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2015-10-26 所属分类:传统武术 作者:柏玉德 访问统计:542
文/柏玉德2012年
四、得化力
作者书中有述:内家拳术语叫“四两拨千斤”。
武林中人都知道,这是个形容词,形容巧劲,劲、力的本身只有量的大小,而不含巧的成份,巧的本身,是形体动作的巧妙方法。“巧”字在中国语言中的用量极大,在武功里,把巧字与劲组成“巧劲”或者是“巧力”,大多是在实战中用巧妙的方法对来力的化解,发出的力没有巧力,不能说内家拳发出的力中含有巧的成份,而外家拳发出的力没有。内家拳武林高手(作者)所说的“四两拨千斤”,不是内家拳的创新,外家拳(中国武林)所说的一巧破千斤和一巧拨千斤,都是一个意思。如果用一个小小的形容词来炫耀内家拳的高明,我看也有点太小儿科了。如果“外家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总结出一个“二两拨千斤”的理论,不是比内家拳更高明吗?那么内家拳高手(著者)还说什么呢?
五、在第三章内家拳功理(一)中所述“一寸力”
内家高手所论之“一寸力”不是内家拳的专利。大家都看到了,电视剧中李小龙的咏春拳发力,也有寸力。咏春拳不是内家拳,其它外家拳大多数的发力也都有寸力,只是“寸力”前面没加“一”字。顾名思义,两者(一寸力与寸力)不是一个概念。外家拳所说的寸力,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就是短距离,不是像尺量的一样就是一寸,而“一寸力”是有“长度数量”的,所以两者不是一个概念。
外家拳的“寸力”,发力时根据实战的不同情况,掌握最佳的距离,以气催力,使杀伤力达到交战者自身的极限。杀伤力的大小,决定于“内功”能量的储备程度,而不是大于一寸就失去了威力。如果说就是一寸的话,就会因为距离过短,不能产生高速,而冲击力小了很多。当然了在中国武功里零距离也可以发力,但应另当别论,内家拳高手把外家拳的寸力前面加了个“一”字,写成了“一寸力”,就变成了内家拳的创新。
六、整体力
内家高手(著者)有论:“内家拳发的力是整体力,外家拳发的力是局部力。”
各位武林朋友们,要想弄清楚这件事的真伪,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它的“目的”,就什么都清楚了。这位著书者,目的很明确,就是整体力比局部力好,言外之意,也就是内家拳比外家拳好。如果没有了这个目的,也就没有了内家拳发的力是整体力或外家拳发的力是局部力之说。著者并没有把什么是整体力,什么是局部力,向读者交待清楚。如果把这两个问题说清楚了,也就露了馅了,也就没有神秘可言了。
笔者想问一问:外家拳的武林高手们会不会发整体力?发过没发过整体力?什么是整体力?什么是局部力?外家拳在实战中若全发局部力不发整体力行不行?整体力和局部力属于哪一个发力的范围等等,希望武林朋友们在这些问题上给予论述。
以笔者之见,中华武功的发力方法很多,但没有内外两家之分,而是统一的。中华武功的发力,如果说其中包括整体力和局部力,是可以的。实战中,是根据双方的实战情况,采取何种招法,使用哪一种发力是灵活的,外家拳在实战中是根据需要发力,需要发整力时发整力,不需要发整力时,就发局部力,岂不是更能节省体力,战能持久。如果说像内家高手(作者)所论,不管是哪一种招法的发力,都要全身整合,我看是浪费能量。由此看来,外家拳岂不是比内家拳更高明吗?
