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北武术欢迎您!
加入收藏|关于少北|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武术 >> 文章详情

陈式太极拳历代传人简介


陈氏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廷   
陈王廷(16001680),字奏庭,太极拳创始人。自明洪武初年,陈姓由山西洪洞县迁至常阳村(即今陈家沟)时算起,为陈家沟陈氏第九世。祖、父均为明朝官吏。弟兄四人,该居其二,他天资聪慧,勤奋好学,不但深得家功精髓,于武功一道出类拔萃,而且熟读诸子百家,涉猎经史古籍,学识渊博,以致文事武备,皆卓越于时。年轻时曾走镖山东一带,声播齐鲁。惜生不逢时,无法抒发报国之志,明末仅为县乡兵守备。清初。社会动荡不安,他遂隐居乡间,终日以《黄庭经》为伴。晚年立志创拳,以遗后世。于是,倾心搜集、整理民间武术,较其同异,加以继承和创新。在此基础上,据《河图》、《洛书》之太极阴阳学说,与导引、吐纳及中医经络学说相结合,融诸家之长于一炉,创编出一种阴阳开合、虚实转换、刚柔相济、快慢相间、老少咸宜的拳术,这种新拳术,据太极之理,由无极至太极,由无相而生有相,由静而生动、每个招式均分阴阳(即虚、实、柔、刚),动作又以弧形、曲线为基础、共分太极拳五路、炮捶一路、一百单八式长拳、双人推手等,又据此理,创编了刀、枪、剑、棍、锏、双人粘枪等器械套路,这些拳、械套路,便是当今风靡世界之太极拳之源,陈王廷也因此而名播寰宇,被中外太极拳界尊为鼻祖。他的故乡陈家沟也被太极拳爱好者视为太极拳圣地,以致朝拜者络绎不绝。
陈王廷所创太极拳术的主要传人有:友蒋发、堂侄陈汝信、陈所乐等。
陈氏太极拳第二代传人--陈所乐    
陈氏第十世,师承太极拳创编人陈王廷而得太极拳真谛,和其师兄弟陈汝信同为太极拳创编后的太极拳第二代宗师。他生性豪爽,爱打抱不平,深得乡亲们和江湖武林同道推崇。其故宅遗址与杨露掸学拳处相对。他因家境富裕,虽有时应朋友之邀跑趟镖事,但并不以此为生。平日在村中设帐授徒,陈氏子弟从其学武者甚多,其中佼佼者有侄儿光印、正如和孪生子恂如、申如等,太极拳名家敬柏、继夏、公兆、耀兆、有恒、有本、清萍、仲甡、季甡和鑫、森、淼、焱、垚等,均其后代传人。
陈氏太极拳第二代传人--陈汝信    
陈汝信,陈氏第十世,学拳于太极拳创编入陈王廷。他勤学苦练,功夫日臻炉火纯青,和师兄所乐一样,深得陈王廷喜爱。为太极拳创编后的第二代太极拳宗师。其子大鲲、大鹏皆得其真传而名满江湖。后代太极拳大师、名家,诸如:被誉为太极拳发展 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开创拳传外姓先河而使太极拳誉满神州的陈长兴,誉满山东的陈耕耘和太极拳大师陈延熙、陈发科、陈照丕、陈照奎等,皆其后代传人。
陈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陈正如    
陈正如,陈氏十一世,师承陈所乐而精于百零八式太极拳,为太极拳第三代传人。艺成授徒郭永福(说郭即陈氏十四世之陈有孚,因杀人而隐姓埋名,逃往他乡。有孚、永福字音相近,陈之外祖家又姓郭,此事待考),郭技艺精湛,传山西洪洞之张怀德、贺怀壁,声震一方,被誉为神手郭永福。而陈家从此不再传百零八式太极拳。1975年,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当代太极拳大师陈立清特地前往洪洞,走访了郭之六代传人许方庆,方知陈氏失传之108式太极拳竟在他乡大放异彩。此拳失而复得,不致湮没,正如师徒功不可没。
陈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陈恂如、陈申如    
陈恂如、陈申如,陈氏第十一世,陈所乐之孪生子,陈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他弟兄二人是太极拳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二人年未弱冠而拳术精湛。幼年因见义勇为,以高超拳术斗群匪解邻村北平皋王家之围而被誉为大天王、二天王。王家为感二人大德,特将此事编为戏剧,名曰双英破敌,在陈家沟唱了三天三夜。谁知此戏竟不胫而走,一直唱到解放前夕,成为太极掌史上的一段佳话。

