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2015-09-11 所属分类:传统武术 作者:李丹 张小峰 崔明艳 访问统计:433
(1.南京体育学院研究生部,江苏南京;2.秋渠乡第一初级中学,河南周口;3.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河南新乡)
摘要:文章根据武术与奥林匹克两个大的文化系统各自的文化理念,结合文化多元化的世界大背景,对在东西方理论支撑下的武术文化和青奥会文化进行一次真正的本质融合,从而为推动武术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更好的传播提供帮助,添砖加瓦。
关键词:青奥会 武术 文化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2)12—0017—03
前言
2014年南京青奥会即将来临,青奥会作为新生事物,需要吸收更多新内容,纳入更多新内涵,东道主南京作为第二届举办城市,可谓是任重道远,而中国武术文化作为中国元素的代表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武术文化的人文价值理念与青奥会的人文目标不谋而合,所说二者的融合将是天作之合,二者的融合将实现青奥会与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共赢局面,不仅会对武术文化的传播起到推动作用,同时也将为青奥会增添画龙点睛的一笔。
1 相关概念界定
文化,狭义上的文化专指与精神生产直接相关的活动过程与产品;而广义的文化则是区别于自然物、自然界运动的,既包括精神产品,也包括物质产品在内的人所创造的一切非自然物,以及这种创造活动过程本身;也可以说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资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与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同时也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方式。
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武术”作为一个名词,史料中最早见于南朝刘宋颜延年的《皇太子释奠会作》四言诗,其日:“偃闭武术,阐扬文令。”考此八字,源出《尚书•武成》篇中的“偃武修文”,简单说,亦即“停止武事,振兴文教”之意。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诗人才认为“偃武修文”的政治举措能“庶士倾风,万流仰镜”。然而,作为一个属于体育文化范畴,并包含多种价值功能的“武术”,目前所见文献则始于清晚时期。1908年7月的《东方杂志》第6期上引载了 7月12日《神州日报》的一篇文章,其名日“论今日国民宜崇旧有之武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被后人称为“武术”的人体活动方式,史料中或记作“技击”,或通称“武艺”,有时又写成“技勇”等等。民国时期普遍使用“国术”或“武术”两名,到了新中国以后,“武术”才被作为稳定的专用名词沿用至今。[1]
武术文化主要是指武术自身的文化特征及其包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是以技击技术为核心,以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为基础,包括与武技密切相关的器物、传承形式和民俗,以及由它们所蕴涵的民族精神共同组成的中国传统文化。[2]也可以从三个层面了解武术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器物技术层、制度习俗层、心理价值层,其中心理文化层主要表现为行为及民族精神。武术文化之所以被称为武术文化,关键在于,武术文化是中国文化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作为一个完整体全面贯彻、自成体系,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The Youth Olympic Games, YOG),简称“青少年奥运会”、“青奥会”。它是一项专为年轻人设立的体育赛事,融合了体育、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的内容,并将为推进这些领域与奥运会的共同发展而起到一种催化剂的作用。[3]
2014年南京青奥会将成为世界青年健康、快乐、成长的舞台,为了青年,基于青年,这个舞台将以赛会组织、赛会设施、志愿参与和城市环境为支柱,吸引更多人积极参与以世界青年为主体的体育竞赛和文化教育活动,并着力推进互动交流,通过青奥村和新媒体,形成运动员之间、运动员和观众之间、活动现场和全球青年之间的互动网络,使所有青奥会参与者欢聚在奥林匹克价值(卓越、友谊、尊重)的旗帜之下,心手相连,感受来自世界各地的多元文化,树立服务社会的远大理想,研习健康生活方式,共同促进世界的可持续发展[3]。
2 南京青奥会举办理念分析
青奥会是针对青年的仅次于奥运会的国际性综合运动会,既是体育的盛会,也是青春的盛会,文化的盛会。[4]
(1)绿色青奥会:绿色青奥会,就是把生态文明及节俭办青奥理念贯穿办赛全过程,充分发挥现有场馆的作用,切实控制办赛规模,对赛前的预箅、赛中的管理及赛后绩效评估等方面压缩办赛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合理利用资源,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提高生态城市建设水平,打造绿色青奥。
(2)活力青奥会:青年正处于激情澎湃,燃烧理想和梦想的年龄,使其身心和谐发展、精神健全、道德完善的同时期体魄强健一样重要。青奥会的普世功能体现在如何从社会互动和人文视角入手通过该项活动的开展,让青年人成为高尚、公正、自由、坚强、聪明和健美的人;而活力青奥的主旨就是在青奥会承办过程中要突出青年特色,吸引青年广泛参与,开展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激励青年奋发向上、创新创业创优的精神,真正让奥运走进青年,让青年拥抱奥运,使青奥会充满青春活力。
(3)人文青奥会。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及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全面发展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通过承办青奥会来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展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大力提升全民的文明素质和健康素质,进一步树立青奥会文明开放的形象。[5]
