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2008-11-09 所属分类:少北资讯 作者:林柔刚(论坛元老) 访问统计:123
问题:说说武术的“武"字 林柔刚(论坛元老) 2008-11-9 22:30:54 谈武术的“武”字 武林中人谈及武术时一般必解释一下武术一词,而说武术一词时又常常要解释一下武术的 “武”字。前些时,影视武打明星李连杰老兄在一次央视关于“武术如何走入奥运”的访谈节目中不无得意的说:中国人是爱好和平的,从我们古人的造字法就看出来了,停止的“止”和“戈”组成一个武字,停止用戈,要和平,不要战争、消灭战争。止戈为武嘛。不单是“阿杰”这么说,奥运期间好多武林中人都如是说。不错,中国人是爱好和平的,但是,止字在这里是停止的意思吗?非也。武字能如此解释吗?不能。这也不能怪他们,要怪只能怪老祖宗——春秋战国时的楚庄王。据《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楚庄王打败晋军后,他的手下有一个叫潘觉的人,建议把晋军的尸体堆成一座小丘,以告诫后人军事力量的重要性。然而楚庄王却说:“非尔所知也,夫文,止戈为武......夫武,禁爆、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大盖意思是说:你有所不知呀,武力是为了消灭战争用的,止息兵戈,才算是真正的武功。这从武字的造型上可以看出,即“止戈为武”。于是,止戈为武便成了后人对武字本意的经典解释。其实,这样的解释并不确切,武字代表的是征伐,而并没有“止戈”的意思。我看楚庄王之所以要这么讲,不是为了要讲武字,目的是为了说明事理。而后人却误会了,以至以讹传讹直到今天。 武是会意字。金文的武,上部表示武器,像戈,下部表示行走,像脚趾(止)。甲骨文中的止是象形字,像人脚,人行走站立都要用脚,止的本义指脚,后此义写作趾,停止是后起意义。金文的武就像一个人手执武器(戈)行走或站立。因此,武的本意为征伐、示威、显示武力,确定战功、战争停止。至于(1)指与战争相关的事:武装,武器;(2)指与击技相关的事:武艺,武术;(3)勇猛、英武、威武;(4)指足迹:踵武;(5)长度单位——半步......等都为后来意义。
答复:人人皆知的__________ 布衣(中级会员) 2008-11-10 10:10:52 这是人们附会的说法_____-以至现在,其实不然,武能止武,其它就不能吗?这都是人人皆知的戏言,宗师也说过很多次,但没有林师弟说的那样历史,内涵那样的丰富而已_________看来林师弟对武了解的详尽,还是书读的多好_________-
答复:顶一下 大鹏展翅(论坛元老) 2008-11-10 12:57:29 【武】在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字义基本是一致的,止为足趾,持戈而立或行走以示威武,说明我们的祖先在创造文字的时候,武的本意不应当是楚庄王说的武,更不是现代意义的武,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也是引用楚子的话来解释的,因为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的第一部字典,自东汉以后的字典都是以这个版本为基础的,以至于我们现代常用的汉语字典对武的解释都没有跳出这个圈子。中国的文字由复杂到逐步简化,自从许慎的【说文解字】对武是这样的理解的,又有前人的典故,对【武】的字形简化就按照【止戈为武】的字义,形成了现在的武字,止戈,顾名思义停止战争,停止战争就必须放下武器,戈之所以称为武器,是因为有锋刃,仍然有锋刃的戈还生长在这个【武】字的身上,也就失去了武的意义了,只有把锋刃去掉收藏起来,最后把戈字一撇藏到武字背后,只留其干,或留其弋,弋是来复箭,古时射鸟用,以示止戈,也就是后来所说的【止戈留干弋,藏锋是为武】,有悖我们祖先对武的真正含义。 我们通常说动武为动干戈,干与戈都是武器,干是防御武器,戈是进攻武器,大动干戈是把所有的武器全部用在战场上,因此也有大动干戈是为武之论,我国有很多的文字是一个时期代表一个时期的含义,其字义也随着政治和历史条件的需要在不断的变化,楚子他不会不知道我们祖先创造【武】字时的真正用意,但他按照楚国在当时所处的历史条件和政治意义,提出了止戈为武而被后人延用,其实汉代也有以武禁暴整乱之说,后来以至于现在也有以武力消灭战争之论。不论是止戈为武也好,以武禁暴整乱也好,用武力消灭战争也罢,其目的都是为了和平。 对武术而言,武的概念就不同于上述武的含义,武术中的武是单打独斗,个体行为,上述的武是指战争,群体行为或者说是部落和国家行为,武术中的术是单打独斗中的技、艺、手段。上述的术是战争中的战术、战略、兵法。它们有本质的区别,不能统为一谈,连哥也好,其它武林人士如是说也罢,用【止戈为武】来解释武术中的武,显然是即不懂我们祖先对武的含义,也不明武的现代意义,因为这是风发牛不能相提并论的两码事。 少北武术讲无武不出术,术从武中来,对武术而言,人不但有武,也要有术,有武无术,武夫也,有术无武,懦夫也,无武无术,庸人也,有武有术,高人也。
电话: 手机:18842969555 邮箱:355041811@qq.com
中国少北拳官方网站 地址:中国-葫芦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