陈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陈敬柏   
陈敬柏,字长青,乾隆年间人。陈氏十二世,太极拳第四代传人,拳艺出神入化而善靠。年轻时,曾从巡抚於鲁,晚年归隐乡里。一日,赴县城东关,见一卖艺者口出狂言,遂以奇技胜之。谁知此人怀恨在心,三年后复至陈家沟寻衅。时陈敬柏已年逾八旬,再三谦让,而对方不允,竞对陈连下毒手。陈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个迎门靠,将对方打在石碑上,碑断人亡。陈回家后,即病倒在床,数天后谢世。至今民间犹流传着打死山东客(即卖艺人),累死陈敬柏的故事。
陈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陈继夏    
陈继夏,字炳南,陈氏十二世,太极拳第四代传人,清乾隆末年人。为人和善而苦学不辍,平日将太极拳的内劲练习用于劳动之中,连走路、种田都在练功。因家庭清贫,平日以给人磨面为生。于是,他便借推磨练内劲,以手拨石磨转动。开始推磨以腰,后腰劲运于手,渐次用单手、五指、四指……,直减至一指。众人见之,无不叹服。久而久之,在太极拳上有惊人功夫,武功登峰造极。他全身肌肉毫毛极为灵敏,发劲于无心。肌肉成了条件反射,无处不是圈,无处不是拳。平日善用肘,与陈敬柏齐名,有陈继夏肘,陈敬柏靠之称,除武功外,且善丹青,每画俱能传神入妙,后与苌拳创始人苌乃周结为至交,经常来往。陈传苌以巧取胜之太极内劲,苌传陈自创之子午鸳鸯钺套路。二人往往切磋终日而不倦,相得益彰。
陈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陈公兆   
陈公兆,字德基,生于清康熙五十四年(即公元1715年),陈氏十三世,太极拳第五代传人。学术醇正,拳艺精湛,品德优良,武德高尚,持己端方,事不徇私。为人乐善好施,遇灾荒之年,常设粥场施饭,每遇寒冬,买衣施贫。乡里有贫民不能婚葬者,慷慨周济。许多太极拳名士多出其门。至今,陈家沟还流传着他的养生歌诀三十年不停拳(坚持锻练);三十年不饱饭(不暴饮暴食);三十年独自乐(精神乐观);三十年独自眠(节欲)。乾隆六十年(1795),为显示清平盛世,倡养敬老之风,遂下诏全国,凡80岁以上、有德有才、儿孙满堂之人,均要奉旨到京太和殿参加千叟宴。千位老人中,陈家沟便去了两名,即陈氏第十二世85岁的陈善和十三世88岁的陈毓英。二人返乡时巡抚、知府特地为二人举行挂匾仪式,观者摩肩接踵。不料鞭炮惊牛,一公牛直冲巡抚、知府而来,绿营兵将不知所措。时陈公兆已80岁,力斗之,并发力将牛掀翻在地。这一壮举,使巡抚、知府、绿营兵将和围观群众佩服得五体投地,连连惊呼:真乃神人也!
陈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陈秉奇、陈秉壬、陈秉旺    
陈秉奇、陈秉壬、陈秉旺,陈氏十三世,陈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乾隆末年人。三人乃亲叔伯兄弟。从小即拜族叔陈继夏为师,学习家传陈氏太极拳术。五年扎基础功夫过后,其师便将他三人分开,分别授于技击、点穴、卸骨等绝技。兄弟三人得真传后,又互相切磋琢磨,个个艺精入神,方圆百里,无人不知,呼之谓陈氏三雄。秉壬除武功外,更兼精医术,为人和善,助人为乐,教子有方。后将拳技尽传于秉旺之子长兴。