七、得发力、得意力
此书中有述:“实战中,用双方交战的触点,通过关节放松传递信息……可以不用眼去看,再多的用眼反而分心,易误事,实战中内家拳的指挥部,不一定设在大脑中,就地反应,就地处理,又急时又准确,所以它才能够作到一个快字。”
对以上论述,笔者的理解是:实战中,内家高手的指挥部可以根据实战的情况,把指挥部设在身体的任何部位而不设在大脑中,这样才能作到内家拳的快。比方说,对方打来一拳,内家拳神功者,用掌或腕将对方的拳拨开或者是接住,化解对方的来力并反击出去的过程,只是瞬间就完成了。武林朋友们,需要注意的是,此时的前线指挥部不设在大脑中,就设在小臂肘关节的部位,因为“小臂”距离“掌”和“腕”最近,完全可以不用“脑”和“眼”,就连听也可以不用“耳”,如果是过多的用脑或眼,反而分心易误事,那样就做不到内家拳的快了。
1、以上论述,让我们以普通人的常识来讨论一下。人就好比是一台机器,人体的肝、胆、心、肺、四肢、骨骼、关节、肌、筋、韧带等等,就像机器的零件,在大脑的指令下,各有任务,彼此都不能超出各自的“功能”范围。打个比方说,“看”只能用眼睛,把眼睛闭上,用耳朵看吧!不可能,可是内家拳高手(作者)居然能够论出这样离奇的“功法”理论,真是让人不可思意,不是在说笑话吧!所以笔者的看法是,内家拳高手的水平再高,“悟性”再好,无论你怎样下功夫,练的比神功 还神,练到死,用关节也代替不了大脑思维。
2、人是世间的高级动物,人与其他动物的最大不同点,就是大脑比其他动物聪明,是人类的大脑思维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当然也包括武功的发展,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事,是不通过大脑思维来完成的,这是勿庸置疑的。可是奇迹就出现在作者所塑造的中国内家拳的神功者身上,实战中大脑不是指挥部,可以根据实战触点的情况,把指挥部设在肩、肘、胯、膝等关节部位,这就是与外家拳的最大不同点,这就是内家拳在几百年中的创新,这就是内家拳的神功功法。真是难为这位内家拳武林高手……
3、不言内外两家,就中华武功的实战而言,无论是攻防,均为大脑下达的指令。实战中在双方实力相当时,中华武功讲的是“快打迟”,大脑反应速度快者为优势,这还用怀疑吗?
八、内家高手(作者)书中有述:“大家知道内家拳讲究内三合:意到、气到、力到,中心贯穿―个快字。”
1、论述中提到了“意到”,不晓得这个“意”字,出现在这儿是什么意思,若是由大脑思维而出的话,这位内家拳武林高手可就自相矛盾了。因为内家拳的神功者实战中的指挥部不设在大脑中,“意”是从哪儿来的呢?
2、再说内三合:意到、气到、力到。以我之见,尊敬的作者。您应该只说“内三合”,不要说内三合的内容,这样说读者就会感觉有点神秘,什么是内三合呢?不得其解,你一说意到、气到、力到,又“丢”了一大把。意到——意出自于大脑思维。气到——气是“呼吸”,来源于肺腑。力到——力是气力,由内而发,走丹田达四肢。这是内家拳的创新吗?中华武功绝大多数的发力都是意到、气到、力到,不瞒您说,我练的就是你说的那个纯粹的外家拳,本外家拳二百多年以前就是意到、气到、力到。
关于内家拳“内三合”这个名词,我看是“题不对文”,建议作者换一个名词,意到和气到可以说成是“内”,而“力到”就不是内了,力是“外力”。实战中,内功是“外力”的基础,不管是什么样的武林高手,还是内家神功,都必须是与对方以外力的接触,才能分出高下。所以“力到”是您“内三合”其中的“一外”,内家高手(作者)发明的内三合,实质是“内二外一”。
九、书中有述:“刚柔并举。”
笔者认为,“刚柔相济”这个词对武功实战来讲,就已经形容得很恰当了。内家高手的意思是比刚柔相济还要高明,那是什么呢?终于悟出一个“刚柔并举”来,可是结果是“事与愿违”,恰恰是刚柔不能并举。刚柔相济与内家高手所论之“刚柔并举”不是一个概念。让我们顾名思义地来理解一下这两个词的基本意义。刚柔相济,刚与柔两者是分开的。刚柔并举,是把刚与柔合并在一起。在武功实战中的刚柔相济,意思是实战中有刚有柔,先刚后柔或者是先柔而后刚,刚柔互为变化。但不管变化的速度多快,即使是瞬间,也是有时间性的刚、柔始终是不能同步。打个比方说,人不能同时又呼又吸,走路不能同时迈两条腿,只能是一左一右,刚与柔永远也不会合并在一起,所以刚柔是不能并举的。“柔”在动作训练中以不僵为准,实战中以柔的动作,敏捷迅速的变化与交战者进行周旋,待机会成熟时进招发力,发力时为“刚”,是先柔而后刚;若发力处于被动时,在大脑迅速反应的指令下,瞬间由刚又转为柔,此为先刚而后“柔”。刚柔互为变化。所以“刚柔并举”的理论是对武功实战发力方面,理解得不深不透。
十、内家拳的刚
