人搏,出其一指半足之功,便可压倒群流,如至乎神化境,则其效更有不可言者唉。在学者宜苦心孤诣求之,幸勿视为小道,而弃于半途,弃则与不学等同也。
〈〈易 筋 经 〉〉
般刺密谛/译
注者按:般刺密谛,为印度僧人。据“李卫公序”所载,当为隋朝至唐初(公元589——625年)活动于中国,并在峨眉山一度逗留。其人除翻译《易筋经》外,余事不详。
总 论
佛祖大意,谓登正果者,其初基有二:一曰清虚。二曰脱换。能清虚则无障,能脱换则无碍,无碍无障,始可入定出定矣。知乎此,则进道有其基矣。所云清虚者,。洗髓是也;脱换者。易筋是也。
其洗髓之说,谓人之生感于情欲,一落有形之身,而脏腑肢骸悉为渣滓所染,必洗涤净尽,无一毫之瑕障,方可步超凡入圣之门,不由此则进道无基。所言洗髓者,欲清其内;易筋者,欲坚其外。如能内清静、外坚固,登圣域在反掌之间,何患无成?
且云易筋者,谓人身之筋骨由胎禀而受之,有筋驰者、筋挛者、筋靡者、筋弱者、筋缩者、筋壮者、筋舒者、筋劲者、筋和者,种种不一,悉由胎禀。如筋驰则病,筋挛则瘦,筋靡则委,筋弱则懈,筋缩则亡,筋壮则强,筋舒则长,筋劲则刚,筋和则康。若其人内无清虚而有障,外无坚固而有碍,岂许入道哉?故入道莫先于易筋以坚其体,壮内以助其外。否则,道亦难期。
其所言易筋者,易之为言大矣哉。易者,乃阴阳之道也,易变化之易也。易之变化,虽存阴阳,而阴阳之变化,实存乎人。弄壶中之日月,搏掌中之阴阳。故二竖系之在人,无不可易。所以为虚、为实者易之,为刚、为柔者易之,为静、为动者易之。高下者易其升降,后先者易其缓急,顺逆者易其往来,危者易之安,乱者易之治,祸者易之福,亡者易之存,气数者可以易之挽回,天地者可以易之反覆,何莫非易之功也。至若人身之筋骨,岂不可以易之矣。
然筋,人身之筋络也。骨节之外,肌肉之内,四肢百骸,无处非筋,联络周身,通行血脉,而为精神之外辅。如人肩之能负,手之能摄,足之能履,通身之活泼灵动者,皆筋之挺然者也。岂可容其驰、挛、靡、弱矣。而病、瘦、痿、懈者,又宁许其入道乎!佛祖以挽回斡旋之法,俾筋挛者易之以舒,筋弱者易之以强,筋驰者易之以和,筋缩者易之以长,筋挛者易之以壮。即绵泥之身,可以立成铁石,何莫非易之功也。身之利也,圣之基也。此其一端也耳。故阴阳为人握也,而阴阳不得自为阴阳。人各成其人,而人勿为阴阳所罗。以血气之躯,而易为金石之体。内无障,外无碍,始可入得定去,出得定来。然此功夫,亦非细故也。而功有渐次,法有内外,气有运用,行有起止,至药物器制,节侯岁月,饮食起居,始终有征验。入斯门者,宜先办信心,次立虔心,奋勇竖往,精进如法,行持而不懈,自无不立跻圣域矣。
内 壮 论
内与外对,壮与衰较,壮可久也;内与外较,内勿略也。内壮言坚,外壮言勇。坚而能勇是真勇也,勇而能坚是真坚也。坚坚勇勇,勇勇坚坚,乃成万劫不化之身,方是金刚之体矣。
凡炼内壮,其则有三:
一曰守中道。守中者,专于积气也。积气者,专于眼、耳、鼻、舌,意也,妙于用揉。
二曰勿他想。人身之中,精神气血不能自主,悉听于意行则行,意止则止。手中之时,意随掌下,是为合式。若或驰意于各肢,其所凝积精气与神,随即走散于各肢,即成外壮,而非内壮矣。
三曰待其充周。凡揉与守,所以积气。气既积矣,精神血脉悉皆附之,守之不驰,揉之且久,气惟中蕴而不旁溢。气积而力自积,气充而力自周。
易筋洗髓并行不悖说
见〈〈易筋〉〉中亦能洗髓,〈〈洗髓〉〉中亦能易筋,功分粗细,不分先后;效分大小,不分深浅,专习易筋,仅能增力则成外壮;专习洗髓,仅能养心则成枯禅。皆偏也,非佛之全功。本法必先炼有形者,为无形之佐;培无形者,为有形之辅。是一而二,二而一者也。若专培无形而弃有形,则不可;专炼有形而弃无形,更不可。所以有形之身,必得无形之气,相倚而不相违,乃成不坏之体。现就易筋十二式附后:
易筋经十二式图说:(又名韦陀劲十二式)
附:立八段锦图说
易 筋 经 十 二 口 诀
第一势:韦驮献杵第一势 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
第二势:韦驮献杵第二势 脚趾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第三势:韦驮献杵第二势 掌托天门目上观,脚尖着立身端,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舌可生津将腭抵,鼻能调息觉心安,两拳缓缓收回处,用力还将加重来。
第四势:摘星换斗势 支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鼻端呼吸频调息,用力收回左右侔。
第五势:倒拽九牛尾势 两腿后伸前屈,小腹运气空松,用力在于两膀,观拳须注双瞳。
第六势:出爪亮翅势 挺身兼怒目,推手向当前,用力收回处,功须七次全。
第七势:九鬼拔马刀势 侧首弯肱,抱顶及颈;自头收回,不嫌力猛;左右相轮,身直气静。
第八势:三盘落地势 上腭坚撑舌,张眸意注牙,足开蹲似踞,手按猛如弩;两掌翻齐起,千斤重有加,瞪眼兼闭口,起立脚无斜。
第九势:青龙探爪势 青龙探爪,左从右出,修士效之,掌平气实。力周肩背,围收过膝,两目注平,息调
心谧。
第十势:卧虎扑食势 两脚分蹲脚似倾,屈伸左右腿相更,昂头胸作探前势,僵背腰还似砥平。鼻息调元均
出入,指尖着地赖支撑,降龙伏虎神仙事,学得真形也卫生。
第十一势:折躬势 两手齐持脑,垂腰至膝间,头帷探胯下,口更齿牙关,掩耳聪教塞,调元气自闲,舌尖
还抵腭,力在肘双弯。
第十二势:掉尾势 膝直膀伸,推手自地,瞪目昂头,凝神一志,起而顿足,二十一次,左右伸肱,以七为
志更作坐功,盘膝垂眦,口注于心,息调于鼻。定静乃起,厥功绪备,总考其法,图成
十二。谁实贻诸,五代之季,达摩西来,传少林寺。有宋岳侯,更为鉴识,却病延年,
功无与类。
〈〈洗 髓 经〉〉
慧 可 译
注者按:慧可(公元487——593),北魏僧人,俗姓姬,家是洛阳人。又名僧璨。为禅宗第二祖。依宝静禅师出家,改名神光,遍学大小乘佛,后师事嵩山少林寺禅宗创始人达摩大师,又名慧可,受达摩衣钵,继禅宗法统。卒谥正宗普觉大师。《景德传灯录 三》有传。
翻译,《洗髓经》序
[原文]
《易筋》、《洗髓》,俱非东土之文章,总是西方之妙谛,予安得而识之,又乌自而译之也哉。我祖师大发慈悲,自西徂东,餐风宿露,不知几历暑寒;航海登山,又不知几历险阻。如此者,岂好劳耶?悲大道之多歧,将愈支而愈离;恐接绪之无人,致慧眼之淹没。遍观诸教之学者,咸逐末而忘本,每在教而泥教,谁顺流而穷源。忽望霞旦,白光灼天,知有载道之器,可堪重大之托,此祖师西来之大义也。初至陕西、敦煌。遗留衣钵于寺。次及中州少林寺,面壁九年。不是心息参悟,亦非存想坐功。总因因缘未至,姑静坐留,以待智人参求耳。及祖师示人为第一义谛,闻者多固执宿习,不能领略再请。
予得师传,行易筋已效。将《易筋》原本一跌,藏之少林壁间,俟有缘者得之。惟《洗髓》一帙,附之衣钵,远游云水。后功行至,果获奇应,曾不敢轻以告人。又恐久而失传,辜负祖师西来之意。于是不揣鄙陋,翻为汉语,止求不悖经文,不敢致师章句。依经详译于后,并为序言为前,以俟智者之玩味而有得也。
