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北武术欢迎您!
加入收藏|关于少北|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少北资讯 >> 文章详情

关于“柔化拳”的问题:

问题:关于“柔化拳”的问题: 林柔刚(论坛元老) 2008-10-25 21:31:31
    柔化拳拳诀:
              心存正气入丹田
              开拳理气入指端
              气路内含发于指
              逆来相随走粘连
              搭手挂扣身相追
              身臂相连巧用推
              滑去千斤翻手去
              步丁贴靠妙在随
    柔化拳说简单也简单,它是手八形与腿八形各出一形相配,24手之中的12手。说难也真难,有拳诀前三句看出,它练到上乘应当为体练意练气练三结合,请教各位师兄师弟,这一层您认为应如何去练呢?
    对后五句应如何理解呢?尤其是“滑去千斤翻手去”之“翻手”应如何理解?
    请哪位师兄师弟介绍一下习练柔化拳的经验。
    谢谢。

答复:柔化较之如何__________看太极一说 布衣(中级会员) 2008-10-26 10:51:52 
太极拳的“神明境界”

张宝银 
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指出:“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说明,太极拳修炼分为三个阶段:着熟、懂劲和神明。 
在武术术语中,“着”、“招”、“式”、“势”四字意义相近,都是指套路的一个拳式和姿势。所谓“着熟”,顾名思义,就是要求对拳势名称达到“熟记”;对拳架套路达到“熟练”;对套路中的一招一式,一势一着的攻防“意念”达到“熟知”,以至能从思想上明确,清晰地知道何时何处何种情况下可以用何“招”何“着”。笔者认为,这就是太极拳的“着熟”阶段。 
何谓“懂劲”阶段?懂者,知道、 明白、清楚、了解、通晓之谓也“劲”,在太极拳中与“力”有着本质不同:劲圆而力直;劲沉而力硬;劲活而力僵;劲多元而力单向;力为先天之本能,劲乃后天而统成。拳谚云:“功夫好练劲难得”,“劲”来源于不断的推手散打研究实践,来源于逐步的“默识揣摩”,深思体悟。 
太极拳“懂劲”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要了解自己,即对于自身之劲、技、法、艺贵有自知之明。要认识自己是钢还是铁,是半斤还是八两。此谓之“知己”功夫。而另一方面必须了解对方,“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要很好地了解对方整体"功夫"的层次和水平,准确地判断和感应对方"劲"的来源、大小和去向。太极拳"懂劲"后,双方在较技中,以“人刚我柔,我顺人背,无过不及,随曲就伸,沾连粘随,不丢不顶”意念为主导,并且双方在比手较技中都应该判断出:“可胜,可和还是不可胜”。譬如:如对方比我技逊一等,我则必胜,此时此刻,我务必掌握分寸,以德为上,友谊第一,点到为止,或者皆大欢喜,或者成为至交,让对方口服心服;如若“棋逢对手”,双方功夫旗鼓相当,此时万勿“急功近利”,侥幸求胜,而应以求和、持平为上策;如对方较我艺高一筹,则大可不必与之周旋,理应虚心向对方求教。笔者认为,“知可胜,为胜;知可和,也为胜;知不可胜,仍为胜。”此乃“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真义也。技不如人而虚心求教,是“输拳不输人”“输拳不为输”,“不以胜负论英雄”;“输人才是输”,“人生无知最可畏”。如若既不知己,又不知彼,好胜自负,虚荣争强,唯我"英雄",不顾一切,强攻硬拼,势必一败涂地矣。此为一勇之夫,乃庸才耳。况且如此不计手段,以赢人为“宗旨”,纵然取胜,既非我太极之道,也谓之“赢了拳,输了人”。所谓打手至上技击第一,这是对太极拳艺的亵渎和对武林友谊的轻蔑,实不可取,且可叹可悲。 
太极拳的"神明"阶段,是太极拳爱好者应该追求的最高层次。必须指出,到达这个境界需要不间断的求索、探讨、揣摩和深思;必须忌急躁,懒惰,忌骄矜;要务正道循序渐进,不断进取"功练一日,技精一日","用功日久".渐渐体悟,自会"豁然贯通";"日新不已",逐阶登攀。自可"及于神明"。 
太极拳以意为主,以气为用。“意”在任何一个阶段中都起着支配和主宰作用。但是各个阶段的“意念”内容各有不同。太极拳"神明"阶段的意念,不是“熟记、熟练、熟知”;不是“人刚我柔,随曲就伸,沾连粘随,不丢不顶”;而是“无形无象,全体透空”,“浑然无迹,妙手空空”,“一物无有,极其虚灵”。在这些“意念”的支配下,我之一举一动,纯任自然,“刚柔俱泯,一片神行”,时时处处无有丝毫之牵强和僵滞。此时此刻,我是一无所有,而又应有尽有,无边无际,无极无限,无涯无垠,无穷无尽。有形而无形,无形而有形。 
太极拳“神明”阶段的推手较技,双方不是皮肤肌体外在的“沾连粘随”,而是在一定的距离之内虚空的“敷、盖、对、吞”,是“意”和“气”的感应、体现和高层次的应用。当此之时,双手不是在“推手”,而是在“推气”;不是在用“劲”,而是在用“意”;不是轻灵敏捷水准的比赛,而是“虚无”有无的印证。此时,我之身形“若空气之不可见,若阳光之不可捉,如黑夜之不可知,如‘神灵‘之不可测”。我之身形,让对方看得见,摸不着,抓不住,找不到,甚至看不见。而对方之劲、招、技、法、艺此时全盘落空,丝毫无用。我之取胜,不是将对方打倒打翻,而是对方失却平衡自倒自跌;我不以“借势借力,乘隙用招”“无敌”而取胜,而是以对方用尽千招万技,而对我“无奈”自告败北。笔者认为,这正是太极拳的"神明"境界。也是对于太极拳这门学问和艺术研究的真谛所在。 
或问:“以君之论,如何对付两人耶?”答曰:“由一无所有改为应有尽有,分而击之,各个击破。”又问:“如何对付多人耶?”答曰:“双拳不敌四手,好汉不胜人多”,对于一种艺术的爱好、探索和追求,与一发千钧之搏斗完全是两码事。太极之道,根本宗旨是强身健体,而拳技之研究是为强身健体服务之手段。技击至上,非我太极。另外,凡探求学问,研究艺术,其思想方法万勿单向,偏激和钻牛角尖?quot;计其一点,不及其余"是错误的。西楚项籍善“万人敌”,果能“敌万人”乎?倘能如此,何有垓下之败?太极拳艺,“益寿是上乘,打手是本意”,健身是根本,技击是手段,如若本末倒置,则是对于太极的无知,背离太极之道远矣。 
问:“君如是说,想必已达神明境界矣。”答:“笔者愚鲁,差之甚远。”笔者浅见乃演练、体悟之心得体会,但太极拳“神明”之境界,非此莫属,笔者倒是深信不疑。笔者循声寻迹,曲径探幽,对太极“懂劲”阶段的延伸,“神明”阶段的去向,做了一点理性的求索和寻觅,而不揣简陋,抛出去的是“砖”,旨在引出“玉”来,确切与否,企盼恳请同仁和各家赐教不吝。

