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2015-07-27 所属分类:传统武术 作者:武韵 访问统计:485
[ 吴鉴泉 ] (1870 — 1942) 著名太极拳家 , “吴式太极拳”创始人。又名爱绅。河北大兴人。满族。为太极拳家全佑之子。幼承家学 , 随父习拳 , 并有独到悟创。其拳架以柔化为主 , 端庄祥和 , 自然流畅。在推手中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 不丢不顶 , 如水赋形 , 引进落实 , 体现出力量的艺术境地。经进一步对家传套路的改造 , 形成吴式太极拳的基本形态 , 向社会公开传授、曾任教于北京体育研究社。其女吴英华 , 婿马岳梁皆为当世太极拳名家。
鉴泉宗师于1928年迁居上海,传授拳术,从此吴式太极拳在南方日益得到发展。1932年上海成立鉴泉太极拳社。1935年在上海西藏路青年会十楼建造鉴泉厅,为学员提供了学习与练功场所。1942年鉴泉宗师逝世,其后上海鉴泉社由其长女吴英华及长婿马岳梁负责。
吴式太极拳自全佑公受业于杨家起,迄今一个半世纪,门墙桃李,遍布全国,且发展至香港、澳门、新加坡、吉隆坡、菲律宾、加拿大、英国、美国等地。如香港有鉴泉太极拳总社和分社,新加坡有鉴泉太极健身社,马来西亚有吴式太极拳学会,荷兰、英国皆有分社等,足见其影响之深远。作为鉴泉社创始基地的上海,在社长吴英华、副社长马岳梁及原鉴泉社理事、社友等热心筹备下,鉴泉社于1980年正式复社。
[ 吴公仪 ] (1897- 1968), 宗师吴鉴泉长子 , 天资聪敏 , 勤谨好学 , 悟性极高 , 年轻时起代父教拳。北京体育讲习所首届毕业生。 1924 年受黄浦军校聘请 , 任军校学生部及高级班太极拳教官 , 兼任中山大学体育系讲师。 1937 年 , 在香港成立鉴泉太极拳分社 , 担任社长。 1942 年回上海担任鉴泉太极拳社社长。 1948 年重返香港复社。 1954 年 , 在港与陈克夫比武 , 轰动一时。在世界各地特别是东南亚推广太极拳取得了显著成就。
[ 吴公藻] (1901-1983) 吴式太极拳传人。吴鉴泉次子。 毕业于北京体育讲习所。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三军教练。 1929 年于上海精武体育会任教。 三十年代被聘为湖南国术训练所教官 ,1937 年赴香港 , 与兄吴公仪共同建立香港及澳门鉴泉太极拳社。 1943 年回国。著有《太极拳讲义》等。
[ 马岳梁 ] (1901-1998) 吴氏太极拳名家 , 吴鉴泉之婿。早年学医 , 毕业于北平协和医院。后拜吴鉴泉为师 , 研习吴式太极拳 , 深得垂爱。 1930 年与吴鉴泉之女吴英华成婚。长期协助其师广泛传教太极拳。 1932 年成立鉴泉太极拳社 , 担任第一任副社长 ,1948 年继任社长。 1981 年鉴泉太极拳社在上海复社 , 继续担任副社长。 1998 年任社长。长期致力于太极拳发展 , 培养大批优秀太极拳人才。为吴式太极拳的重要代表性人物之一。
[ 吴英华 ] (1905 — 1996 ) 吴式太极拳名家。北京人。满族。著名太极拳家吴鉴泉之女。幼秉承家传 , 并协助父亲教拳 , 功夫日深 , 得吴式太极拳精髓。曾任鉴泉太极拳社副社长 ,1942 年起担任社长。先后在上海市国术馆、上海市体育宫教授太极拳。主要弟子有吴静妹、施梅林等。著有《吴式太极拳详解》等。其夫马岳梁亦为太极拳名家。
[ 马海龙 ] ( 1934 — )吴式太极拳家。吴英华、马岳梁之子。上海鉴泉太极拳社社长。 7 岁开始跟随吴鉴泉学习太极拳 , 吴鉴泉去世后随母亲吴英华继续深造 , 数十年练功不辍。注重对太极拳理论研究 , 太极拳架规范严谨。 20 世纪 50 年代 , 考入上海第二医学院 , 毕业后长期在医院从事临床实验工作。退休后全力投入鉴泉太极拳社的工作中 , 在海内外推广太极拳。出版有《太极本义》等著作。
上海鉴泉太极拳社主办。 网址为:http://www.wutaichi.com。内容包括吴式太极拳简史、鉴泉太极拳社简史等拳社大事记、前辈人物、传人谱系、教学资料、教拳心得以及吴式太极拳传统套路。开设名师讲堂,下分名师论太极和问题解答板块。及时通报社员活动的最新动态、各种吴式太极拳开班信息以及来自海外的相关信息。同时有英文版。
书籍《正宗吴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专著。吴英华、马岳梁著,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出版。该书为吴式太极拳权威作品, 为作者夫妇根据吴鉴泉亲授的拳术,对当前流传的吴式太极拳名称、姿势、步法、内容、次序详加考订,区分真伪,说明异同。对每个动作都作了仔细解剖。书中特地收编了吴鉴泉以及两位作者的太极拳照。使本书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共分为五章,分别为“吴式太极拳概要”“吴式简要太极拳”“世传吴式太极拳”“吴式太极快拳”“吴式太极推手”附录一至七收录为古典拳论和拳照。全书约20万字。
武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