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2018-04-04 所属分类:权威发布 作者:陈健 访问统计:517
自1979年开始在渤海大学(前身锦州师范学院)广泛传播少北拳,赓续不断地培养本门武学后继传人,至今已有40年较为漫长的发展历程。期间,经过了三代传承人的不懈努力、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取得了一系列可喜可贺的成就,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训练和经营管理经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弟子拳师,创立了少北拳培训新生代人才的重要基地。
少北非遗项目走进高校领域40年的实践探索与尝试表明,渤大传承发展、弘扬振兴少北拳的实践之路,是很值得认真研究总结、借鉴和导扬的。这是引领少北未来走向,实现传统武术文化遗产薪火相续、生生不息、世代相传的比较成型的模式和典型范例之一。
我们的授业恩师张荣时先生是渤海大学少北拳传承发展的奠基人,也是渤海大学少北武术弘扬传播的第一代首位代表性传承人。
陈守军老师在少北拳非遗进入高校的历史实践中,成为锦师院少北武术传承阵地名副其实的创建人和开拓者,是继宗师张老师之后锦师院少北拳当之无愧的第二代首位代表性传承人。
1986年在陈守军老师的鼓励推荐下,我们共同参加了沈铁锦州警校考试考核、应聘做教官。当时我教政治课,守军教擒拿格斗制敌技术课,事实上所教学训练的内容就是少北武术。这也使得陈守军老师成为颇具传奇色彩的少北第一位专职武术教官、武术讲师。当时吴静波和卢俊生两位老师也在同年进入警校任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官,经过守军的影响和引荐,两位开始追随张老师系统学练少北武功,坚守至今。
1972年至1986年我一直在中学和社会上授徒传艺。到警校后守军和我研究商议了武术分工,决定师院少北83、84、85级坚持学练的学员交给我继续传教训练,守军以警校学员教学训练为主,我辅助教练。后来守军又授意我把86、87、88、89、90级经过招生、启蒙、培训后带出的较优秀的、素质好的锦师院少北学员送给守军挑选、训练、继续深造。我们这样亲密无间的手足兄弟般相辅相成的密切合作关系坚持延续了8年之久。1993年守军辞别警校、离开锦州,赴海南创业,发展少北武术,至今整整25年。陈守军老师经历了由少北拳业余爱好者到警校职业武术教官,再由少北业余坚守者走向高校武术客座教授、海南少北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曲径通幽、波澜壮阔、辉煌超凡的武术人生。
陈守军老师开创的警校少北基业,后来一直由我和卢俊生老师持续守护,课余时间培训学员。1996年我们警校师生出色完成了国家体委领导、武术专家评审少北拳时观摩少北武功技艺的展示展演任务,获得了“熟谙武术,学以致用”“警武结合,少北先行”的赞誉。
回想我在锦州师范学院和渤海大学传承发展少北武术的历史实践,自1986到2018整整连续坚持了32年,也成为了渤大少北史实上的第二代第二位传承人。在渤大第二代传承人中还有一批少北志趣相投、志同道合的师兄弟们,他们在不同历史时间段,义务教学教练、传功授艺,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其主要人物有:杨晓辉老师、【于庆华老师】、侯文成老师、卢俊生老师、吴静波老师、高树坦老师、王庆武老师、闫强老师、【金鹏老师】、陈明义老师、孙刚老师、张立君老师、【高大光老师】、【范国发老师】、赵乃军老师、刘德军老师、崔智勇老师、于海泉老师等。
锦师院和渤大少北拳第三代传承人是一个流动的不断更新的教练团队,这个教练团体由各届社团负责人及品学兼优、武功技艺突出的优秀学员升格而成教练所组成的。规律一般是上届带下届或带两三届,如留在锦州工作、或读研究生的教练能多带几届新生。初步统计,锦师院和渤大少北第三代传承人从1983级开始到2018年从事过教练工作,如今仍然坚持习武练功的、或断断续续习练的教练人数超过百人。接受过少北武功教学训练的省内外、国内外渤大学员人数已逾五千人。
渤海大学少北武术传承发展40年所取得的主要成就,集中体现在2008-2018这10年之间。
