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北武术欢迎您!
加入收藏|关于少北|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武术 >> 文章详情

从缠丝劲问题谈起

 

该文当时为顾留馨老师应体育报社之约而撰,原打算以此结束太极拳的有关争论,后因故未刊,1983年8月香港“新武侠”革新版121号曾以“全国太极拳大辩论”登载当时全部文章。今细读此文不仅有史料研究价值,而且足以澄清很多是似而非的糊涂概念。时间虽然过去约40年,正可以验证论文的价值。

顾留馨  遗作

元庄  整理

一九六四年六月一日体育报刊徐致一先生《略谈太极拳的缠丝劲问题》后,引起了争鸣,民族武术方面的学术性研究气氛,一直落后于其他部门,这次争鸣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争论的焦点是缠丝劲与抽丝劲的异同问题,对这个问题看法上的分歧,基本上分成两大类:第一类主张缠丝劲为陈式太极拳所独有,缠丝劲和抽丝劲是两回事。第二类主张缠丝劲是各式太极拳的共性,缠丝劲即抽丝劲。

第一类的主张者除了对基本观点(缠丝劲为陈式所独创)一致外,对缠丝劲和抽丝劲的异同问题,看法上有大的分歧。除陈式外,其它各式有没有抽丝劲呢?徐致一先生的文章中是含糊其辞的。“抽丝劲是太极拳劲的总体”,“缠丝劲知识抽丝劲的表现之一”,这是赵任情先生的看法。“太极拳诸劲中的抽丝劲,螺旋劲,缠丝劲是有区别的”,“抽丝劲不是用以制胜对方的劲”,“螺旋劲和缠丝劲是用以制胜对方的”,这是李经梧先生的看法。他们间的同中有异,互相矛盾处,自我矛盾处,以及概念上,逻辑上的矛盾,罗宏基,洪均生,龙奉武三位先生曾作了一部分的分析批判。为了篇幅关系,本文着重和徐先生作商榷。

我们是第二类的主张者,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缠丝劲个抽丝劲是名异实同的同义语,都是形象地标出各式太极拳绕旋运转,顺逆默运的主要特征,也是太极拳区别于其它拳种的主要特征(刚柔、快慢、动静、尚力尚巧、是武术中任何拳种的共同要求)。没有这一主要特征,就不能完善的表现民族形式的独具一格的太极拳,通常我们说的这人练的像不像太极拳,练的有没有东西,都是首先根据这一主要特征来作判断,缠丝劲(抽丝劲)始终贯串于太极拳运动过程之中,亦即普遍性(共性——缠丝劲)存在于特殊性(个性——各式太极拳)之中,离开了特殊性就不存在普遍性,同样,离开了普遍性(缠丝劲),也就不存在特殊性(各式太极拳)。

缠丝劲的练法和独特作用

缠丝劲的练法,说来极平凡而简单,就是在“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的一动全动,内外相合的要求下,不断地旋腰转脊,上行则为旋腕转膀,翻转掌心,下行则为旋踩转膝,变换裆劲,形成贯串整体的一系列无限延长的空间螺旋动作。

缠丝劲技其性能分为两种基本的缠丝:一种是掌心由内向外翻的顺缠丝,另一种是掌心由外向内翻的逆缠丝。顺缠丝,逆缠丝都离不开绷劲的作用,这是太极拳用意不用力而能逐渐产生的似棉裹铁,沉重而又灵活,富于弹性和韧性的内劲的锻炼方法,也是太极拳阴阳相济,刚柔摩盈的极为自然的练法,缠丝劲锻炼的质量越高,内劲的质量也越高,它是推手是粘化,牵动,拿放的核心,也是推手是具有威慑力量的基本条件。因此,我在《太极拳研究》中作了如下的的概括:“太极拳贯串于缠丝劲的核心作用,而以内劲为统驭。”

缠丝劲的练法,不是单纯求圆,而是在一连串弧形动作中始终螺旋式的开合,伸缩。所谓螺旋力(劲)即统一于缠丝劲(抽丝劲)之中,把缠丝劲,抽丝劲,螺旋劲区别为三种劲别,是错误的。这种独特的完美的细致的运动方法,能够在同一时间内综合性的完成肌肉,关节,内脏器官的锻炼和畅通气血的作用,是太极拳家累代丰富起来的经验,适应于医疗保健性,体育娱乐性和竞技性的不同要求,成为太极拳适应性极为广泛的特点。