 

陈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陈长兴    
陈长兴(17711853),字云亭,陈氏十四世,太极拳第六代传人,自幼受业于其父秉旺,太极拳、械出神入化。成年后以保镖为业,在武术界享有盛名,被称为牌位大王(意即平日练拳姿势端正,久而久之,不管走路还是站立,都立身中正)。无论看戏、赶会,站立千万人中,任凭众人如何拥挤,他脚步丝毫不动。凡近其身者,如水触石,不抗自颓,他对太极拳的发展,贡献颇丰,可谓继陈王廷创拳后,在漫长的太极拳发展道路上,又树起了一座丰碑。他不但将陈王廷所创之五路太极拳由博归约,精炼归纳,不足者补之,重复者裁之,创造性地形成完整套路,即现在老架(也称大架)太极拳一、二路,并且据己所得,发展了太极拳理论。其著述流传下来的主要有:《太极拳十大要论》、《太极拳用武要言》、《太极拳战斗篇》、《陈长兴太极拳总歌》等。这些理论著作,极大地丰富了太极拳的理论宝库,将太极拳术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对后人启发很大,是中华武术的宝贵财富。特别是他敢于打破门规局限,将陈家的独得之秘太极拳传于河北永年县(旧称广平府)的杨福魁(露禅),在太极拳历史上开始了第一次大发展,大普及的时期。由于他和同辈份的太极拳宗师陈有本及其徒陈清萍的共同努力,才为今天太极拳百花争妍、欣欣向荣的局面奠定了基础。
陈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陈有恒、陈有本    
陈有恒、陈有本,陈氏第十四世孙,太极拳第六代传人,是一母同胞兄弟。其父便是力斗疯牛的陈公兆。二人受业其父,太极拳术炉火纯青,为当世瑜、亮。
陈有恒,字绍基,道光初入庠。对太极拳极有揣摩,惜壮年溺于洞庭。
陈有本,(17801858)字道生,36岁入庠。兄亡后,闭门练拳,于太极拳更加精研。悟得真传,尤得骊珠。他不受其限,多有创新,艺精入神,自成一脉。子侄之艺皆沐其教。延揽授业,生徒咸集。他在太极拳原有套路的基础上,逐渐舍弃了某些高难度和发劲动作,架式与同辈份的陈长兴所编者老架(大架)一样宽大,变发劲为蓄而待发,后人称为小架太极拳。这些成就,使他成为太极拳发展史上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当时精于太极拳术者,多出其门,承其所教,均有所得。
陈氏太极拳第七代传人--陈清萍    
陈清萍(1795——1868)陈氏十五世,陈氏太极拳第七代传人。幼承陈有本习太极拳小架,多有心得体会,青年时已成名手,深得太极拳一代宗师陈有本的嘉许。后移居赵堡,因学武人多,遂于镇中开武馆授徒。他所授第子,多有所成就。他们在陈氏小架拳的基础上,吸收其他武术精华,逐渐衍变出几种太极拳流派和不同套路,流传于世。如由其第子:河北永年县武河清(禹蘘)所创武式太极拳。其第子:赵堡人和兆元所创的和式太极拳亦称《赵堡太极拳》。其第子:李景炎(李盾)所创的太极忽雷架等等。在国内外均拥有广大爱好者。他为太极拳的传播,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愧为太极拳一代宗师。
陈氏太极拳第七代传人--陈仲甡    
陈仲甡(18091871)字志曛,又字宜箎,号石厂,陈氏十五世。太极拳第七代传人。兄弟三人(伯甡、仲甡、季甡)。与弟季甡同乳而生,貌酷似,乡邻难辨。精太极拳艺,熟经文,通兵法,文武皆备,韬略技艺无不精通。能运使铁枪30斤左右,尤称武勇,然循循儒雅,从不与人争,义声著于世,入武庠。
陈氏太极拳第七代传人--陈耕耘    
陈耕耘,字霞村,陈氏第十五世孙,太极拳第七代传人,一代太极拳宗师陈长兴之子。从小习练家传太极拳,热心向学,虚心好问,因此,青年时已成名手,在同辈中出类拔萃。因承父业保镖山东,以惊人技艺威震贼胆。光绪年间,山东莱州府百姓为其立碑曰:数年来,莱州地界盗贼蜂起,打家劫舍,强抢民财。来往客商,黎民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虽官军屡次剿捕,收效甚微。幸有豫省陈家沟拳师陈公耕耘,保镖到此,只身闯入贼巢,舍命拼杀,力战贼魁,一举全歼。解百姓以倒悬,救商贾出苦海,可谓英雄虎胆,武功盖世。莱州各界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感其大恩,无以为报,特聚敛银两,立碑记之,以传后世。后,袁世凯赴山东见碑,即遣人来温请陈教子,其时陈已故多年,遂聘其子延熙赴袁府教练。虽教非其人,然其父子太极武功之精深,由此可见。