根据近期汇总统计:1、辽阳刘天辉、纪明等建立了少北传习基地,同时申报县区级少北拳非遗代表作项目名录;2、铁岭昌图刘庆国、王占山建立了少北传习基地;3、抚顺崔思阳建立了少北传习基地;4、抚顺清原董延武建立了少北传习基地;5、大连郑钧溅在沈阳辽宁传媒学院使少北拳列入必修课教学,同时申报县区级少北非遗名录;6、河南李红岩在沈阳沈北高校园区建立了少北传习基地;7、大连王吉庆在甘井子区建立了少北传习基地;8、大连申成飞建立了武术馆培训班;9、陕西胡昊建立了少北传习基地;10、河南廖翔宇在北京网易建立了少北传习基地;11、丹东王君龙在上海建立了少北传习基地;12、甘肃宋佳在天水建立了少北传习基地;13、沈阳刘阔在澳洲墨尔本建立了少北传习基地;14、非洲余森、马增、宋星、马炳卢等在布隆迪孔子学院传习少北武术;15、盘锦王璐琼在锦州滨海新区建立了少北传习基地;16、渤大张鑫、张一然、牟建超在滨海校区建立了少北传习基地;17、锦州医科大学李雨佳、张海波在医疗学院建立了少北传习基地;18、沈阳侯梦瑶在新民建立了少北传习基地;19、长春刘兵在东北师大建立了少北传习基地;20、营口王子禹、王子卿和四川刘峰铭在成都创建了少北武术传习基地等。
1、2008年渤大06级刘斌、林旭坤、王子卿、栾洪君、王世成、宫微在锦师院少北武术队的基础上,创建了渤海大学少北武术学会,10年间学会历经12届少北学会同学们的不懈努力,由院系级的青年社团,发展到今天校五星级的品牌社团。并多次获得学校奖励和创新学分加分。
2、2015年渤大13级张灏、胡昊、姜晓雯、廖翔宇等创建了渤大滨海校区少北武术学会,始终坚持在同学中传习少北拳。
3、2014年张灏、李雨佳创建了锦州医科大学医疗学院少北武术学会,开创了在医疗学院传播、习练少北拳的历史和阵地。
4、渤大少北学会负责人张灏、胡昊、王璐琼、许萌阳、张鑫、李雨佳等,于2016年创建了锦州高校少北武术大学生联合会,由渤大松山校区、渤大滨海校区、锦州医科大学、锦医大医疗学院、辽宁理工学院、锦师专、锦石化高职专等院校少北团队及少北弟子教练所组成。
5、渤大07级郑钧溅在辽宁传媒学院组织学生成立了千百人参加的少北武术学会。
6、渤大少北传人刘殿峰、李涛、王吉庆、申成飞等组建大连市少北拳研究会。
渤大少北团队在这10年间通过积极组织参与武术竞赛和表演活动,较充分地展示了同学们长年累月积淀的教学训练成果,锻炼了队伍,培养了能力,赢得了荣誉。
第一、参赛和组织比赛方面:2次参加香港国际武术节;4次参加全国少北武术节武术比赛、2次开幕式集体表演和赛会服务工作;5次参加辽宁省传统武术比赛和2次参加集体项目比赛皆荣获银奖;5次参加和参与组织锦州青少年少北武术邀请赛;1次参加锦州市传统武术比赛;1次参加辽宁少北拳邀请赛和开幕式展演;2次参加校内武术、健美操教学大赛,荣获前三甲、统揽各奖项前八名。
第二、少北非遗展示展演方面:渤大少北团队应邀参加省市非遗展示展演8年50多场次。其中,省级非遗展演2次10场;市级非遗展演于文化遗产日、国庆节、春节、古玩艺术节、民间文化节、走各县、进社区、进学校等20多次应邀演出40多场次。弘扬了少北武艺,赢得了文化体育部门领导和社会各界的点赞好评。
第三、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方面:渤大少北团队在校内每年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各院系迎新晚会、各类运动会、武学大讲堂、少北非遗专题讲座、各类文化体育活动中武术表演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少北武功技艺的展示展演,彰显了少北拳的魅力,使少北在锦师院和渤大声名远扬、誉满校园。
渤大(包括锦师院、辽医等)少北第三代具有代表性的主要传人:姜立军、吴广新、赵宝江、成大庆、刘天辉、刘庆国、陆海滢、崔思阳、董延武、陈文成、王东宇、李恒、周旭、刘兵、纪铭、刘殿峰、李涛、刘斌、林旭坤、王子卿、栾洪君、郑钧溅、王君龙、王占山、张静、蒋媛媛、孙桂枝、杭立飞、张娜、李智、徐欣、徐鑫、李宏岩、王璐琼、刘小飞、许萌阳、张宇、孙桂枝、曲连振、王悦、王亮、王晓琳、董瑞昌、江一、刘福库、潘坤、孙建元、王吉庆、刘阔、王明宇、王双红、侯梦瑶、宋新颜、廖翔宇、纪文方、张涛、申成飞、赵明亮、宋佳、郎晓菲、林曌、张灏、胡昊、沈慧莹、钱大野、蒋东奇、李雨佳、张鑫、张一然、徐耀天、袁红、王必琦、张昕等。