《洗 髓 经》原文
古本诠释手抄本
总 义
如是我闻时,佛告须菩提。易筋功已竟,方可事于此。此名静夜钟,不碍人间事。白日任匆匆,务忙衣与食。三餐食既竟,放风水火讫。指暮见明星,燃灯照暗室。晚夕功课毕,将息临卧具。大众咸鼾睡,忘却生与死。明者独惊醒,黑夜暗修为。抚体叹今夕,过去少一日。无常来迅速,身同少水鱼。显然如何救,福慧何日足。四恩未能报,四缘未能离。四智未现前,三生未归一。默观法界中,四生三有备。六根六尘连,五蕴并三途。天人阿修罗,六道各异趋。二谛未能融,六度未能具。见见非能见,无明未能息。道眼未精明,眉毛未落地。如何知见离,得了涅槃意。若能见非见,见所不能及。蜗角大千界,礁眼纳须弥。昏昏醉梦间,光阴两俱失。流浪于生死,苦海无边际。如来大慈悲,演此为洗髓。须俟易筋后,每于夜静时。两目内含光,鼻中运息失。流浪于生死,苦海无边际。如来大慈悲,演此为洗髓。须俟易筋后,每于夜静时。两目内含光,鼻中运息微。腹中觉空虚,正宜纳清煦。朔望及两弦,二分并二至。子午守静功,卯酉干沐浴。一切惟心造,炼神竟虚静。常惺惺不昧,莫被睡魔拘。夜夜常如此,日日须行持。惟虚能容纳,饱食非所宜。谦和保护身,恶疠宜紧避。假借可修真,四大须保固。柔弱可持身,暴戾灾害逼。渡河须用筏,到岸方弃诸。造化生成理,从微而至著。一言透天机,渐进细思寻。久久自圆满,未可一蹴企。成功有定限,三年九载余。从容在一记,决不逾此期。心空身自化,随意任所之。一切无挂碍,圆通观自在。隐显度众生,弹指超无始。待报四重恩,永减三途苦。后人得此经,奉持为宗旨。择人相授受,叮咛莫轻视。
无始钟气篇第一
宇宙有至理,难以耳目契。凡可参悟者,即属于元气。气无理不运,理无气莫著。交并为一致,分之莫可离。流行无间滞,万物依为命,穿金与透石,水火可与并。并行不相害,理与气即是。生处伏杀机,杀中有生意。理以气为用,气以理为体。即体以显用,就用以求体。非体亦非用,体用两不立。非理亦非气,一言透天机。百尺竿头步,原始更无始。悟得其中意,方可言洗髓。
四大假合篇第二
元气久氤氲,化作水火土。水发昆仑巅,四达坑阱注。静坐生暖气,水中有火具。湿热乃蒸腾,为雨又为露。生人又生物,利益满人世。水久澄为土,火乃气之燠。人生小天地,万物莫能此。具此幻化质,总是气之余。本来非我有,解散还太虚。生亦未曾生,死亦未曾死。形骸何时留,垂老后天地。假借以修真,超脱离凡类。参透洗髓经,长生无尽期。无假不显真,真假浑无际。应作如是观,真与假不二。四大假合形,谁能分别此。
凡圣同归篇第三
凡夫假作真,美衣为体饰。徒务他人观,美食日复日。人人皆如此,碌碌一身事。总被名利牵,不暇计生死。一朝神气散,油尽而灯灭。身尸埋圹野,惊魂一梦摄。万苦与千辛,幻境无休歇。圣人独认真,布衣而蔬食。不贪以持已,岂为身口累。参透天与地,与我本一体。体虽有巨细,灵活原无异。天地有日月,人身两目具。日月有晦明,星与灯相继。纵或星灯灭,见性终不没。纵成瞽目人,伸手摸住鼻。通身俱是眼,触着知物倚。此是心之灵,包罗天与地。能见不以目,能听不以耳。心若能清静,不为嗜欲逼。自知原来处,归向原来去。凡夫与圣人,眼横鼻长直。同来不同归,因彼多外驰。若能收放心,提念生与死。趁此健身躯,精进用心力。洗髓还本原,凡圣同归一。
物我一致篇第四
万物非万物,与我同一体。幻出诸形相,辅助成生意。有人须有物,用作衣与食。药饵及器皿,缺一即不备。飞潜与动植,万类为人使。造化恩何鸿,妄杀即暴戾。蜉蝣与蚊蝇,朝生暮死类。龟鹤麋与鹿,食少而服气。宽得多历年,人何不如物。只贪衣与食,忘却生与死,苟能绝嗜欲,物我皆一致。