 

陈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陈垚    
陈垚(1837·--1916),字坤三,仲甡长子,叔伯弟兄排行第二,为陈氏十六世。太极拳第八代传人。幼年随父习拳,父寄厚望,倾其所学。潜心钻研苦练,少年有成。19岁入武庠,仍每年练拳万遍,20年不懈其志。虽个体矮小,不超百斤,但其功夫之纯,一时无两,已达炉火纯青境界,冬穿单不冷,夏穿夹不热,蚊蝇不能近其身。晚年时,一次遇一卖炭青年置牲畜于道,阻人行。陈见状不平,右手端豆腐,左手拄拐杖,上前理沦。青年发横,惊马伤人。陈抛起手中豆腐后击拳,卸马腿卧地哀鸣不起,复接空中豆腐于手,见者无不称奇。17岁随父辈上阵杀敌,征战十余年,参加大小战不计其数,未曾受挫。
陈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陈淼    
陈淼(18341868),字淮三,季甡长子,幼随父习文练武。淼天生颖悟,敏而好学。熟读兵书,精于拳法,文韬武略,无一不精。在陈氏十六世拳师中,瞩佼佼者之一。17岁随父辈上阵杀敌,即建奇功。后又参加毫州、六安州等役,屡战屡胜。同治六年(1868),捻军张宗禹部围攻怀庆,淼率众驰救,以数千人之众,与捻军战。自晨酣战至午,城防得以固守,他身负重创,马失前蹄而中炮身亡,卒年34岁。
陈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陈焱    
陈焱(18471918),陈仲甡次子,叔伯排行四,陈氏十六世。出生武术世家,自幼随父研文习武,虽武艺不及乃兄垚精,习文不及乃弟鑫高,但亦为十六世中太极拳手之佼佼者。焱与鑫同获岁贡生。平日为人忠厚,孝敬父老,宽厚待人,兄友弟恭,其德其拳皆受乡人赞扬。
陈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陈森    
陈森(18431926),字愧三,陈季甡次子,叔伯排行三。陈氏家族十六世。幼随父兼习文武,聪慧好学,天赋极佳,精通武术,尤长文才,双手能书梅花篆字。因父兄习武,虽战功卓著,但俱英年早逝,母恐其不测,促森弃武从文,教书为生。森为了陈氏太极拳历史不致中断湮没,光大陈氏太极拳术,晚年倾心续写家谱,以传后世。子椿元,孙女淑贞,能继其业。
陈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陈鑫    
陈鑫(18491929),字品三,陈仲甡三子,叔伯排行五,陈氏十六世。前清岁贡生。为近代中国体育史上著名的太极拳理论家。自幼随父习武,深谙太极武功之精奥,后遵父命从文,文武兼备有成。为阐发陈氏世代相传之太极拳理,晚年发愤著书。其主要著作有:《陈氏家乘》五卷,《安愚轩诗文集》若干卷,《陈氏太极拳图说》(原名《太极拳图画讲义》,出版时改是名)四卷,《太极拳引蒙入路》一卷及《三三六拳谱》等。其中《陈氏太极拳图说》为其代表作。该书从1908年动笔,其时,他已年近花甲,至1919年完成,历时十二寒暑。书稿成时,他已近古稀之年。十二年中,他对这部著作倾注了全部精力和心血,多次修改,亲手抄录而不懈。其抄本先后有四稿,每稿洋洋二、三十万言。其毅力、精神确是感人。此书本羲易之奥旨,循生理之穴脉,解每势之妙用,指入门之诀窍。一洗拳术家守秘不传之故习,举数百年来陈氏历代名哲苦心研究之结果,慨然笔之于书而无所隐。鑫无子,书成贫且病,遂召侄椿元于湘南,以书稿授之,嘱其若可传则传之,不则焚之,毋与妄人也。1930年,唐豪发现书稿,经多方努力,几经转折,方于1933年出版行世。此时,鑫已逝数年。出版时,有人在书上加了些错误观点,兜售其奸,不置一驳。瑕不掩瑜,陈鑫的著作正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向太极拳高峰攀登。
陈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陈延熙    
陈延熙(18481929),陈氏第十六世,陈耕耘次子,陈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与兄延年承继父业,拳艺高超,虽入化境,仍不松懈,常夜睡木凳,醒后即练拳不止。耕读之余,教习子弟。光绪二十六年(1900),袁世凯督鲁,见乡人为陈耕耘所立碑记,知太极拳为陈氏所专精,遂派人来访,意请其授己子业。因陈耕耘已逝,遂聘延熙前往教子侄武术。袁府各派武师,多嫉妒之,但与之比较后,无不心服。自鲁而津,教授六年,后以母老辞归,以教子孙拳术和行医终于故里。
陈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陈复元    
陈复元,字旭初,陈氏十六世,陈王庭之后,继承家学,为陈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后学于陈仲甡,功夫纯厚,发手能柔如绵,坚如钢,刚柔随心,尤以太极拳理论方面造诣颇深,有拳论传于世。在《太极拳论》中,他从“开合与阴阳运化转关虚实变化步骤腰档之开合太极拳之圈等方面论述拳理,这些理论,后由其子子明阐发成书。他一生往来口外数十年,未遇敌手,诚为太极拳一代名师。