对第三代传人的认定、支助、鼓励、鞭策,制定了8个基本条件和3项非遗知识、技艺、名分传送赠授。其确立的基本条件是中国少北拳非遗传承人应具备:1、认同少北武术的价值,有守护、传承的坚定信念。2、曾有拜师学艺的师承关系和经历,应持有少北拳弟子证。3、比较全面掌握该项目技艺和理论技术资料,至少掌握十五套以上少北拳器,有个人录像、图片资料考证。4、具有传承能力,要有五年以上从艺年限和三年以上教龄。坚持常年习练,每年至少授徒传艺1-2人。5、要有自愿担当非遗传人的申报书和承诺声明。6、对少北拳展示展演及传播发展有一定的成绩和贡献。7、武德高尚,尊师爱徒,正直、正义、正派。8、正式确立认定少北拳传人,依据国家、省非遗法律条例、方针政策关于传承人条件、职责和权义的相关规定践行。符合上述条件的少北传人,由少北非遗保护单位颁发证书,载入少北拳省市级和国家级非遗申报书。同时鼓励、协助在当地申报少北拳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申报各级政府认定的代表性传承人。
对第三代传人的支助、鼓励、鞭策的3项非遗知识、技艺、名分传授赠送是指:一是少北不同历史时期图文并茂的全部文字资料无偿传授赠送;二是少北宗师和亲传师父的视频无偿赠予传送;三是颁发3证1标牌:拳师证书、弟子证书和少北非遗传人证书、牌匾。
渤大少北团队10年中,完成了对学员们传授少北拳法、器械套路全部内容的教学训练目标和任务。学员们掌握了少北双功、拳术和器术的基本内容。
传教的拳法包括:八部短拳、三部长拳、十部短打(十六形、廿四手、卅六招、点刚短打一二三四套、柔化短打、开门短打、霹雷短打)、一百零八拿破拿、三经(易筋经、腑脏经、洗髓经)、四象拳、罗汉拳、少北拳、技拳等。
传授的器械包括:六部刀法(八法刀、刀架、霸王刀、十八拦刀、双刀、短刀)、七部剑法(十三剑一二套、群锋剑一二套、达摩剑、双剑、六合剑)、大刀、六合枪、震山棍、阴阳铲、虎尾鞭、单匕、双匕、短棍、护手双钩、双钺、双锤、三锋钺、短梢棍、双梢棍等。
首先,渤大少北学会与锦州少北研究会联合创建了中国少北拳非遗网站, 已达10年,网址:www.shaobei.net。正在升级、审核、修建。建立了三个微信群:渤大少北团队群;少北非遗传承人群;渤大少北师徒群。建立了10多个QQ群。每届建一个群,各校区都建立少北学会群。锦州少北研究会也建立了微信群、党支部群和QQ群。
其次,锦州电视台、锦州日报、晚报、东北新闻网、渤大网站、渤大微信平台等都有渤大少北的身影及相关报道。
第三,根据学校有关方面的希望和要求,我们编著了渤大少北非遗系列讲座和渤大少北非遗教程。我们曾经做过三次专题讲座;张老师生前在渤大做了最后一次讲学。事实证明,少北专题讲座和理论教学,每学年最少应该讲一次课,有百利而无一害。
抚今追昔,1986年在锦师院开始招生少北学员、后在渤大校园贴发招生招新广告、各院系走班招募新人,建立武术团队,延续至今。冬去春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几十年的辛勤汗水、呕心沥血、默默无闻、寒耕暑耘,其成果来之不易。事实上,任何有益的事业只有经过辛勤的劳动,才可能收获丰硕的果实。我们多年形成的心理定势和坚守不移的自励座右铭就是“感念师恩,尽力而为;苦中取乐,贵在坚持;日积月累,水滴石穿;春蝉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待到山花烂漫时,我在丛中笑”。
回顾授徒传艺历史,总结教学管理经验,有利于更好规划未来,有利于继续推动本门武学文化在高校繁荣发展,有利于加强渤大少北团队建设和少北拳传承人培育。使少北武术在持续发展振兴中,经久不息,长盛不衰。少北武术传承发展的模式和途径没有固定的样板,发展道路途径不拘一格,具有多样性特点。渤大的经验有它的独特性和局限性,不是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指导全局的方略和经验,只能是一得之功,一己之见。以下概略总结表述渤大传承实践的体会和感悟,也算作经验之谈,公诸同好,仅供参考。
图1陈健在渤大教学 |
少北宗师张荣时先生于1968年就提出了少北武术遗产的概念。其远见卓识早于国际社会认知非遗的重要性、紧迫感,提前了35年。老人家在他的早期著作《少北武术概论》前言里开宗明义指出“武术是我国几千年来最重要的民族体育及竞技运动。这部遗产具有高度的技能、技巧、技法、技艺。是很值得学习和研究的。”显而易见,张老师传授给我们的是一部珍贵的优秀的武学文化遗产;他老人家也寄希望于我们认真学练、研究和承传下去。
