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2015-12-13 所属分类:武林动态 作者:匿名 访问统计:854
自从前天报道了关于中国武协准备与赋泽体育共同主办“超级武术散打联赛”的消息后,得到了众多粉丝的关注。带着武术粉丝们的问题,腾讯体育再次电话采访了该赛事的投资人徐睿。
2011年,“散打王”柳海龙(左)与徐睿(右)
腾讯体育:在目前中央政府已经若干次发文宣布取消商业赛事批文的大背景下,您投资与体制内主管部门合作赛事的行为,被有些媒体评价为逆势而为。对此,您怎么看?
徐睿:个别媒体对于我们与武协的合作是有些误解的也是不准确的。首先,要想了解这个合作的初衷那就必须追溯到遥远且温暖的十六年前的散打王。如果用一句话来说明散打王的性质就是,它是利用资本与媒体的力量启动了体制内优质资源,将体制内的专业运动员通过合理的商业平台改造为职业选手的项目。如果不是散打王的投资方04年在金融领域的崩盘,那么散打王应该可以走的更远,如果散打王可以继续,现今江湖也许就是另一番景色,也不会有现在的多姿多彩,百花齐放。
2000年,散打王创始人之一徐睿在主持散打王比赛
之所以强调以上背景,是因为我想说明三点问题。
第一,在2000年,国内所谓的体育商业还处在一片洪荒阶段之时,我们团队就可以通过借鉴国外先进职业赛事(日本K1搏击赛)的模式成功与武协合作了平台型赛事项目且赚到大量现金。那么有什么理由质疑我们在事隔十六年后不可以再次与体制成功合作呢?
第二,这一点是外界所不了解与误解最深的就是:什么是散打?
远踢近打贴身摔。是我永远不会放弃的投资项目特色。我是中国人,我热爱武术散打。我不准备把可以让同胞骄傲的国粹改造为西方的自由搏击或者近邻的泰拳或者其它。当然,需要在项目内改变的是仲裁规则。我们与武协合作之前就双方共同认可并确定了采用职业减分制规则来判分的赛事基础。所谓减分制规则,粉丝可以简单理解为,打的好(看)的积极主动的选手更有机会赢得比赛胜利的规则。我们会力争粉丝对于比赛输赢的判断与仲裁结果大同小异。这个规则是未来赛事能否成功的前提。
再有,体制内运动员的训练成果是业余选手所不能比拟的。这个也是体制内这块资源最大的价值。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散打运动员才是最有资格代表国家的顶级搏击实力的!这点,毋庸置疑。
第三,我们之所以与体制合作,是因为双方都有这个诉求。体制需要我们的互联网商业思维与操作。我们需要在国家级的赛事平台上将原来体制内的专业运动员以合理的方法借助商业手段改造为职业选手。
2014年,“威风少侠”张开印(左)与徐睿(右)
腾讯体育:您对于目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没有与体制合作的商业赛事怎么看?
徐睿:其实您这个问题问的太委婉了。社会上成熟的商业赛事目前是以武林风和昆仑决为代表的。对于武林风,我一直看好与感谢。看好是因为武林风团队接地气的节目运作思路与手法。感谢是因为在散打王结束后长达十多年时间里,武林风的坚守才让更多国人认知了什么是商业搏击。在这个角度讲,武林风的贡献是远远超越了散打王的。
昆仑决的姜总和tony(赛事总监)都是我的好朋友。对于他们我也是心存感激的。公正的讲,昆仑决开创了中国搏击与资本对接的先河与范本。
腾讯体育:您是否认为未来您的赛事会与其它体制外赛事产生冲突与竞争?
徐睿:(大笑)首先,国内市场超过想象的大,看看五年来电影票房和江(志强)老板的讲话就会明白我的意思。我投资这个项目是看未来的。我散打王的同事,体奥动力老板李义东前一段花了八十个亿买了中超五年版权。我和他开玩笑,一个踢不出去的足球值八十个亿。那么一个让国人骄傲的武术散打应该不会低于这个(数字)。所以我和其它赛事不会有冲突。竞争肯定会有。我想,与其竞争不如竞合,大家一起把市场做大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腾讯体育:那么,你的超级俱乐部联赛是否会象网络猜测那样复制散打王赛事呢?
徐睿:时代不同,媒体,受众,商业环境不同。除了操作团队是散打王班底以外。如果想全盘复制散打王,那么必死无疑。一定要以互联网思维制造赛事与赛事平台。这个也是创新工场与众多风投已经与准备投资我的理由。(魏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