行住坐卧篇第五
行如盲无杖,内观照性分。举足低且慢,踏实方更进。步步皆如此,时时戒急行。世路忙中错,缓步保安平。住如临崖马,亦如到崖舟。回光急返照,认取顿足处。不离于当念,存心格外务。得止宜知止,留神守空谷。立定勿倾斜,形端身自固。耳目随心静,止水与明镜。事物任纷纷,现在皆究竟。坐如丘山重,端直肃容仪。闭口深藏舌,出入息与鼻。息息归元海,气足神自裕。浃骨并浃髓,出神先入定。卧如箕形曲,左右随其宜。两膝相参差,两足如钩矩。两手常在腹,扪脐摸下体。睾凡时挣搓,如龙戏珠势。倦则侧身睡,睡中自不迷。醒来方伸脚,仰面亦不拘。梦觉浑不异,九载证实际。超出生死关,究竟如来意。行住坐卧篇,只此是真谛。
翻译经义后跋
前译经文,后译名义,文言各异,意义不二。达摩梵音,法空华语,空诸所有,不即不离。人若执经,终不通移,分门别户,殊途异趋。同已则毁,在教泥教,老死范围。如此之人,迂而且鄙,坐井观天,蟪蝻为期。祖师圆通,东游西归,只履独步,熊耳灭迹。不惟空尘,且并空理,无碍无挂,得大自在。噫嘻吾师,天纵生和,生于墨识,幼而颍异。少游印度,穷诸教宜,不泥言筌,提倡宗旨。时来东土,直指性地,解缠出缚,天人师资。感祖洪慈,遗此妙谛,后之见者,慎勿漠视。
筋 络
1足太阳膀胱筋,起于脚的小指尖,上脚踝,斜上到膝弯为一结点;然后分别为两道,一道斜上臀部,上夹脊斜上项,发一分支入舌根,直线则结于枕骨,上头下额,结于鼻,其分支为目上纲,下结于颧骨。
2足少阳胆筋,起于脚的无名指,结脚外踝,到膝下分支;一条上行大腿,前结于伏兔,后结于尾骶,上行于耳后,环绕至前额,回绕耳根,绕耳到前额,回绕鬓下结于颧骨。
3足阳明胃筋,起于脚第二指尖,结于踝上,加辅骨,结于膝分支,一条上大腿、上胁,归于脊;直线者循伏兔上结于大腿,聚于生殖器,再上腹而分布,至于缺盆,上脖颈,合于颧骨,下结于鼻,上合于太阳筋,为目下纲。
4足太阴脾筋,起于脚大指顶端,上结于内踝,循小腿骨内侧,上大腿内股沟,结于生殖器,再上腹,结于膝,循肚腹散于胸中着于脊。
5足少阴肾筋,起于脚下的脚掌,过涌泉至后跟内,斜走内踝之下,循腿内侧到大腿根部结于生殖器,循脊内上至脖项,结于枕骨,与足太阳筋相合。
6足厥阴肝筋,起于脚大指之上,结于内踝,顺小腿骨内上结内辅之下,上循腹股沟结于生殖器连络诸筋。
7手太阳小肠筋,起于小指上,结于腕,循外臂结于肘,入结于腋下;其分支上绕肩胛,循脖颈结于耳后完骨,直者出耳上,分支入耳中。
8手少阳三焦筋,起于小指上,结于腕,循臂外侧,结肘、上肩、走颈,循耳前,属目外眦。于颈处一分支入舌根,上曲牙。
9手阳明大肠筋,起于食指端,结于腕,循臂结于肘,上肩入颈,循腮至鼻下两侧。由肩分支者绕肩胛、夹脊。
10手太阴肺筋,起于大指肚,结于虎口,循内臂结肘中,上肩胛窝,入腋下,出缺盆,结于中府穴,下结胸里,散贯于下,抵达肋骨。
11手厥阴心包筋,起于中指肚,沿内臂结腋,至于天池穴。分支入腋下胸中,结于臂。
12手少阴心筋,起于小指肚,结于锐骨,沿臂下边侧入腋,挟乳里,结于胸中,下系于脐。
通 关 诀(运功)
通关一法,非驾阴阳二跷不行。阴阳二跷,乃水之河车,火之轮车,一身气道之枢纽。阴跷起,则后三关可直冲上顶;阳跷驾,则前三关可直贯注底。翻阴跷、翻阳跷时,气又可翻下逆上。分而言之,阴跷起于根,举于足。阳跷起于肩,驾于手。合而言之,阳阴跷皆起于足,应于手。阴跷起则任督通,阳跷驾则鹊桥、尾闾应。阴阳跷上下交应,则吸可到底,呼可到巅。上下顺逆,错综变幻,如意运行,辘轳转而玉环活,气通关窍无阻滞,亦无障蔽。故古人云:掌合指立,阴阳跷通。