我们清醒的观察到党和国家的政策导向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即传统文化作为农耕文明、草根文化,从被边缘化的窘境中走出来,如今已经登上大雅之堂,转势为现代文明和主流文化。少北拳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定位,涵盖了少北非遗的继承传续、保存保护、弘扬振兴;也孕育着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以及最重要的是传播传统武学文化的核心理念。我国政府非遗保护建立了四级名录体系保护制度,即国家、省、市、县区四级。其保护措施方法有抢救性保护、整体性保护、生产性保护和立法保护等方略。保护工作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保护工作的原则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突破。
少北拳如今已晋入省、市、县区三级政府的保护体系。力争5至10年内晋升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体系。被列入人民政府非遗名录是我们少北团队申报工作的历史功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少北拳之所以能成为非遗代表作名录?最主要的原因是少北拳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为什么要保护它?因为一些依靠口传心授、言传身教和肢体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或流失境外。我国非遗法规定,国家对非遗采取认定、记录、建档等措施予以保存,采取传承、传播等措施予以保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非遗公约,给保护下的定义是:“保护”指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特别是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
少北武术在传承发展的进程中,有过诸多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和成功的经验;同时,也有过不尽人意的失误和遗憾。联想回味我们的发展史,曾经有两次重大的历史机遇没有把握好,延缓了事业发展进程。也可以说是我们没能高瞻远瞩地看清楚、看明白,贻误了战略时机,致使我们在日后的发展中明显滞后,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第一次是上世纪80年代初,正当我们集中精力拍摄《拳师》片,喜庆少北发展高潮来临的时候,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向我们招手,即国家体委挖掘整理传统武术拳种,我们对时局大势及长远影响,缺少足够研判,没能想方设法申报,跻身当代武林。错过了良好的战略机遇期。故此,延迟了整整16年后,迫不得已于1996年重启国家体委评审少北拳,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缴纳了高昂的学费。
第二次历史际遇是2005年,当我们精力集中搞各级组织建设,忙于组织和参加国际国内传统武术大赛,掀起少北拳发展新浪潮时,又一个重大历史机会向我们悄然走来,即申报各级非遗代表作项目名录。我们又一次没有先知先觉,坐失良机。当我们有了灵感、觉醒的时候,时过境迁,再跻身申报各级非遗项目,则一次比一次困难(时值各阶层、各领域、各方面都在腐败变质,集体失道失德失忆的社会环境及金钱、权利至上的时弊)。历史磨难重演,我们又将要走过16年以上艰难的申遗之路(2007年至今)。实难预测何时能达到光辉的顶点。为此,我们已经付出,且行将继续付出沉重的代价,续缴昂贵的学费。为什么总是有平坦的大道可走,我们却偏偏走上曲折坎坷崎岖之路呢?值得反省深思。亦可能是多难兴邦,磨难成佛,世界上任何事业都无平坦的大道可走。在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头,我们的事业发展虽然不很顺利,好在每每都能经过艰苦努力,弥补损失,挽回影响,从而搭上了末班车。
