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2015-09-12 所属分类:传统武术 作者:贾亮 访问统计:432
摘要: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从体育性、民族性、传统性、地域性、继承性和群众性等方面,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特性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并主要以武术为例论述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前景,提出了武术发展的新方向。
关键词:中华民族传统体育 武术 特性 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2)12—0014—04
1 前言
近代中国曾一度没落,政治、经济的黯淡催化了文化的衰微。原本异彩纷呈的东方文明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得遍体鳞伤,灰飞烟灭,文化魅力黯然失色,文化强势不复存在。以工业文明为特征的西方“霸权文化”进军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被这个浪潮拍到历史的边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面临西方体育文化对它的排挤和侵扰。当今我国的体育文化格局正越来越清晰地往以西方竟技体育文化为主导、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补充的方向发展。”[1] 在这种霸权影响之下,迷茫的中国人曾经一度“唯西方文化马首是瞻”,极端地推崇西方文化,排挤民族文化,力图从文化上挽救中国。然而,这种做法并没有促成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复兴。人们逐渐意识到,在借鉴西方的同时反观自己的民族文化,调整其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部分,并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改造,形成健康的文化氛围,建立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才是振兴中华的关键,也是振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键。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到来,西方的奥林匹克运动成为当今体育运动的主流,民族传统体育几乎曾被挤出体育舞台。然而,发展得如火如荼的奥林匹克体育运动也开始出现危机“奥林匹克运动过度的商业化、职业化以及利益的驱使,导致兴奋剂泛滥、运动员猝死、运动员变性参赛、奥运会争办丑闻等,这些问题就像毒瘤一样正在腐蚀奥林匹克体育的躯体,玷污了奥林匹克体育的神圣,世俗利益战胜人们对体育本源的追求,奥林匹克体育所倡导的人文精神正面临着严重的挑战。”[2]奥林匹克运动危机的出现,使得人们不得不反观传统,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在此时充分展示出了其独特的优势。
2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特性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在农耕文明背景之下形成的,带有浓厚的东方色彩。受到中国古代传统哲学、民俗以及美学等思想的影响,在发展的过程中把这些有关的思想进行吸收提炼,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纵观民族传统体育的产生和发展,可以总结出以下特性:
2.1 体育性
产生在我国历史上的社会活动形式多种多样,但要成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首先就应当具备“体育性”。那么什么是体育性?“体育始终是以身体活动来体现和衡量的”[3]。“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主要是以身体活动的方式进行的,要求人们直接参与到运动中来,在愉悦身心的同时承受了一定量的生理负荷。”[4]也就是说,体育之所以为体育,其首要具备的就是身体活动这一基本条件。那么,民族传统体育的体育性,就是能使得人们在进行该活动的时候达到身体活动的要求,其次再是身体练习、教育教化、感情交流等。体育性是民族传统体育的本质特性。
2.2 民族性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前身是华夏民族,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的交流融合,形成了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民族传统体育中的民族,指的是中国版图内的所有民族,即中华民族。“由于各民族的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的不同。又表现为异彩纷呈的特色,此时的体育也就是民族体育。”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深受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熏陶,有着浓厚的民族特色,并且与中国的社会制度、经济形式等相关联。然而,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各民族的民俗习惯和生活方式都具有一定的差异,“在一个多元一体化的民族国家里,民族体育是一个以民族体育为养料,在主体民族体育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其他民族体育的养分,在发展中不断地同化和改组。”[6]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就是由五十六个兄弟民族之间的体育活动相互融合、相互借鉴共同组成的。
2.3 传统性
传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有统摄、道统的意思。传统性有“过去的”历史文化特征,并且有对当今仍然产生影响的性质,但传统并不等同于历史。传统既不是历史上所有事物的统称,也不是一切过去的事物的概括,而是历史上过去存在过的,对今天存在或多或少影响的事物。民族传统体育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经过了无数的变革,或摒弃多余、或丰富新内容,都始终保留着传统的、适合民族文化特色的特点,这也正是民族传统体育能够流传的原因之一。传统性指的是产生在我国过去的某一个历史时期,并且在发展过程中发生过一定的变化,对今天产生一定影响的特性。
2.4 地域性
民族传统体育的地域性是与民族性相对应的,民族是指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其中的共同地域指的就是该社会群体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过去,由于交通、信息等条件的限制,人们之间的交流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因此一个区域的社会群体会有其相对固定和保守的生活方式。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各个民族都有其自己的生活聚居地,也就是所谓的区域。各区域都拥有自己的体育活动形式。自然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母体,人们的种种生活都会受到其制约,体育活动更不会例外。“南人善舟,北人善马”就是一个很恰当的写照。如:南方的龙舟竞渡和北方的赛马,都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
