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北武术欢迎您!
加入收藏|关于少北|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武术 >> 文章详情

回族武术兴盛的四个历史原因

回族具有强健、勇武、好锻炼、不畏强暴的民族性格。自古以来,凡回民聚居的地方大都有尚武的习俗。如唐代以来,回民定居的西安,练武习俗从未间断过,无论男女老幼,习武风尚很浓。他们每天在做完晨礼和晚饭后,“齐集寺院,弹腿打拳,玩枪弄棒,切磋琢磨,互试比赛”。南方回民也多好武和擅长武术,保持着回回民族的特色。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的回民更是酷爱武术,世世代代相传。回族的武术种类很多,并且人才辈出,历史上曾经被称为“昆仑派”,是我国四大武术派别之一。为什么占中国总人口约一百五十分之一的回族,能在中华武林里举足轻重?简要总结,回族好武且善武主要有四个历史原因。

首先,由于历史战争和军事的原因,回族穆斯林有尚武的传统。回族祖先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元代从波斯阿拉伯地区来到中国的职业军人,他们和中国女性通婚,军人身份世袭给他们的后代。很自然地,他们也把习武作为传统留存下来,表现为回族普遍性地对武术的重视和热衷。在元末,以朱元璋为首的农民起义部队中,就拥有一批穆斯林将领。正是依靠这些能征善战的穆斯林为骨干,朱元璋建立了明王朝,故有明初“十大回回保国”的说法。到了明末,武术逐渐在回族穆斯林中产生影响。崇祯十五年(1642),李自成围陈州,有清真寺掌教率300多名会武回民组成清真营。另据明史记载,明末有以“老回回”马守应为首的回民部队参加起义军,这些特殊的历史原因造就了回族尚武的传统。

第二,回族的穆斯林信仰也起着促进作用。他们认为,习武是以先知默哈穆德为楷模,是一种“圣行”,因为穆圣也是一位武士。回族崇拜的伊斯兰教领袖穆罕默德勇武并精于剑术。《穆罕默德的宝剑》一书,在广大回族人民群众中早已传播很广,并有不少模仿练习者。穆罕默德还曾经给勇士哈立得赐名“安拉之剑”。回族人由于严格遵守穆圣的言行,因此,回族群众认为练武功自卫是“逊乃提”,是圣行。由于崇尚武勇成为伊斯兰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使得我国回族穆斯林自古以来便与武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在我国历史上就出现了穆斯林武才辈出的局面。

第三,回族人由于是从中亚等地迁徙来中国的,其袓先系外来人,后来“大分散、小集中”在全国各地,使他们在可能的民族纠纷或是地域纠纷中处于弱势状态,习武可作为一个自卫手段。特别是在受到统治阶级的压迫后,回族人民感到力单势薄,于是就养成了尚武、任侠、团结的习俗,并把练武作为抵抗压迫和屠杀的重要手段。清代,中国穆斯林备遭歧视、欺压和血腥屠杀,因此不断爆发大规模反清武装起义。他们意识到,要卫族、卫教,就须有强健体魄。于是各地清真寺内纷纷设立习武场,每日晨昏拜后,大家聚在一起习武弄棒,探究武艺。他们将武术作为自卫、强身的手段,使尚武、团结、不畏强暴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意识得到培养和锤炼。自此,回族武术开始屹立于中华武林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第四,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回族突出的融入能力和中国主体文化的包容性。自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就不断自我调整,同中国的主体文化和谐相处,最终成为华夏文化的一个部分。这和西方历史上,伊斯兰文明和基督教文明长期处于冲突状态有着巨大的差别。自从回族形成一个有明确自我认同的族群开始,它就在保持自己的宗教信仰的同时,不断地同中国的主体文化融合,全面地融入了中国的社会生活,跟中国各民族一起,共创华夏文明。在武术领域,回族穆斯林的这种文化特点显示的更为充分。他们全面地接受了中华武术的传统,同时将其发扬光大,回族武术成为中华武林的主流之一。回族的武术实践不仅没有造成回汉民族间的隔阂与对立,相倒成为汉回两个民族交融的最好的领域之一。武术家的民族身份已经不重要,武林之中,人们以武艺和武德为尊,回汉可以互为师徒,很多回族武术大师一方面有坚定的伊斯兰信仰,同时又有令人尊敬的古风与武德,是典型的中国传统的“儒”“侠”“士”。武林之中常有门派之争,但从未有民族之争。所以,中国回族武术的成就,和回族的社会文化融入的能力以及中华文化的包容特性是分不开的。它能够很形象地休现伊斯兰文明在中国本土化的历史,是一个成功的文化交融的范例。在当今充满文明冲突的世界上,这种范例更显 出它的意义。

上一文章“武林风”环球拳... 下一文章汇极拳史记
关于我们|广告合作|联系我们

电话:   手机:18842969555   邮箱:355041811@qq.com

中国少北拳官方网站  地址:中国-葫芦岛

Copyright© 200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辽公网安备21140202000008号
访问
2
7
8
6
8
7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