 

陈氏太极拳第九代传人--陈克忠   
陈克忠(19081966),字子纯。陈家沟陈氏十八世,太极拳第九代传人。幼时随族祖、近代著名太极拳理论家陈鑫习学陈式太极拳小架,后学于陈鑫嗣子陈椿元,他刻苦练功,从不间断,拳艺精湛,探讨拳理,理法独到。深得太极拳、械套路精髓,各项单、双器械,以及推手、散打、点穴、擒拿无不体用精熟,甚为师厚爱。
1932年,他和陈省三一起,受聘于县立师范”“男子高等小学堂”“女子小学教拳至1936年,后又到焦作等地授拳。1940年,为躲抓兵之灾,只身流浪西安,以拉车为生,但怕所教非人,从不轻易授拳。后又避难武汉,一边打工糊口,一边授徒不收分文。直到解放才返回家乡,一边种田,一边设帐授徒。其教学先则力讲武德及为人之道,而后,因人施教,循序传授,深入浅出,一丝不苟,深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他授拳十余年,学生遍布陈家沟,但他从不收分文报酬。由于他的无私奉献,使太极拳小架在陈家沟再一次得以普及和提高。他门下优秀弟子颇多,如陈伯先、陈伯祥、陈清林、陈俊凌等。他不愧为陈氏同辈份中小架太极拳的代表人物。他毕生传播太极拳,功不可灭。
陈氏太极拳第九代传人--陈克弟    
陈克弟(19051984),陈氏十八世。幼时从族祖陈鑫学习陈式太极拳小架,后学于陈鑫嗣子陈椿元处,得太极真谛。抗日战争爆发后,旅居西安,协助族兄金鳌教拳。50年代末,他移居开封,在开封玻璃厂教拳。1976年,他应开封市体委邀请,在汴京公园公开授拳,又在全市组织了辅导站、点。从此,他不顾时已年过古稀,又作过两次手术,利用休息时间,到各辅导站、点组织教学、辅导,风雨无阻。一时,随他练拳者达千余人。对学员提出的问题,他不厌其烦地反复解释,亲自示范,镇日以授业解惑为乐。对外地来汴求教者,不但悉心辅导,且留吃留住。他精湛的拳艺,一丝不苟的教学风格和正直、严谨、无私奉献的品德,赢得了广大学员的尊敬和爱戴。在此期间,他还邀陈式小架传人陈伯先、陈伯祥、陈立清等多次赴汴对学员进行辅导、示范,使广大学员在普及的基础上得以进一步提高,涌现出了不少佼佼者。他辛勤一生,为传授和发扬光大陈式太极拳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培育的太极之花,已在开封古城结下了累累硕果,使开封成为全国少有的太极拳小架的重要基地。
陈氏太极拳第九代传人--陈发科    
陈发科(18871957),字福生。陈氏十七世,太极拳第九代传人。自幼师承乃父延熙。他是近代陈式太极拳史上的代表人物,对发展和传播太极拳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从本世纪20年代中期到50年代中期,长期在北京教授拳术,使陈式太极拳逐步走向社会,为社会所熟悉。当时的武术诗人杨敞(季子)有诗云:都门太极旧称杨,迟缓柔和擅胜场。不意陈君标异帜,缠丝劲势特刚强。他功力深厚,拳艺高超,刚柔相济,采、挒、肘、靠、拿、跌、掷、打,兼施并用,以不见形的高超技法将人跌出,威力惊人,在京独步一时。在教学实践中,他于陈式老架招式中,增加了不少转腕缠绕动作,缩短了练功周期。由他修改、其子照奎定型的太极拳,一路(83势)、二路(78势)现称为新架太极拳。