以史为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如今我们需要具体考虑少北拳这个非遗项目应该怎样运作和经营,当务之急需要落实哪些事关战略大局的重要工作。
在我的思想里是把履行和兑现对各级政府的承诺放在首要位置。坚持“申报与保护并重”的原则理念。既不能“轻视申报、轻视保护”,又不能“重申报,轻保护”。申遗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保护的目的是为了传承发展和弘扬振兴。为什么要重视申报?因为我们还不是国家级乃至国际级非遗名录,还有上升空间、还有一段很长的申遗之路要走。简言之,名正言顺,则事业有成(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为什么要重视保护?因为,我们过去对于非遗保护注意力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精力旁骛,没能将保护非遗纳入工作日程。虽然,保护工作受到各方面主客观因素影响和制约。但是,就少北整体事业而言,忽略非遗保护,其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其一,我们已经失去了抢救保护的第一时间。例如,恩师过世,人去艺绝,无法弥补。现在我们只能采取一些补救措施,力所能及的收集张老师传授给大家的武学技艺,以及整理研究创造非遗具体要素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一位资深的文化学者深有感触的谈到,一位民间艺人的离世相当于一个博物馆的消失;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限的几十年,而文化则是不朽的、永恒的,它将流传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其二,我们上报给各级政府的《非遗申报书》中的保护计划未能全面落实到位;各项保护措施尚未形成完备的工作体系,落到实处,仍然处在迷蒙的状态,有被红牌警告和摘牌的风险。其三,我们要申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目前我们要努力充足实力、完备条件,软硬件过关,发挥优势,夺回我们失去的宝贵时空和战略机遇,完成我们这代人的历史任务。可谓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非遗的保护首先是对传承人的保护和对新一代传人的培养。非遗传承人被国际社会称为“人间国宝”、“活的人类财富”。保护现有的传承人,资助其培育新生代继承人早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这不仅成为了国内外非遗专家学者们的一致共识,而且各缔约国政府的非遗政策、法规条例对此都有明文规定和具体措施。我们的恩师张老师是政府命名的首位少北拳非遗项目名录代表性传承人。根据张老师的口述史和授权填写的少北非遗《申报书》中“传承谱系”的整理认定,张老师是少北第七代传承人,又培养我们成为第八代传人,并扶助我们培养了一批第九代传人。我们的使命就是坚忍不拔地继续精心培育第九代传人,同时辅佐少北九代师,培养少北第十代传人。这是非遗活态传承,动态保护,一脉相承,后继有人的生命力所在。基于上述考虑,在渤大授徒传艺、培育少北传人就是我们肩负重大的任务和责任,简言之,历史使命感。常言,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清醒的看到少北武术仍然处在继续创业和创新发展的历史阶段;也可进一步的升高一层面研判,是处于创业和守业的转折时期。这是我们艰苦奋进,努力工作的出发点。
我国各个领域的高端人才都集中储备在高等院校。大学生、硕博研究生是国家、社会及家庭的宝贵财富,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我们少北的未来和希望也必然寄托在他们中酷爱少北武学文化,坚持常年习武练功的同学们身上。他们中的佼佼者、信仰者和坚守者,必将成为少北武术的中流砥柱和新一代传承人。