任 脉
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属阴脉之海也。中行凡(注:即沿前身中心线运行经过的共有)二十四穴。颐前:下巴前;1承浆:在颐前唇陷中。颌下;2廉泉:颌下结喉。膺腧:指胸;3天突:在项结喉下四寸;4璇玑:天突下一寸陷中;5华盖:璇玑下一寸;6紫宫:华盖下一寸六分;7玉堂:紫宫下一寸六分;8膻中:玉堂下一寸六分两乳之中间;9中庭:膻中下一寸六分。腹中行、10鸠尾:在蔽骨之间,腹前蔽骨下五分;11巨阙:鸠尾下二寸;12上脘:巨阙下一寸五分;13中脘:脐上四寸;14建里:中脘下一寸;15下脘:建里下一寸;16水分:下脘下一寸;17神阙:脐中;18阴交:脐下一寸;19气海:阴交下五分;20石门:脐下二寸;21关元:石门下一寸;22中极:脐下四寸;23曲骨:横骨上,中极下一寸;24会阴:两阴之间。
督 脉
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脑上巅,循额至鼻柱。属阳脉之海也中行凡二十七穴。鼻柱下:1素髎:在鼻柱上端;2水沟:在鼻柱下入中;3兑端:在唇上端;4龈交:在内齿上,督任二脉之会。额上行:5神庭:直鼻上发际五分;6上星:在神庭后入发际一寸;7囟会:在上星后一寸五分;8前顶:在囟会后一寸五分;9百会:一名三阳五会。在前顶中央旋毛中陷容豆。督脉、太阳之会交。顶后至项:10后顶:一名交冲,在百会后一寸五分;11强间:在后顶一寸五分;12脑户:在枕骨上强间后一寸五分。督脉、足太阳之会。13风府:入顶发际一寸、脑户后一寸五分。顶大筋内宛宛中;14哑门:在风府下。背脊下:15大椎:在第一椎上陷中。三阳、督任所发;16陶道:在顶大椎节下间,督脉、足太阳之会;17身柱:在第三椎节下间;18冲道:在第五椎节下间;19灵台:在第六椎节下间;20至阳:在第七椎节下间;21筋缩:在第九椎节下间;22脊中:在第十一椎节下间;23悬枢:在第十三椎节下间;24命门:在第十四椎节下间;25阳关:在第十六椎节下间;26腰俞:在第二十一椎节下间;27长强:在脊骶端。
运 气 说
修养必先运气者,盖以气为精神枢纽,并为一身枢纽。精之在身,如水之在地。精之发源于天河,注于脏腑,达于肢体,如水之发源于昆仑,散于沟渎,会与河海。身之有神,是运化精之主宰。而气则如二,气之流行于四时,分散于四方,下降上腾,清升浊降,阳之积而成日,阴之凝而成月。日月运行,一寒一暑,能使形形色色化生无穷,始而复终,终而复始,生机遂以不绝。
人若知导引诸法,虽起居饮食偶失时节,一为呼浊吸清,俾轻浮重凝而血脉筋络通达无滞,则窍窍玲珑,节节流通,亦能使寒热瘟疫化为乌有。至功力已到搬运渐熟,呼吸顷刻上至天庭,下堕海底,中及四肢,三焦谐畅,百体调和,纵有微恙,顿时即除,安能为殃。譬之阳极阴极之时,郁而积为烈风、迅雷、阴云、淫雨雪雹、酷日之灾。一经二气运行,分阴分阳,终无天昏地惨、天崩地裂之变。久仍归于阴阳平而四时和也。天地之气非自开辟即失其常哉,亦由人心古,呼吸达天,天人相应,积而生变。所以,上古天时与晚近不同,皇初人寿与后世不同。典坟所在,不尽荒谬妄诞也。
人能运气生精,使精生神,则五脏六腑,十二经络以及四肢百体,毫毛皮肤,皆有光天化日之气象,无嶂翳昏迷境界,人亦羲皇上人哉。谚语云:“人亦小天地”,洵不诬也。古仙人云:“服气不死”。又云:“还丹永命”。气是添年药,心为使气神。若知行气诀,便是学仙人。皆为导引逆流而发也。修炼之士,可不留心于呼吸哉!