因其为人忠厚,武德高尚,淡名利、讲信义,深受京都武术界人士推崇,尊其为拳术大师太极一人。他一生授徒甚多,桃李遍于海内。其著名高徒有:沈家桢、顾留馨、洪钧生、田秀臣、雷慕尼、冯志强、李经梧、肖庆林等和其子照奎、照旭以及女儿豫霞。这些人,有的如今仍活跃在中华武坛上。1963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陈式太极拳》一书,便是由其弟子沈家桢、顾留馨所著。其中一、二路太极拳式均根据他晚年拳式所定,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武术遗产。
陈氏太极拳第九代传人--陈子明    
陈子明(?一1951),陈氏十七世,太极拳九代传人。从小跟父、叔学习太极拳,功夫纯厚,后学于陈鑫,青年时已成名手。曾在怀庆府(今沁阳市)成立国术团体传授太极拳,学者众多。后经人推荐,又到上海、南京、西安教练拳术。其不负家学,教拳术不遗余力。授拳之余,捉笔为文,写作、出版了《陈氏世传太极拳术》,将自己习武的心得,师承教诲,太极拳大要、架势,详加解识,深受武术界同仁欢迎。当时的南京国术馆馆长张之江、教务处朱国福、河南国术馆刘丕显、沧州武术名家姜容樵等人均为本书作序,赞其抱负绝学而不倦于教诲不私其家传之秘立言不流于夸诞使读者一目了然,对太极拳的推广、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南京授拳期间,结识了南京国术馆武术家、武术史研究家唐豪(字范生)。唐为了弄清太极拳的来源和演变。在陈引导下,三下陈家沟进行实地调查。他们查阅陈氏族谱、家谱、墓碑,走访遗老,掌握了大量的历史资料,经过反复考证,终于冲破一些封建文人和一些武术界人士出于狭隘的偏见和门户之私,胡编乱造,认为祖宗越老越好,从而不惜攀仙附道、无中生有的重重迷雾,确认陈家沟是太极拳发源地,陈王廷是太极拳创始人。陈子明可谓对太极拳的发展、传播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陈氏太极拳第十代传人--陈照丕    
陈照丕(1893-1972),字绩甫,陈氏十八世,太极拳第十代传人。是近代陈式太极拳史上又一重要代表人物。他少从父学拳,稍窥门径,未得精研。后经延熙、品三及发科指点,勤学苦练,拳艺高超。1927年,曾在温县国术馆任教。1928年受聘到北京传拳,应约在宣武楼立擂,17天未遇敌手,名声大震。时北平市政府,朝阳大学、中国大学等17个单位慕艺延聘任教,陈氏太极拳精奥始为人知。1930年,应邀到南京市政府、全国运动会国术裁判和第二届国术国考评判委员。南京沦陷后,他不愿在敌占区教拳,毅然返温,在抗日将领范廷兰部教大刀。1940年赴洛阳,在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河南省教育厅、直接税务局等处教拳。1942年应黄委会委员委员长张含英之请去西安教拳。抗战胜利后,随黄委会迁回开封。1948年参加革命。1958年退休返里,同年三月参加省武术赛,获太极拳第一名。1962年,在全国武术大会上,被授于太极拳名家称号。1964年当选全国武协委员。