图 辽宁省教育厅冯守权(右二)厅长视察渤大少北武术传承基地 |
|
我们作为传承人,在渤大传习少北拳过程中,正在潜移默化地逐步树立师道尊严,尊师重道,敬师爱徒理念;逐渐走向“拜师传艺”的长久之路(无论是先学艺,后拜师;或先拜师,后传艺均可行)。要使学生建立起对师父的尊崇、感恩理念。这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传统美德,一定要一代一代延续传递下去(我们尊崇爱戴张老师、尊重老人家一生的辛苦劳动;同理我们的徒弟理应尊重我们的辛劳奉献;徒弟成师后,同样也自然受到他们学生弟子的厚爱和推崇)。师父有恩于弟子的道理,无需隐讳,一定要渗透、讲清、阐明。传承人拥有非遗项目是传承保护的主体,是武学知识技艺的持有者、传播者,是传道受业解惑育人的教育工作者、个体劳动者(脑力体力),是团队的创建者、活动的组织者、事业的开拓者,法律政策的主要责任人。是少北团队大家庭的一家之长,既要要有长者之风,树立传承人的威信、威望和权威。同时,师父也要以身作则,爱护徒弟、,任劳任怨,尽职尽责、不图回报,自律自强。要承担好授徒传艺的责任与义务。
渤大少北发展的模式之一就是星火燎原。即千招百计谋发展,星星之火可燎原;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张老师生前经常讲,“我要的是人。我教你们如能像我这样坚持的有6位就足矣。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从传统文化层面理解就是“民为贵,人为本,得人才者得天下”。事实证明,传播少北拳首先要解决生源问题,要想培养出人来需要有学苗让你教。否则,有师无徒,传承人无用武之地,致使非遗项目和自身技艺会面临失传的危险。通常所云,师访徒三年,徒访师三年。老师要跟着学生走、师父要寻觅得意徒弟。
高校有着传播武术得天独厚的资源和良好的人文环境优势。锦州师范学院时期,解决生源问题由少北老学员们到各系班级去发广告自主招收新学员,然后把队伍拉出校外到市体育场,以武术队的形式早晨学练。进入渤海大学阶段,解决生源问题开始是师父亲自贴告示招新收徒;此后人多势众有了一定人脉基础,为了招生正规、方便、顺畅,同学们建议成立组织,我起名叫少北武术学会。至此就以学生社团组织名义招收新会员。渤大现有百家社团,学校团委每学年都要统一组织各社团公开招新活动。
渤大少北团队每学年的工作流程一般是新生入学后9月末学校安排周六周日百团招新。期间少北老学员需要做大量工作来完成招新任务。接下来,组织召开新老同学见面会,介绍少北武术情况和社团组织机构负责人等。然后开始练功学艺,坚持每天早训和晚训。第一学期校内有迎新晚会、运动会、节日联欢会、青春嘉年华活动等应邀武术表演;以及校外参加省市非遗展示展演、武术比赛,由大二、大三、大四及研究生同学们组队完成表演任务。最后是期末总结大会,由多校少北学会联合举行(滨海、松山、医疗等),其流程:一是表彰大一优秀学员颁发奖状,表彰大二优秀教练颁发《拳师证》,为大三大四颁发《弟子证》,为研究生颁发《传承人证书》(也包括毕业后坚持练功传艺的历届弟子教练同学们);二是三校新老会长、秘书长讲话总结工作及师父讲话寄语;三是各年级武术教学训练成果展示表演及自编自导文艺节目演出;最后聚餐,增进友谊,凝聚团队。第二学期除正常早训晚练外,每年都要组织参加省市传统武术比赛,参加省市非遗展示展演,参与校内各类大型文体活动表演,举办讲武堂、专题讲座,毕业典礼欢送毕业生,学会组织机构换届等。
继而内分普教和选拔教育两个时段。客观上形成了金字塔式选人育才模式。注意普遍培养和因材施教相融合。注重精心选材,发现亮点、定向重点培训尖子人才和痴迷酷爱者。注意运用时空观、行为观察法,摸清学练的目的与内在动因,检验学员是习练一阵子,还是能长久习练、练一辈子。观察其能否树立得住、留得下来,传承得开。制定好考察期和出徒时间。培训成功的几率一般定在2%左右,期望值不必过高。不可能培养一位成功一位,培养一批成功一批。其间受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他们至少要经历三次时间与空间的磨砺考验:第一次,如在校兴趣爱好转移、有成绩满足了、个人欲望不能实现、人际关系激化、准备考研、处理个人生活问题等影响的考验;第二次毕业走向社会后有无稳定的工作、工作与爱好有无联系、安家养育子女等考验;最后待到40岁左右、50岁前事业有成、工作家庭稳定、行有余力,是否能坚持习练也基本定型。不改初衷者所剩无几。无论事倍功半,还是事半功倍,抑或是徒劳无益,都要泰然处之,看轻看淡看开。