2.5继承性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历经沧桑、饱受磨难,但始终传承不绝,每一次历史的变迁都面临着一次新的挑战。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体育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生命运动领域不断推陈出新的所有成果。’”[7]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相互吸收、相互融合、不断完善。民族传统体育是从生产劳动、宗教祭祀、军事战争、健身娱乐的社会活动中分离出来的。只有当人们发现,并且需要它的片面的健身娱乐等种特殊的功能的时候,民族体育才应运而生。融合了体育的教育、健身、娱乐等性质的时候才会称之为完整意义上的民族体育,而这个融合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就是继承的过程。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性才使得它有了显著的民族特色;有了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才使得其得以传承和发扬。继承,是继承传统,继承的传统是优秀的传统,并不是毫无取舍地照单全收。继承性是民族传统体育得以流传的保障。
2.6群众性
民传统体育无论是从产生还是发展都走的是民间路线,只有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和认可的事物才能够广泛的被保存和流传下来。民族传统体育有着雄厚的群众基础。首先,民族传统体育从产生的角度来说,体育的劳动产生说是被广泛认可的产生模式,其特点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联,这就客观地促成了人们对他的接受和认可;其次,民族传统体育的建身、娱乐功能相对稳定,促使它能够和群众紧密的结合,迎合群众需求,因而能被接受并发扬光大;最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和传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这个媒介完成的,人们之间的交流带动了体育的传播,同时也完成了民族体育自身功能的完善。群众性是民族传统体育保持强大生命力的保证。
除此之外,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还有内容丰富、健身娱乐、教育教化等特性。
3 探析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前景——以武术为例
“民族传统体育是各民族中普遍流行的、满足民族健身娱乐等需求的社会文化。正是由于它的普遍性、亲和性、地域性、民族性等特点,才造就了它对民族内部认同乃至一个国家和社会和谐的价值。”[8]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造就了其强大生命力和稳定的结构形态;包容了养生健体、娱乐竟技、道德教育、体验传统于一体的独特风格;形成了注重“天人合一”与“身心兼修”的整体和谐理念、体育活动与文化娱乐融为一体、养生保健功能突出、采用直观与辩证的方法进行文化传承等特点。[9]加之,西方奥林匹克运动危机的出现,更加映射出传统优越性,为在历史上尘封已久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复兴提供了契机。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优势也逐渐凸显出来。跟随时代的步伐,民族传统体育必然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谈到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我们最容易想到的就是武术。不错,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无疑是其中最为耀眼的内容之一。“中华武术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体育,在一定的时期内和社会环境下,被当作一种生杀技能,广泛运用于军事之中。虽然,武术因为本身的运动特点,成为一种天然的搏杀术,然而,武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赋予了更深刻的文化内涵。”[10]我们不能把以武术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看作单纯的体育活动,更应当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既然是一种文化形式,就拥有比单纯的体育运动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下面我们就以武术为例,谈谈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前景。
3.1 自身的发展要求多元技法体系的开发
武术的基础功能就是技击。然而,武术并非仅此一项价值。“客观地讲,武术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形态出现,并不是由武术本身而是由当时的人们对武术的价值认识、理解与利用方式来决定的。”[11]武术除了克敌防身之外还有健身养生、磨砺意志、提高修养、娱乐表演等众多功能。
那么,在经济飞速发展,以和平发展为时代潮流的今天,武术是否还要局限于技击这一本质功能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除了技击,武术的其它功用在今天似乎更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这也就需要多元化武术技法的开发和构建。“所谓技法体系的多元重构,就是在传统武术技法的基础上,根据现代社会的需要,分别以拼杀制敌、竞技比赛、娱乐表演、健身养生等为目的与依据,重新建构一些针对性强、功效更高的武术技法体系。”[12]在理智地继承和保留传统武术积极体系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特征和现实需要,重新构建一套完备的、针对性强的新的武术技击体系,适应不同的社会群体的要求,如军事格斗技法,竞技比赛技法、健身养生技法、制敌防身技法、艺术表演技法等体系。这是武术未来发展和流传的必由之路。
3.2 作为文化传播媒介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要求
“把所有领域的事情,全部纳入做人的视阈,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观念,仅凭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这一特色观念,也会促成中华武术与传统文化的思想联系。”[13]武术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受到了丰富的民族文化乳汁的滋润,能够相对完整的体现民族文化特色和内涵。在对外交流过程中既能够作为传统体育的象征,也能够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
技击、防身、健身、娱乐、哲理、道德修养等特性使得武术不单是一项体育活动,更是中华文化的一个载体。习武的过程不仅使机体得到锻炼,而且是自强不息的道德、意志品质的锻炼;是内圣外王的侠义精神修炼;是朴素的辩证思维模式的养成;是情感体验的意象思维和躬身践履的经验思维培养的一个综合过程。武术融合了“儒、释、道”三教的思想精髓,是民族文化的总结和提炼,可使身心内外都得到锻炼。这是西方奥林匹克运动的单纯身体运动形式所望尘莫及的。
1936年,武术第一次走出国门到20世纪80年代电影《少林寺》的放映使得中国武术风靡全球。功夫巨星李小龙、李连杰、成龙的出现推动的不仅是武术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更是中华民族、民族文化和民族传统体育的面向世界。武术作为了历史的双辕车,承载着民族传统体育和民族传统文化驶向世界。