呼 吸 论
呼吸与吐有异,呼吸是吸下呼上,吐纳是吐出纳入。吐纳可分清浊而不可合阴阳,呼吸可合阴阳并可分清浊。易筋洗髓工夫吐纳少,呼吸多。先吐纳,后呼吸。呼吸有顺有逆,顺以运一身之气,逆以合两仪清气。用法次第规模,译各图说及歌诀中。
呼 吸 歌 (总诀)
一吸通关,一呼灌顶,一屈一伸,一清一浊。雷鸣地震,清浊攸分,一升一降,一阳一阴。上下顺逆,阴阳交生,河车搬运,辘轳时行。三百六五,运炼丹成。
呼 吸 诀 (次第)
一呼水生,一吸火聚。再吸再呼,火腾水起。三度交关,坎离相济。吸七呼七,周而复始。二七十四,重复不已。三七二一,三复功毕。九九八一,纯阳至极。运行三百,六十五气。往来无穷,,周天之纪。先吸后呼,达摩真谛。图曰呼吸,俗语如此。导引内功,呼吸第一。无多无少,不徐不疾。气不可凑,志不可移。亦不可馁,无过不及。出入不闻,定气调息。
又 诀 (三等)
入手起功,漫用呼吸。未纳菁英,先吐浊积。一吐一纳,生新去余。行至坐身,乃用呼吸。学成之后,清浊分析。初势既毕,呼呼如式。恐有浊碍,酌量追逼。一图数图,多寡不拘。俟浊尽净,呼吸随及。纯清无浊,功起即起。
呼 吸 轻 重 次 序
呼吸之法,由微而大,由大而化。起功动生静,缓缓呼吸;打坐静生动,继又动生静,绵绵呼吸。入定后,动极静极,不觉呼吸,自然呼吸。不觉者化其有,自然者化其无。微无内又无不著,大无外又无所见。究竟之地,浑化之天,无忘无助,无声无臭,致中致和,是其至处。
通 关 诀
坐定之际,检点鼻息。一吸入底,一呼即起。呼吸一周,流通灌溉。如波急流,如泉喷吸。上下回环,周流不已。悟透此法,关通窍利。先缓后急,既急复徐。徐徐导引,源归滴滴。还本全真,天机秘密。
〈〈易筋经〉〉、〈〈洗髓经〉〉是少林寺历代秘不外传的内功心法。承蒙师祖德禅法师传授二经,现将自己的手抄本整理出来,送有缘人研习。
少林字辈是元朝,福裕方丈制订的传承方式,力图在少林寺确立一个师徒传承体系,。因此,他定下七十字辈:
福慧智子觉,了本圆可悟。周洪普广宗,道庆同玄祖。清静真如海,湛寂淳贞素。德行永延恒,妙体常竖固。心朗照幽深,性明鉴崇祚。衷正善喜祥,谨悫原济度。雪庭为导师,引汝归铉路。
本内功精华于2010年3月由少林寺三十四代弟子彭智勇(法名:延勇)、谢方友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