 

答复:回复林柔刚 少北-弟子(论坛支柱) 2008-10-27 14:29:44 
把其中的:(走,身.)两字决真正悟透后再说吧,不要好高务远.

答复:练拳体会 少北一兵(初级会员) 2008-10-30 23:27:28 
    学练书法时,我们总要找些字帖,如王羲之、柳公权、颜真卿的字帖、碑刻等。虽然绝大多数人自知是达不到上述那些大师级的水平的,但总要有一个努力的方向和高标准的参照。
    练拳也如此。虽然大多数人自知是达不到大师级的上乘水平的,但对如何练达上乘应该有所思考和探究,不能因为难于练达上乘而停止思考和探究‘高'、'远'功夫的脚步。

答复:答: cjsh001(论坛元老) 2008-11-1 0:21:19 
  1. 前三句(这一层):我是参照少北朱砂掌内气功去行气。
  2.翻手:我认为是一臂双开的意思。
  

答复:参悟得法 武术爱好者 2008-11-3 21:51:03 
逢刚必化,化中有柔。柔必带刚,刚尽化生。一味傻练,不动脑子,岂能得法。


关于我们|广告合作|联系我们

电话:   手机:18842969555   邮箱:355041811@qq.com

中国少北拳官方网站  地址:中国-葫芦岛

Copyright© 200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辽公网安备21140202000008号
访问
2
8
0
9
3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