图 渤大书记刘阳和校长赵晖到少北武术研究院和传承基地调研
|
常言“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少北非遗走进学校,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时时防范给少北武术带来污点的弊病,守护少北名望声誉和良好口碑。高校少北学员的一般特点是道德水准较高、有文化修为、自制力较强、思想活跃,学技术动作接受能力快、记忆力好,有一定组织能力和自我发展、自主管理能力等。其一般弱点是流动性、流变性大,留在锦州工作的极少。学员更新换届快,眼高手低、懒散惰性,恃才傲物,自我中心,好高骛远,能力不健全,缺乏实践经验、思想政治上不成熟。研究生阶段这些弱点基本没有了。根据这些特点,结合我们培养目标要求,我们把经过一年以上培训的学员一分为四,即横坐标为价值(少北拳价值认同、师生情谊等);纵坐标是成绩(武术成就、贡献,学艺练功表现等)。第一部分是认同价值、有贡献、练功刻苦、有师徒感情,这部分同学是依靠的核心力量、中流砥柱。第二部分是认同价值、刻苦练功、但无成绩和贡献,这部分同学也是骨干力量要积极培养,为其创造条件。第三部分是不认同价值、练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无成绩、无师生感情,这部分同学对策就一句话“走人”,去者不足惜,留者诉衷情。第四部分是不认同价值、有成绩和贡献,这部分人比较难缠,时时注意控制,提防破坏性。解决办法是冷处理,培养新生力量,逐步取而代之。
我认为在武术继承、传习过程中,师徒关系是第一性的、本源的。其他关系都是派生的第二性的非本质的外延关系,都是为师父传艺授徒服务的辅助关系(抑或称作直系关系和旁系关系)。原来我们对学会组织定的原则是团队自治,自己管理自己。实践证明有一定弊端,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必须少民主多集中,高度集权,实行家长制、一言堂、师父说了算。可以参考各方面意见和进行商议,但要行使最后的决定权,防止走偏、误入歧途,造成损失,无法弥补挽回。
在重大活动上坚持“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原则,也是对每位学员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的检验。关键时刻必须要克服困难,夺锦标、争第一,为团队做贡献,不允许辜负师傅的辛劳培养,要出力为少北和师父争光添彩。在与校方及体育、民政、文化等部门的关系上坚持默默无闻奋进,星火燎原策略,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方针,做强做大做优自己,不求不靠不依赖,不得罪不违规。当你有能力、有本事、有东西、有成就、成气候的时候,人家会找你的;当你不行的时候,你只得低三下四去求人家。我们要保持少北人的自强、自信、自尊,不卑不亢、随和谦逊的风范。
从长期规划和努力方向上看有这样几点不成熟的考虑:一是巩固渤大少北传承基地,保持好多年赢得的荣誉成就,做到可持续发展。进而以渤大松山校区少北团队为中心,以辽医和滨海校区为副帅,形成犄角之势,尽力扩展锦州高校少北大学生联合会的传播范围。让少北武术在锦州地区的高校开花结果,艺传四方。二是培养选定好接班继承渤大事业的团队。力争渤大少北这棵大树常青,少北旗帜永久飘扬。三是扩大招新数量,培训出更多的少北新生力量。孔老夫子号称“弟子三千,贤人七十”。我们虽不及圣贤,但理应努力效仿先人,争取弟子过千,传人过百。把渤大少北团队办成团中央、教育部命名的全国高校优秀社团;把渤大少北传承前沿阵地建设成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把将成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少北拳庄严气派、堂堂正正走入渤大校园,走进驻锦各所高校传承发展,这是我们最大的理想和夙愿!
2018年4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