他晚年家居,致力重振太极雄风,培养一代新人。当今享誉中外的陈氏太极拳中青年名手,多是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他的主要著作有:《陈氏太极拳汇宗》、《太极拳入门》、《陈氏太极拳理论十三篇》等。他是太极拳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人们为了纪念他,在他逝世后,特为他修了陵园,供游人和后世瞻仰。
陈氏太极拳第十代传人--陈照旭,陈发科次子。陈氏十八世。
陈氏太极拳第十代传人--陈照奎,陈发科幼子。陈氏十八世。
陈照奎(1928-1981),陈氏十八世,太极拳第十代传人。自幼随父学拳,精通陈氏太极拳理论和擒拿术以及各种技击方法,善于精巧细腻的攻防技术,对推广、普及、提高陈氏太极拳贡献巨大。他先在北京协助父亲教拳。六十年代初,为了继承父亲遗志,毅然辞去北京的工作,至上海体育宫教授太极拳。他的精湛武技轰动上海武术界。后于上海、南京等地公开办太极拳学习班不下百期,学员以千人计。当时沪、宁报纸广为宣传。以后,他又先后在南京、北京、郑州、焦作、石家庄等全国各地巡回教拳20年。1972年陈照丕逝世后,他又应故乡乡亲之请,每年回乡一次,教授青年数月。故今活跃于中华武坛的陈家沟中年拳师,其理论和拳术的提高,均和他的直接指导分不开。沈家桢、顾留馨所著《陈式太极拳》一书出版后,他积极为之校订,并拍摄了其父创新的新架太极拳大部分拳照。他毕生为普及陈式太极拳呕心沥血,踏遍祖国大地,为太极拳事业的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因劳累过度,他不幸于1981年5月患脑溢血在焦作逝世。如今,他的授拳教案和自编教材,已由其弟子们整理成书出版。
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陈小旺、陈照旭长子。陈氏十九世。
陈小旺曾担任河南省陈式太极拳协会主席,河南省武术协会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第七届政协委员。参加过《太极神功》、《神丐》、《陈式太极拳》等影片的拍摄工作。并有多部武术专著面世。创办的世界陈小旺陈式太极拳总会,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分会,在世界几十个国家和上百个城市推广太极拳,为太极拳走向世界作出了突出贡献。 
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陈瑜、陈照奎之子。陈氏十九世

 

关于我们|广告合作|联系我们

电话:   手机:18842969555   邮箱:355041811@qq.com

中国少北拳官方网站  地址:中国-葫芦岛

Copyright© 200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辽公网安备21140202000008号
访问
2
7
7
3
0
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