陈鑫发现了缠丝劲的独特作用,加以赞叹说:“拳术家创立缠丝劲法,默行乾坤不息之螺旋线,循环无端,神妙万物,其至命矣夫,技艺云乎哉!”又说:“打太极拳须明缠丝劲,缠丝者,运中气之法门也,不明此,即不明拳”,陈鑫把历代积累的经验缠丝劲公开标出,应该说是一项重要的贡献。杨武两氏学拳于陈氏,为日久而用功深,不明缠丝劲是不可理解的。旧时代武师有守秘的坏习惯,精要处往往不肯示人;但是武禹襄仍然以“运动如抽丝”来表达其形象,再传的郝为真则以“麻花劲”表达其形象,都是指的同一事物,都是想象的标出太极拳缠绕运转的主要特征。不过,出于驾驶有大,中,小,个高,中,低之分,形式有繁简,表现的缠丝劲(抽丝劲)有明显与不太明显的区别而已。

前辈太极拳家创立了螺旋式的缠丝劲运动方法,定名为缠丝劲(也可叫做抽丝劲或麻花劲,但缠丝劲的名词较为妥帖),这是在体育运动中发现的科学规律,我门应该换因这种创见。我所以为:“极为高级,极为细致”;“是独特的中国式的运动方式”,都是根据上述的认识而来,并且带有民族自豪感的;也是研究陈,杨,吴,武各式太极拳之后,以缠丝劲为太极拳的共性来认识的,从未推崇某一家而自陷于宗派门户的死胡同。

“简太”能不能谈缠丝劲?

徐文说:“有必要把‘简化太极拳’的用劲问题,好好地明确一下,以免初学者无所适从。”

我们认为“简太”既是太极拳,并不排除太极拳的主要特征缠丝劲(抽丝劲)。道理非常简单。

“简太”不用于过去的《太极操》(诸民谊作,1931年在上海出版,徐先生有序,赞为“盖已撷取太极拳之精义”),可以排除缠丝劲,因为那是“操”而不是“拳”,把缠丝劲放进《太极操》或是放进非太极拳的拳种中去,说是“张冠李戴”还可以,把缠丝劲还之太极拳,不应该认为是“张冠李戴”。道理也非常简单。

缠丝劲在推手技术上的独特作用。

一、“沾连粘随,不丢不顶”,“引进落空合即出”的推手原则,如果用单纯弧形动作,像徐先生说主张的那样,不但动度大,仍易于与来力顶抗,而致引进落实,而且不能达到即化即打的境界。只有弧形的动作过程中同时有螺旋动作,才能“触处成圆”(陈鑫语),“触之则旋转自如”(李亦畲语),才能粘化恰倒好处,无过不及而动度极小,这是舍远(用单纯弧形)就近(用弧形中的螺旋)的关键。“先引后进,半引半相生”,离开缠丝劲是不可能练到恰到好处的,不可能由大圈练到小圈,由小圈练至无圈(有圈之意,无圈之形)的。

二、缠丝劲由于动作螺旋式的弧形缠绕,处处是曲线,处处可以转化为直线,无定向而又有定向,无定向为圆,有定向为方,方圆互变刚柔交用,充分体现了太极两仪,有柔有刚,阴阳互为其根的含义。

三、缠丝劲最能练出轻灵沉着而又圆活的内劲(陈,杨,武三家也称作绷劲),出手沉重而又绵软,极有威力。由于动作螺旋,处处控制对方重心,使失去平衡,处处能越过对方防守点轻灵地进逼,使对方不知我手从何而来,因此是能柔,能刚,能引,能化,能拿,能发的。缠丝劲在战略战术上属于积极的攻势防御性的,是一动即进的。不同于“一柔到底”而又单纯的弧形动作求“柔化”,只求被动中随机争取主动,是属于消极的单纯防御性的,是一动即退的。

我曾说过:“推手时以缠丝劲的沾连粘随为灵魂,但又需要以刚柔具备的内劲为统帅”,不仅是从研究古典太极拳论而得出的结论,也通过三年来训练各式推手运动员,参加试行的推手比赛的实践中,初步证实了上述结论的正确性。