3 中华武术理念分析
(1)天人合一。自然界的一切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体机能的变化。而“天人合一”的基本理念,在武术应用的过程就是探讨人类适应自然和认识自然的过程,是自然在一定条件下双向生成和演化的过程。启示和引导人们在改造自然的同时要遵循自然规律。“天人合一”的理念是构建和谐世界的核心,是引导和启迪世界和平发展的主题。可现代竞技体育依赖各种手段去征服世界的同时,却打破了人体生态平衡,使人身体机能遭到破坏,身体循环违背常理,运动成绩超过人体本能,这样严重威胁着运动员的健康,它给运动员带来荣誉的同时也是破坏。以牺牲身体健康为代价,使拳王阿里终身疾病缠身,就是一个发人深思的例子。
(2)形神统一。中国武术形神统一基本理念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命题,中国武术的重要特点之一。所谓形,是指形体,即包括躯干、四肢、筋、骨、皮,神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形与神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相互统一的整体,在多种拳法原理中都有体现。外在的协调,发端于内在的意识和完成动作的意向,通过调息、运气、发力与外在动作相配合。心意神是主导、气为动力、体现于外是形。这种源于内、形于外的形至神用的动力学原理是中国武术在哲学思想指导下形成的独特练功理论,反映了青奥会理念与武术的契合。
(3)动静结合。动与静是事物矛盾变化的两种形式。所谓动既有“变动”又有行动的意思。静有安静不变、停止的意思。动与静是不可分割的,即在绝对的运动中包含着相对的静止,并以此形成动静的相对动态平衡,从而促进了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长拳四击踢、打、摔、拿;太极十三势崩捋挤按采列肘靠进退顾盼定;形意五行劈、崩、钻、炮、横;武术器械主要方法劈、砍、刺、撩、崩、截、抹、削等;武术的散手主要特色远踢、近打、快摔等等所有技法的运用均寓于动静变化之中。攻防技术的运用,是人体肌肉运动在空间时间里实现的:时间感好,就能做到技术运用得当,节奏分明;空间感好,有利于攻防技术的运用,不偏不倚、不长不短、恰到好处。《孙子兵法》曰:“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这种战略思想后来成为中国武术主要的方法论之一,其根本精神就体现于多种武术技术理论之中。这一思想来源于老子“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辩证法思想。世问万物的运动变化都是循环往复的发展规律,必然要走到自己的反面即物极必反。反者道之动是武术技法的一个重要原则,同时也反映了活力青奥会理念与中华武术的融合。
(4)阴阳对立统一。阴阳对立统一理念是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思想,这种思想以阴阳矛盾运动来概括对立统一、事物矛盾运动变化的发展规律。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向为阴、引申为气候的寒暖。后来延伸为认识和解释宇宙运动变化的规律。一切事物都存在着阴阳两个方面,“万物互抱阴而抱阳、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变化。”这就是中国古代阴阳学说理论。阴阳的相互对立统一、互根互用、消长转化构成武术变化的基本原理。武术中许多拳种强调刚柔相济、内外合一、动迅静定、节奏分明。如长拳十二型要求“动如涛、静如岳、起于猿、落如鹊、立如鸡、转如轮、折如弓、轻如叶、重如铁、缓如鹰、快如风”;太极拳“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等等都存在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阴阳不仅对立统一,又互为消长,相互转化。消长有增减、盛衰之意。“在一定条件下,阳可以转化为阴,阴可以转化为阳。事物的发展变化,表现为从量变到质变,再由新的质变引起新的量变的相互变化的过程。阴阳对立统一是武术传统理论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于武术发展变化中,表现为质量互变原理,是科学发展观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奥林匹克运动全球化急于求成敲响的警钟,应引起竞技体育思想的深刻考量,更反映了绿色青奥会理念与中华武术理念的统一。
4 结语
在青奥会理念在青奥会期间传播武术文化,不但使武术这一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魂宝得到重新审视,发掘其可以成为全世界的文化进步做出贡献的内容,从而奉献给世界人民,使之在文化发展中另辟蹊径,在文化多元化的世界版图中占据更显著的位置。可以通过武术这个本国的传统民族项目在青奥会期间广泛传播的基础上增强我国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使武术文化作为我们的强项、我们的优势、我们的形象、我们的力量发展壮大起来,使青奥会期间民族传统体育进一步发扬光大,使我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能得到世界人民的认可,东方民族的文化在世界上拥有自己的发言权。同时可以丰富青奥会内容,增加青奥会的教育意义,提高我国自有项目的关注度。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审定.(体育学院专修通用教材)武术(上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
[2]周伟良.武术概念新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2).
[3]史国生.五环辉映下的金陵[M].苏州: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4]鲍巨彬,岳游松.教育、文化分享与环保:解构青少年奥运会的创新理念[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1): 21-23.
[5]崔楠.南京青奥会的举办及其教育影响探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1(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