3.3 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市场并促成自身新功能诞生
旅游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资源,这三者看似与武术没有任何关系,然而,我们只要对武术的内涵稍加挖掘就不难发现武术本身就有能与旅游资源相结合的契合点,旅游武术文化也就诞生了。“所谓的旅游武术文化,其实就是人类过去和现在创造的与旅游关系密切的、跟武术有关的所有文化形态的总和。”[14]武术文化与旅游业的契合不仅丰富了旅游事业,而且开辟了武术发展的新道路。
武术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功能,不仅使人们在游玩过程中充分享受到中国武术所蕴涵的民族精神,也使人们在参观武术圣地时,能够聆听到传奇的武术传说、了解武术常识、感受习武环境、陶醉于中国武术的历史气息中。此外,武术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可以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传播,也能够起到保护文化资源的作用。
旅游和武术文本化是在中国这个特有的环境和历史条件下现结合的,可以综合中国特有的历史资源和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资源。在中国的武术文化中,许多武术种类、门派的命名都来自于自然界,如少林拳与嵩山、武当功夫与武当山、峨眉派武术与峨眉山等。这些地方,都有著名的自然人文景观。许多社会活动也都促进武术旅游的发展。本来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小村庄,加上武术二字就摇身一变成为旅游胜地,而且享誉国内外如河南温县太极拳年会、沧州武术节、淮南华岳心意六合八法拳年会等。
3.4 综合性的教化功能使其在学校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学校教育是今天每一个青少年成长必经的过程,教育是围绕学生的“德、智、体”等方面开展的。传统的教育目的“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传统社会,道德伦理纲常支配着任何一个文化领域,武术文化当然也不会例外,道德修养和意志品质的人文精神都可以在武术文化中找到。“正是中国武术这个传统体育的道德化这个特点,便赋予武术这个体育项目在锻炼人体机能的同时,学习者还能够通过武术的锻炼,对其道德层面产生一定的影响,到达内可以治身的效果。这是一种动态的隐性的教化过程,暨武术的教化功能。”[15]
中国武术具有“先德后艺,以艺量德”、“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积极入世,建功立业”、“重义轻利,诚信守诺”等人文内涵。武术融入学校教育,一方面可以达到锻炼学生身体,提高身体机能的目的;另一方面,还能对学生的伦理道德层面进行规范,培养学生孝悌为先、尊师重道的德行;此外,还可以培养学生专心致志、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
早在民国时期,武术就进入了学校教育,这也标志着原本流行于乡村市井的武术活动正式进入学校,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当时是出于“强国强种”的目的。今天,“强国强种”的目的我们不能忘,而武术进入学校教育的作用更为广阔。“信仰缺失、诚信缺失和自信缺失”,“三信缺失的精神危机”在当今社会已经是一个非常重大的社会问题。[16]武术的习练和武术思想文化的熏陶,是解决“三信缺失的精神危机”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可见,武术的教化功能在今天的学校教育中显示出更为显著的功能,这也是武术发展的一个广阔前景。
4 结语
历史发展是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任何事物要想在历史长河中长存不衰,就必须跟着时代的脚步。民族传统体育凝聚了各族人民数千年的智慧,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完美体现。然而,我们不能因此而妄自尊大,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因此,我们要把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和发展置于一个高度的战略地位,同时对于传统的成分要辩证地继承。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外交流的使者,更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典型形式。从武术的发展前景中我们可以归纳出整个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前景。“日中则昃,月满则亏”,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运动已经出现了危机,以武术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天人一理”、“中庸和谐”的观念,便迎合了时代的要求。在我们理智、辩证的继承和改造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毕竟成为未来世界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中国文化纵横谈[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2][10]蒋东升.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必将成为世界主流体育文化——以文化学视角论[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1(2)
[3][8]周伟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刘靖,刘同为.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与发展现状[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6(71).
[5][6]王岗,王铁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审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7]孟凡强.在文化的全球化趋势中审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J].搏击•武术科学,2004(2).
[9]马旭君.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信重塑的诠释[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6(4).
[11][12]乔凤杰.武术哲学[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13]乔凤杰.中国武术与传统文化[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4]乔凤杰.河南旅游武术文化[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
[15]艾萌.论武术的教化功能与学校道德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1.
[16]乔凤杰.武术哲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