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北武术欢迎您!
加入收藏|关于少北|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武术 >> 文章详情

永春白鹤拳的技法与源流——福建永春县白鹤拳武术文化研究中心

文/福建永春县白鹤拳武术文化研究中心 2012年

永春白鹤拳蜚声海内外,是一个兼具技击价值和健身作用的优秀拳种。2008年6月,五祖拳(太祖、达尊、行者、罗汉、白鹤)获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殊荣。如今,白鹤拳走出国门,在五大洲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有拳馆和传人,习拳者更是遍布世界各国,白鹤拳文化广泛传播。

一、永春白鹤拳技法

永春白鹤拳自清初创始形成,三百多年来,不断发展、传播,衍化变革,形成了完整的技术理论体系,有多种拳谱传世。白鹤拳有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共一百零八种拳法;有铁砂包、插沙功、竹把功、水缸功、铁板桥、白鹤铁喉功、铁肚功、鹤椿功等软硬功法;有七步三战、七步节力、十三步摇、十三太保、小千字打、大千字打、双千拳法、穿心中拳、小四门、大四门、四门踢斗、白鹤献爪、白鹤展翅、螳螂照日、猛虎擒猪、美女梳妆、青蛇拦路、小八分手、大八分手等数十种套路;有刀、枪、剑、棍、大刀、朴刀、铁钯、铁尺、钩镰枪、鹤翅双刀、双锏等十几种器械套路;有五技对盘、孩儿抱、白鹤搭桥、白鹤补甲、老鹤披仙、翻江闹海、仙童贺寿、单刀进枪、双刀进棍、铁钯破大刀、单剑破方天戟等十几种徒手和器械对练套路;还有舞狮(醒狮)、斗狮(刣狮)等南派舞狮表演活动。永春白鹤拳是以中华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要形式,并传承大量中医治疗、保健药方的传统民间武术。

永春白鹤拳以鹤为形,以形为拳,取象于名,寓法其中,拳诀易于记诵,易于领悟,易于习练;白鹤拳套路动静有法,虚实分明,快慢相间,起伏有序,脉络贯通,神气流畅,似刚非刚,似柔非柔,形神兼备,轻盈灵巧,潇洒飘逸,弹抖劲力足,技手变化多。白鹤拳讲究“内外合一”,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意守丹田;以意引气,意到气到,气到劲到;以气催力,吐气生威,攻防并重;运手务柔,着手须刚,讲究“子午虚实,吞吐浮沉,刚柔缓急,后发先至”。拳法结构严谨清晰,攻防意识鲜明,手法短巧多变,步法走闪灵活,劲力饱满刚劲。

在多年的发展中,永春白鹤拳还衍生出飞鹤拳、鸣鹤拳、食鹤拳、独脚鹤、长技鹤、咏春拳等分支流派,并演变为日本空手道刚柔流,享誉世界。白鹤拳现支分派衍,花繁叶茂,虽各自开宗垂统,然皆情结祖庭。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海内外鹤友,或组团或个人,纷纷到永春寻根访祖,交流技艺,以拳会友。作为永春白鹤拳发源地,永春五里街镇也为继承发展、弘扬白鹤拳文化努力,现已在大羽村建设白鹤拳史馆、演武场碑林,为鹤友交流提供平台,这将大大促进白鹤拳文化的传扬。

二、永春白鹤拳的发源

白鹤拳是在清初顺治年间(1644-1662年)由福建省福宁州(今霞浦县)北门外少林拳师方种的女儿方七娘所创。明末遗民方种,原籍浙江省处州府丽水县,为避时乱,南迁福建省福宁州北门外居住。方种“家富,为人侠气,性好武艺,广交天下豪杰,凡所闻贯精高手明师,多从学之,朝夕勤习,无法不通,遂乃有心手灵机变化之神功”。时方种年已六旬,妻室早亡,“无有传授,仅有一女名七娘。七娘容貌绝世,年登十六,好少林拳艺”,深得方种疼爱,故倾传之。方种意欲并传其未婚婿陈对墀,岂知陈乃负义之人。七娘誓不从,因婚姻失意,又素有贞静之念,即持节投白练寺礼佛。方七娘一日在寺中织布,见一只白鹤飞宿在梁间,昂首振翮,舞脚弄翼,引喙衔毛,伸颈觅食,缠脖栖息,姿态奇妙,心甚异之。即以手中梭盒投之,被白鹤闪跳而过;又以纬尺掷之,复被白鹤展翼弹落;俄而奋腾凌空,中入霄汉而去。于是七娘感悟之余,精研不辍,揣摩衍化,乃糅合白鹤种种舞姿于少林拳法之中。几经推敲,创出别具一格的“似刚非刚,似柔非柔”的拳法,称为“鹤法”。

