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2015-10-15 所属分类:传统武术 作者: 中国武术在线 访问统计:648
“白虎鞭”在天津汉沽地区流传已有近百年了。据查它源自形意门传人,但并非属形意门器械,它名为鞭却不属于鞭类器械。但是近百年来,这套鞭法却在汉沽地区的一些形意门中秘密流传。很多传人都把此套鞭法视为珍宝,藏而不露。本人初识此套鞭法是在四十年前……。而得此法却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二十年前族叔邵长印(唐维禄、张景富的再传弟子)传我薛颠著《形意拳术讲义》一书(手抄书),书中有长印叔亲笔抄写的“白虎鞭谱”。后来我是因谱得法。笔者曾在2009年《武魂》第6期刊出《申万林传“白虎鞭”》一文,现在很多人对这套白虎鞭有诸多说法。一说白虎鞭是形意门的器械;二说白虎鞭是一套鞭法(竹节鞭);还有人说白虎鞭是锏法。本人经过考察研究,认为以上说法都跟实际情况不相符合。
首先我认为白虎鞭虽然近百年一直在汉沽形意门中流传,但此套鞭法并不属于形意门的本门器械。如果你硬套形意拳的特点去演练那就错了。应该说白虎鞭主要源自少林门。本人学习过少林六合棍、枪;也一度研习过山西的鞭杆、少林疯魔棍等器械,读者也可以研究一下少林短杖的演练风格,不难看出,白虎鞭的许多式子及演练风格与以上器械的演练特点,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也不奇怪,在宁河首传此套鞭法的清末武术大家申万林先生,当年江湖人称“全拳王”,先生在拜师形意拳大师郭云深之前,已是清末宫廷大内的武术教头,并拜在宫内当差的八卦掌祖师董海川为师学习八卦掌。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在白虎鞭的演练中,已有一些八卦掌的影迹。特别在步法上,八卦掌的行步、摆扣步更是显而易见。应该说是申万林先生当年根据自身所学少林功夫,并吸收了八卦掌的东西,创编了这套白虎鞭法。据传申万林先生是在清朝末年走出清廷,由其早年同在少林门学艺的师弟介绍,曾在天津宁河的芦台镇传授武艺。先生首将此技传给了宁河人张景富(果子张),后来由张景富先生传给汉沽的形意门弟子。
现在有些练习白虎鞭的后人,不知其理,认为既为白虎鞭,就应该是一套鞭法(像古代竹节钢鞭的短兵器),其实不然,仔细看这套鞭法共有72个式子,其中有45个式子是双手握把,或双手倒把持杆,占全套式子的60%多。想一想所谓的竹节钢鞭练习,那只是用一只手握鞭把的(一般情况下用一只手握把)。而且此套鞭法的招式主要讲究:撩、扫、缠、点、抡、劈、绞、架、挑、刺、盖、抹等技法。而类似竹节钢鞭的用法,因为仅限于一只手使用,技法就简单多了。所以比较起来,二者使招用劲截然不同。白虎鞭整套72个式子,势势相连,一环扣一环,紧密无间。从演练速度看,有快有慢,有刚有柔,动作既轻灵又稳重。缠点绞打,撩劈扫抹,行云流水,又有太极拳的洋洋洒脱,这是一般鞭法不可比的。
最近有人跟我讲,有练此鞭法的人,说白虎鞭也是锏法,我认为此说更是离谱了。我们知道鞭和锏是两种类似的古兵器,其形相似,鞭有节,而锏四面呈凹状,或四角有棱,一般长一米或八九十厘米。鞭锏都是有头有尾,尾部为把,单手持把演练。而白虎鞭的演练方法主要是靠双手握把或灵活地来回倒把,变化极其灵活。
申万林先生传的这套鞭法,综合了中国传统武术内外两家一些常用短兵器的技术特点,从外形上看保留了北派少林长拳短打的技术风格,从步型上有弓、马、仆、虚、歇和独立步、丁字步等步型。演练风格上去掉了少林派的窜蹦跳跃,吸收了内家拳的盖步、跟步、行步、绞步、摆扣步等步法。气法上讲究用内家功夫的逆腹式呼吸法。讲究长呼短吸,气聚丹田降至涌泉,运气(劲)于四肢梢节。手脚身腰协调配合,内外五行合一,势势相连,一气呵成,无有间断。
这套鞭法即明显借用了枪棍的招法,也隐含了刀剑的用法。因此说这套鞭法内容丰富,用法诡异,既适用于青少年学习表演,又适合中老年人健身养生愉悦身心之锻炼。应该说白虎鞭是一套老少咸宜皆可练习的武术短兵器械,经常练习可使人体经络气血畅通无阻,并能提高习练者全身筋骨皮肉的柔韧性,特别对顽固性肩周炎的防治有一定效果,经常练习还可以增长一定的防身自卫技能。白虎鞭制作简单(备一根1—1.2m白蜡杆或普通小木棒皆可)携带方便,因此长期以来深受汉沽形意门人青睐。
本人写此篇短文,主要是将自己多年习练研究的体会供同道朋友参考。只希望后学之人不要误解先人传此技之真意。更不要误导后辈学子。一家之言,不当之处敬请赐教。另为了方便同道朋友深入研究此技,我愿将先师当年秘传之鞭谱借比文之便奉献给大家,仅供参考。
附申万林传72势白虎鞭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