书中有述:“内家拳的发力不是与生俱有的,不是自然用力的延续,而是还要克服自然用力法等神秘化的说法……,内家拳采用的是‘腹式发力法’等等……”
开始看时笔者以为有点神秘,内家拳的发力,不是与生俱有的,还要克服自然用力法,好像要说到天外边去了。可是说来说去原来是腹式发力法。腹式发力法是内家拳的创新吗?腹式发力法不是与生俱有的吗?还要克服自然用力法吗?为什么不说一说怎样克服自然用力法?自然用力与腹式发力有什么不同,克服自然用力法的目的是什么?书中无述。
我想若分析这些问题,应该从人类的自然用力开始。以笔者之见,人的生命是从婴儿的第一声哭声开始的。婴儿的哭声,是人自然用力的开始,哭的力量,来源于婴儿腹部肌肉本能的收缩(绷紧),由此而开始了人类的“腹式发力”。这是与生俱有的,是天赋的,地球人无一不是腹式发力。后天的任何一种发力,都是自然用力的延续。中国武林(不分内外两家,包括所有的门派)总结武功功法时,在“腹式发力”的后面,加一个“法”字。“法”的意思是,在先天的基础上,通过后天有方法的特殊训练,使武功实战中的发力,达到常人的几倍。少数武林高手的爆发力,可以达到惊人的程度。但是不管力量有多大,无一不是建立在人体“本能”的基础上。所以“腹式发力法”是中国武林各门派共有的,不是内家拳的专利。
十一、书中有述
“中气由全身带动骨骼猝发四射,使全身整合,而无任何虚的地方……以外导内,……懂劲……五阴五阳……等等。”
以上所论看起来有点复杂,是不是故弄玄虚呢?不然的话,为什么不说一说,怎样才能使“中气由全身带动骨骼猝发四射”?怎样使“全身整合”?何谓“以外导内”?什么是“懂劲”?那几个“五阴五阳”?五阴五阳在实战中起什么作用?说 清道不明,不能令人信服。
什么是内家拳呢?内家拳在哪?完全是虚夸的,离奇的,故作神秘的,失去科学推理的,自相矛盾的功法理论。目的很明确,就是含沙射影的炫耀内家拳比外家拳好。
至今为止,还有很大一部分所谓的内家高手,对不理性的、缺乏科学推理的内家拳功理、功法,不去深度追求,所以而随波逐流。
十二、著者书中有述
“还常见一些内家高手,在与人过招时,眼睛都不看对方,眯缝着眼瞥向一边大有闭目养神之态,不是他看不起对手,而是他的眼已不在眼上,真正的眼就在双方触手的地方,那是指挥中心,听、化、发等都从那儿作起,如再多的用眼反而分心多余,易误事,这就是内家拳的奥秘所在。”
笔者本着以理服人的态度,不能一说了之,向作者请教两个问题。
1、“眯缝着眼瞥向一边,大有闭目养神之态”。此神态是什么都看不见了吗?要是什么都看不见了,那么请问作者,如果这位内家高手把眼睛蒙上,把耳堵上,会是一个什么结果呢?还能否照样完成您所说的听、化、发吗?要是还能完成,那才叫真的内家拳高手,否则还是用了眼,眯缝着眼是可以看得见的。反而精力集中,看的十分清楚。以笔者之见,眯缝着眼的行为,在中国功夫里,往往是因为内功吐纳两眼垂帘的一种习惯性……所以眼已不在眼上的说法,是故作高深。
2、“再多的用眼反而分心”。请问作者,“心”是什么?心是作什么用的?怎样理解这个心字?心不是大脑思维吗?内家高手连脑袋都可以不用还用心干嘛?众位武林的朋友们:这是不是“自相矛盾”呢?是不是制造神秘呢?
十三、在世界现代哲学、科学与时俱进的今天,如果延续用传统的、或多或少带有一些迷信色彩的“周易、阴阳、五行”来影响和指导中华武功的理论,中国武林人势必要提出很多质疑。比方说,査内家拳资料有论:
1.内家拳“天人合一”与中华武术的关系,其主要内容是:人与大自然的条件环境相协调,使人的整个身心融于大自然之中,特别是内功的修炼,要吸纳天地之气,融自身于宇宙之中,收天地精华于体内,更显天人合一的意境,使武术在大自然中得以启发。天人合一也追求整体配合,调动人体最大的组合能量,(整劲)这种整体配合包括形体配合和形体与意识的配合。(精、气、神)这种超强的组合的能量,只有通过严格的训练才能得到(以上是一位内家拳知名人士的论术笔者未作任何修改)。
以上所论,我看就最后的一句话说得好,别的说得再多都无关紧要。人生于天地之间,哪一个人能跳出宇宙的圈子,身心不融于大自然之中?哪一个人不是吸纳天地之气?周易所谓天人合一的哲学理论,是专门对练武功的人而言吗?其他人就不是吸纳天地之气了吗?再说调动人体最大的组合能量与“天”有什么关系?就是“形体与意识的配合”(这里边的“意思”仍然是大脑思维)不就完了吗?本来是很简单的事,总是拐弯抹角的,推来推去左套右套的,勉强抽象地使周易与武功联系起来,制造了很多复杂,表示高深。最后功夫还是练出来的,主观能动性,还是在于人,还是大脑思维指挥人体动作的行为。
2、有资料论,在周易指导下,内家拳的超智能思维,既非逻辑思维亦非形象思维,而是一种高级的直觉思维。
首先说非逻辑思维。这话说得太没意思了,自己打自己嘴巴子,就是告诉武林人不要提出很多质疑,提出来也解释不了,因为没有逻辑性。这样的没有逻辑性的带有迷信色彩的传统哲学,是不是应该退出历史舞台了?
