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2015-12-04 所属分类:武林动态 作者:匿名 访问统计:725
11月28日,“2015武战环球搏击王者争霸赛暨纪念李小龙诞辰75周年中泰功夫争霸赛”在岭南明珠体育馆上演。这个号称禅城唯一实现产业化的武术项目在走过10年之后,首次由8000人的大馆换到3000人的小馆,近六成的上座率预计将可确保赛事实现收支平衡。
作为武术之乡,如何发扬武术文化,是禅城和佛山文旅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依托影视传播等渠道,佛山功夫闻名海内外。但跟外界对佛山的想象不同,武术在佛山并没有和制造业经济一样,成为一个社会热议的话题。
之所以如此就在于,武术在现代社会已变成一个日益小众的话题。要想让武术能够成为大众关注的事情,必须让其完成与现代社会的接轨。但这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议题。
按照传统的观点,武术以技击为目标,需要长时间的修炼,必须在实践中不断精进。同时,也对个人的灵活应用与悟性有很高的要求,练习武术必须因人而异。
但实际上,随着社会的变迁,民众对练武的需求已出现很大的改变。对年轻人来说,普遍缺乏耐性,很难忍受传统武术中重复而枯燥的练习模式,“五年一小成,十年一大成”对于一个“点击网页3秒钟打不开就嫌慢”的现代青年来说,实在是太过于漫长。更为重要的是,现代人练习武术更在于强身健体,更讲求好玩、有趣、速成。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武术如何通过传承与创新,培育大众基础,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在这个过程中,传统武术会面临几个巨大的转变:一是师傅变为教练;二是学徒变为学生;三是武馆变为“健身馆”;四是武术教学走向标准化、套路化。而这几个转变恰是被传统武术人所“诟病”的,认为改变了武术的原有味道。
但实际上,从佛山功夫的发展来看,面向大众的改良与创新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李小龙之前,中国功夫在国际上的影响并没有如此巨大,而李小龙一方面是通过影视作品让更多人认识了“中国功夫”;另一方面则是结合实际,自创了以精简、直接、非传统为要素的,更容易为现代人尤其是外国人所接受。
当然,我们也并不反对在武术的江湖里,有一部分遵循传统,在武学造诣上持续精进的行家。但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并非所有的练武之人都能够成为武术行家。但只有适应现代社会需求,让武术为更多普罗大众所接受,武术才能具备发扬光大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