康熙年间,方七娘随其夫曾四回永春,住在永春西门外后庙辜厝(今五里街镇仰贤儒林社区),在观音院(寺)广授生徒,后入称为“曾武馆”,白鹤拳由此在永春生根发芽。(民国《永春县志•方技传》)

三、永春白鹤拳的发展

方七娘与曾四开武馆授徒,一开始没有什么名气,夫妻俩常上五里街行拳卖药度日。一天,大羽村的名拳师郑明上街,见一女子正行拳飨众,心想这区区女子,竟然擅自招摇,该教训教训才是。于是,郑明便上前与方七娘当众比试高下。岂料赫赫有名的郑明竟不是方七娘对手,没几下,便被方七娘打翻在地,负伤而归,自此卧病不起。临死之前,嘱其儿郑礼拜七娘为师,如得功成,则死而无憾。随后,郑礼拜方七娘为师学习白鹤拳。同时,慕名而来的王、吴、林、李、蔡、顔、乐、许、周、康、张、辜、白等诸姓二十八人也拜师学艺,人称“二十八英俊”。白鹤拳就这样在永春县扎根繁衍,开花结果,成为乡人普遍喜爱的武艺。后世称曾四为“前永春名师”,称“二十八英俊”中最杰出的郑礼、辜喜、辜魁、乐杰、王打兴为“前五虎”,其中“传之最真、习之至诚惟郑礼”(清《桃源拳术》)。郑礼、姚虎、林椎(蓬壸美林村人)三人结伴挟技走南闯北,周游各地,广交武友,行侠仗义,广授徒弟,使白鹤拳迅速传播到八闽大地和江西、浙江一带。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后,白鹤拳名师白戒从台湾归来,在永春传授“寸劲节力”,使白鹤拳技更进一筹,并以此技传授功夫出众的郑宠、林添、郑畔、辜初、辜荣五人,世称“后五虎”。白戒到永春传授寸劲节力,进一步完善了白鹤拳的技术内容,使白鹤拳弹抖震颤的寸劲特点表现得更为突出,技艺臻于完善,达到了更高的境界,是白鹤拳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白戒也因此被后人称为“后永春名师”。

雍正十二年,永春由县升格为直隶州,水路船运可从泉州港直达永春五里街的许港。随着商贸业的发展,需要大量懂武术的拳师保护运送货物(类似镖局),一些商人也练习武术,以确保路上的安全,当时的练武者甚众,永春白鹤拳也随着商贸业的发展传播到各地。这一时期有很多的文字记载和实物遗存。永春白鹤拳传播到福州、闽西、江西和浙江就是这一时期。

永春白鹤拳经过创始人方七娘、前永春名师曾四、二十八英俊、前五虎和后永春名师白戒、后五虎等几代人在福建省内外的广泛传播,不断吸收新的养分,不断总结提高,大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白鹤拳的技术理论内容,使白鹤拳成为一种攻防意识强、健身价值高,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拳法。这一时期学习白鹤拳的人数多、范围广、影响大。由于永春当时流传有多种拳种,在发展过程中,互相观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融汇一体。太祖中有白鹤拳的技巧,白鹤拳中有太祖的套路,这两拳种又杂有达尊、罗汉、行者的拳法。因理论和功法上形成了具有永春人文地理特点的技术体系,又因为这些人的籍贯多在永春,故也将此拳称为“永春白鹤拳”,简称“永春拳”,永春白鹤拳师俗称“永春师”。

追溯永春白鹤拳自顺治年间创始,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几朝发展,也即自1662年到1821年的这一百五十余年的传播发展,已经有了数代的传人。历代拳师习武修文,在前贤口传身授及文字记载的基础上,对永春白鹤拳的源流、传播、发展和套路内容、技术理论分别进行了系统性、理论性的总结。其间,有署名为“梅山主人”的萧伯实、郑樵和林董及许多佚名的永春先贤,对永春白鹤拳进行了系统性、理论性的总结,汇诸大成。流传后世的著作有《白鹤仙师祖传真法》、《永春郑礼叔教传拳法》(又称《白练寺传授拳法》)、《桃源拳术》、《白鹤拳家正法》、《方七娘拳祖及自述切要条文》、《永春拳家正法》等手稿书抄以及见诸文字记载的残篇遗稿,让后世能够脉络清晰地追溯永春白鹤拳的源流、历史、传承,也让后世学习永春拳有着较为全面、较有系统的理论指导,这是永春白鹤拳由实践到理论总结的一个辉煌时期,这些先贤对永春白鹤拳作出了非常重大的贡献。

关于我们|广告合作|联系我们

电话:   手机:18842969555   邮箱:355041811@qq.com

中国少北拳官方网站  地址:中国-葫芦岛

Copyright© 200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辽公网安备21140202000008号
访问
2
7
6
1
7
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