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北武术欢迎您!
加入收藏|关于少北|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少北资讯 >> 文章详情

聊城高金祥 武林美名扬

2010-04-22: 来源:聊城晚报 

新闻提示:
    他自幼爱好武术,年轻时曾跟随多名拳师习武,到现在已有40余年的习武经历。近年来,他不仅在国内、国际传统武术大赛中为聊城赢得了多项荣誉,而且还义务传授拳法。他就是少北拳第二代弟子——高金祥。
谈习武经历——练拳时手都打烂了、吃饭时都拿不住筷
    高金祥个头不高,戴着一副眼镜,乍一看像一名书生,让人很难将他和拳师联系在一起。但是,熟悉高金祥的人都知道,他虽看上去柔弱,但却有一身好功夫。
    提起自己的习武之路,52岁的高金祥说,因为从小体弱多病,常受人欺负,所以从10岁开始,他便拜少林武师郭焕贵、王景茂为师练习少林拳法;1971年,他又拜袁运恒、刘永忠等为师习练武术、拳击、摔跤。练习拳击时没沙袋,他就打钉在一起的报纸,甚至打树、打水泥砖墙,后来手都打烂了,钻心的疼,吃饭时都拿不住筷子。
    “父母怕我练残废了,就极力阻止我继续练武。”高金祥回忆起自己的习武经历时说,父母不准在家练,他就白天在学校、晚上在防空洞等地方偷练,有时累得连床都上不去了。
    参加工作之后,高金祥并未放弃对拳术的钻研和苦练。1986年,经人介绍,高金祥又拜少北拳传人王化山为师,苦练少北拳:每天早晨5点起床练站桩,晚11点再练硬气功,劈砖打石、踢桩撞树、背着五十斤沙袋练猫功(近似俯卧撑),这一练又是20多年。
传授少北拳——只要有人虚心学习他便义务授徒
经过勤学苦练练就一身好武艺的高金祥,从此走上了传承少北拳之路。只要有人向他虚心学习,高金祥便认真传授,从不收取一分钱,“目的就是想让更多的人有一个强壮的体魄,同时也希望中国传统武术在民间能代代相传。”高金祥说。
    从2008年起,高金祥经常到聊城大学去练功。当时他看到很多学生体质很差,于是产生了在聊大义务授徒的念头。从那以后,每天下午5点半至晚8点,在聊城大学体育场西南角便会出现一支习武的队伍。
    有一次,一个武林朋友傍晚时看到高金祥在教学生练武,晚饭后他到聊大散步,看到高金祥还在指导学生,他非常感动地说:“高老师每天饿着肚子教徒弟,一般人做不到啊!”这些年,高金祥教授的大学生有多名获得省市武术比赛前三名,还有几名学生考上了武术专业研究生。
    高金祥的徒弟中不仅有大学生,还有工人、干部、警察等。2009年夏天,高金祥在聊城公园练功时遇到一名中年人。这名中年人对高金祥说:“我是一名警察,干我们这一行没有好体质和擒拿格斗的本领是不行的,我深爱武术,但单位离这里远,我工作忙,想和老师学又没有时间。”高金祥爽快地回答道:“没关系,我可以到离你家近的地方去教你。”
    不管严寒酷暑、刮风下雨,就算过春节时还剩一个徒弟,高金祥也雷打不动地练功授徒。截止到目前,向高金祥学过武术的已有400多人。
传承中华武术——“我愿倾我所学,把武术传承下去”
    为了更好地传承武术,2009年,高金祥成立了东昌府少北指委会。与此同时,他被中国少北拳指委会聘为研究员、监事会副主席。近年来,高金祥多次代表少北派参加省级以上的武术比赛,8次获得冠亚军。今年3月,在第八届“獬豸杯”香港国际武术节大赛中,高金祥以扎实的武术功底,荣获少北拳及少北双锤金牌,为聊城赢得了荣誉。
    但是,高金祥也有隐忧,那就是作为国粹的民间武术正日益被边缘化,还面临着传承难题。高金祥举例说,每次比赛、表演都是他们自己掏腰包,不少像他这样的武师都放弃了这种言传身教的授徒方式。
    高金祥称,清末时我国武术门派拳种有2000多个,如今只剩下100多个,经常活动的还不到一半。而他授徒至今,徒弟虽有数百名,但坚持下来的只有几十人,可以传承的更是凤毛麟角。
    高金祥说:在香港国际武术节中,60%的比赛参与者都已年过半百,甚至柔力球、健身操也加入了“武术”比赛。“看着驰骋赛场上的大鼻子、蓝眼睛的外国青年,我心里别有一番滋味。”高金祥说,练武既能健身又能防身,但中国人的热情反倒没外国人高涨,这深深地刺痛了他,同时他也更坚定了继续传承中华武术的决心。“我愿倾我所学,把武术传承下去,就是有一半能传承下来的人,我也心满意足了。”高金祥说。 (记者 岳耀军)


关于我们|广告合作|联系我们

电话:   手机:18842969555   邮箱:355041811@qq.com

中国少北拳官方网站  地址:中国-葫芦岛

Copyright© 200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辽公网安备21140202000008号
访问
2
8
2
3
0
7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