超“智能思维”。笔者认为,世界上没有不通过大脑思维的“智能”。智能思维也就是大脑思维。那么超出大脑思维的思维是什么思维呢?地球人存在这种思维吗?不可能的。再者亦非形象思维,形象怎么会有思维?人的肢体形象不是大脑指挥的行为吗?
再者高级的直觉思维。我们首先说“高级的直觉思维”还用不用大脑?如果说不用大脑,那么就把脑袋割掉,看你还能不能有高级的直觉思维,若是没有脑袋还是不行,就是说,无论怎样拐弯抹角地说什么非逻辑、超智能、亦非形象、高级的直觉思维等等,也还是超不出大脑思维范围。
要弄清楚直觉的来源,笔者才疏学浅只能是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比方说,一名侦察能力很强的侦察员,在案子还没有证据之前,凭直觉就可以有一种预判,这种预判在案子真相大白之后,往往是准确的。这是因为以往丰富的侦察经验和聪明的大脑反映,这就是说直觉的发源地是大脑,所以直觉思维还是大脑思维。不能因为加了一个“高级”就不是大脑思维了。
3、有资料论:习武者经过修炼就会产生这种高级的直觉思维。当神(元神)和形高度的协调统一,就会使武功出神入化,随心所欲。当厮杀格斗时,对敌方的招式和心理洞察就会成为瞬间直觉感知,而自己的应敌招法也是瞬间的直觉行为。就是武林人所说的拳到用时自然出。
以上论述,让我们以现代哲学、科学指导中华武功的理论,得出一个结论。首先说,一个武林高手必须在久而久之的实战中自成一体是必经之路。
再者武林中有一句话,说的是拳打千遍“身法自然”。因为拳打千遍,达到了一定的熟练程度,使意思与形体的协调性达到了一个高度统一的境界,才能够使身法自然,是因为身法自然,拳到用时才能够自然出。很简单,就是熟能生巧。聪明来自于实践,大脑思维在此基础上又提升了一个新的阶层。而不是超智能的神秘化的高级直觉思维。直觉是没有思维的,而是有了聪明的大脑思维才会有直觉。这才是用现代哲学、科学推理式的总结方法。
结束语
1、作为一个中国武功功法的论著者来讲,笔者认为,单纯地靠老师的语言传授,同行人的互相讲解,或者是像讲故事一样听别人说,而自己的武功未达到很高的境界,没有自身的体验,是论不到“点”上的。即使是到了很高的境界,也必须树立端正、无私的品格,同时要具有高水平的分析家的能力,了解人体的生理结构、本能和肢体的特征,科学推理式地总结功法,才能写出正确地论点。
2、中国武林的武功功理、功法,绝大多数是通过长时间的实践,逐步推敲而形成的。这样的功法是理性的,是尊重事实的,经得住时代考验的。但是也有一小部分,因早年间文化水平比较低,科学不是很发达,迷信、门派相争等多种原因,使武功功法失去了科学性,真实性。
3、关于中国武林高超的武功(神功),笔者承认是有的,主要体现在“智勇”、武术招法、武功绝技、超人的杀伤力和抗击打的能力等等。但武功就是武功,再高的功夫也是有极限的,不要与“巫术”般的“怪异”现象扯在一起。
4、恕笔者斗胆简单概括的说一说什么是“内外兼练”。内是“气息”,外是“形体”。大约在明朝初期之前的几千年历史中,中国武林是以“肢体动作”为主的“武术”,用以“形”带“息”的功法,训练爆发力和抗击打的能力,虽然没有经过专门的内功训练,但在长期的苦练中,是以形带“息”的功法,所以无意识的也具备了一定的内功。在此几千年来之不易的以形带息的内功基础上,经过长时间对武功功法的实践,探索性的总结,武林中人认识到了“息”的重要性,有少数武林中人领先步入了,“息”与“形”结合的功法,也就是武林中所言的“内外兼练”。其后,中国武林绝大多数门派,陆续采取了“内外兼练”的功法,此法是中国功夫最科学的功法。
以上所论,有不当之处,望武林中人见谅,在论述上愿与武林中人互相讨论,共同提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