看法的分歧不限于缠丝劲

徐先生把武禹襄的“运动如抽丝”理解为“是动手要柔而匀,都是行功是的动作要求”,“而且在旋转中,也并不造成弧形的螺旋形象”,这只能认为是徐先生个人的体会。“运劲如抽丝”这句话,用武禹襄自己的话:“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了:“运劲如百炼钢,无坚不摧”来做解释,是多么妥帖,表达出抽丝劲的螺旋形状,而又自然地柔刚相济的锻炼方法。徐先生作出“柔而匀”的解释,显然和武氏原意大为不同。抽丝劲如徐先生所说:“在旋转中不造成弧线的螺旋形象”么?即在吴氏职业拳家中也有与徐先生持有不同理解的,例如教吴氏五十多年的杨禹廷先生在《太极拳动作解说》(1961年印)中就这么说:“符合太极拳动作弧形,即呈螺旋形运动的原则……从螺旋形逐渐旋转的过程,从劲的表现上(缠丝劲)也同样符合推手应用的原则的。”

徐先生怀疑杨氏是没有缠丝劲的,而据《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注解》中据传是杨班候传下的拳谱则主张“力在惊弹走螺旋”,在《乱环诀》中并作了螺旋力应用特点精到的说明。这正是缠丝劲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武式李亦畲的“触之责旋转自如”,正确的说明了“运动如抽丝”的螺旋式缠绕的独特作用。得李亦畲之传的和郝为真则称作“麻花劲”,以油煎面食品“绞连棒”来形容太极拳螺旋式弧形动作。因此格式太极拳的教学者,一般都认为缠丝劲,抽丝劲,麻花劲实质是一回事。只有明显不明显之分,不应作有无之争。如果徐先生练的吴式是单纯的弧形动作,没有旋转的螺旋形状,那就在徐先生的吴式中不存在缠丝劲也不存在抽丝劲的问题,这是徐先生否定缠丝劲为太极拳共性之后,对陈式以外的各式有没有抽丝劲只能含糊其辞的原因所在。而赵,李二位则承认了太极拳还有螺旋力(劲),然后,一个说:“抽丝劲是太极拳劲的总体”,评价很高,如果认为缠丝抽丝是一回事,原是不错。一个说:“抽丝劲不是用一制胜对方的劲”,贬之极低,可惜忘掉了陈式以外的杨式一般认为练的是抽丝劲,特别是武式。这样,在第一类主张者中对抽丝劲看法的混乱,成为不能解决的矛盾。

罗宏基先生引用李亦畲“气未到而意已吞”,认为“是高度自动化了的螺旋习惯力量的预优”,是“触之能旋转自如”的“吞”。原是诚恳的说服徐先生太极拳是由螺旋动作的。徐先生却在引用《四字密诀:敖盖对吞》时,把缠丝劲作为单纯的有形动作,使与意和气分别孤立起来,不相联属,企图证明罗先生的解释是错了。太极拳是练意,练气,练身三结合的运动方法,是通过“运中气之法门也”的缠丝劲的核心作用来完成的。“气未到而意已吞”不通过形体动作(哪怕是极微小的动作)如何能发生“吞”,“化”的作用呢?徐文中诸如此类的辩解不胜枚举。附带提一笔,《四字密诀》相传是武禹襄的作品,从未有人认为是李亦畲所作,我在《太极拳研究》中考释此作时,仅说李亦畲也有写作此诀的可能,未做肯定语。徐先生意引为李亦畲所作,就不免有张冠李戴之嫌了。

根据上面我们所做的分析,缠丝与抽丝都是标出太极拳螺旋式缠绕运转的形象,是太极拳的主要特征。缠丝与抽丝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同一事物,螺旋力统一于缠丝或抽丝之中,离开螺旋力也就不存在缠丝劲或抽丝劲。

上一文章太极拳本名考 下一文章上海市第十人民医...
关于我们|广告合作|联系我们

电话:   手机:18842969555   邮箱:355041811@qq.com

中国少北拳官方网站  地址:中国-葫芦岛

Copyright© 200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辽公网安备21140202000008号
访问
2
7
8
6
5
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