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2015-09-09 所属分类:武术新闻 作者:张杰 访问统计:440
二十二年前,我从美国东海岸搬到位于美国西北一隅的西雅图,再也没有离开。如今,这里已经成为我的第二故乡。我之所以这样做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出于对李小龙先生的仰慕之情。布鲁斯•李当年在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学习哲学,从此开始踏上了他的哲学武术之路。1973年逝世之后,他的遗体和魂魄又重归西雅图,安葬在城东的义工公园里。从那时起,他和这里的湖海江河、雪山冰川、常青的森林、四季不谢的花木常相厮守。在这片曾经哺育过他的土地上,在美国西 北多情如画的大自然的怀抱里,李小龙得以安息,融入永恒。无论是作为一个华人武术家,还是作为一个武术哲学的探索者,抑或是作为一个成功的功夫影片巨星,这里是他精神的摇篮和事业的起点;他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也为这里的山川凭添了几分壮美和柔情。他的名字和这座以一位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叱咤风云的印地安酋长的姓氏命名的城市,永远联系在一起。
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拜访”小龙先生的情景。那是二十一年前的一个宁静的秋天的下午,我独自一人来到李小龙的墓前。他的墓修建在一道山梁顶上,坐西朝东。西面可以遥望普捷湾辽阔温柔的碧波,东面拥抱着卡斯卡特山脉雄伟沉毅的身姿。说来也怪,我刚走进墓园,原本晴朗明媚的秋空,突然变了脸色。浓重的乌云伴着海风从海湾方向持续不断地涌来,淅淅沥沥的雨水将他的黑色大理石墓碑洗刷得格外晶莹耀眼。这里的墓园修建得宛若公园,花木葱茏,整洁静谧,很切合布鲁斯罾李生前一清如洗的品格和玲珑剔透的心田。没有这样的品格,怎能在巨大的荣誉面前坚守道德的壁垒?只有超凡的悟性,才能依托前人的智慧,书写出“截拳道”的辉煌。
我默立在小龙先生的墓碑前,将手轻轻地放置在碑顶上,想和这位我十分敬仰而始终无缘得见的前辈兄长做一次心灵上的接触。
我轻轻地抚摸着冰凉的碑身,一霎那间,他的一生像电影里的蒙太奇从我的脑海里依次闪过。我似乎看到了一颗不甘寂寞的灵魂,为了将中国的传统武术文化推向世界而大声疾呼,上下求索。我后悔竟然忘记了给他带来一束鲜花。继而又想,对李小龙最恰切的纪念在于科学地总结他的经验和认真地发扬他的精神。想到这些,顿感释然,那一道横亘在阴阳两界之间的藩篱,似乎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从那以后,闲暇时看望小龙先生就成为我的一项重要的生活内容,一个习惯。而和他的每一次心灵的交流和碰撞,都使我对他的了解愈加深入;对他付出的艰辛和劳动,体会得更加深刻;对他身后留下的遗憾,则感同身受。李小龙的影响至今长盛不衰,并不仅仅在于他殚精竭虑创造出的“截拳道”的世界;也不仅仅在于他的铁拳、飞脚和常胜记录。作为一个文化和精神的符号,他代表着中国武学悠久的传统和渴望走向世界的新的时代精神。今天看来,这种精神又远远超出了武学的范围,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渴望拥抱世界,融入未来的时代趋势和历史潮流。
二
两年以后,我再次看望小龙先生,赫然见到他的墓碑旁边竖立着他唯一的爱子李国豪的墓碑。虽然在这之前我已经从媒体的报道中得知国豪在影片《乌鸦》的拍摄现场死于非命的消息,但是当他们父子二人的墓碑并排矗立在我的眼前时,内心的震撼和痛惜之情,依然使我泪如泉涌。李国豪恰恰是在李小龙逝世二十年之后,追随其父而去的。我不禁感慨,造化为什么这样无情无义,这样不公平,这样捉弄人?
国豪是被一把道具手枪里射出的真子弹夺去生命的。终年只有二十八岁。关于他的死因,疑影重重,给人们以质疑的可能和想象的空间。他一生只拍摄了两部影片,《乌鸦》是第 二部,尚未全部完成。我有幸看过未完成版的《乌鸦》,他那俊朗的外形、蓬勃的朝气和矫健的身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虽然严格说来,李国豪并非一个职业的武者,他所擅长的也不纯粹是中国功夫,但既然是李小龙的儿子,又是功夫片演员,他的生命与其父的命运,与中国武术就必然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联系。他的人生际遇也只有从中国武术发展的大背景给予鸟瞰和透视,才能得其底蕴。可以这样说,李国豪的遭遇,实质上是李小龙为将武术推向世界而付出的人生代价的一部分。
以后,我曾多次去“看望”这一对父子。每次都引起我的深思,关于他们父子的、以及关于中国武术的深思。
这一对父子的人生悲剧,折射出中国武术发展道路的崎岖和走向世界的艰辛。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即来自外部世界,也来自中国武术自身。
说到中国武术自身的状况,可以用一句古人的诗句来形容:“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武术萌芽于生产力极其低下的远古时代,逐步发展和大成于中国封建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并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历史平台上,衰落于政治、经济、科技、军事全面落伍、国家被动挨打、民族尊严扫地的封建社会的末世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社会形态的进步程度,决定了武术的命运。武术能否走向世界,不能脱离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发达程度。国家实力是弓,武术是箭,弓强才能箭硬。所以,武术发展的当务之急,是积极地融入中国国家实力全面提升的整体事业中,以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为主攻方向,兼及其他。这是国家长期、稳定发展最急需的,因此应该是武术发展的战略思考之首要的内容。
其次,武术对自身的定位要明确,更要准确。中国武术经历了一个由少数人单纯的防身、谋生手段,逐渐向大多数人健身、强身、身心修炼的生活方式演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武术的功能、内涵、社会文化角色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时至今日,武术的主要功能体现在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增强群众体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激发群众爱国精神和培育爱国情操这个国家战略任务上。同时,中国武术浸透着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以“天人合一”、“中和”的哲学理念和“和为贵”的道德境界为依托,体现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特点。这种思维方式和特点的核心就是对和谐的渴望和追求以及必要时以战止战、以戈止戈的决心和意志。这种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的展示和推介,才是武术走向世界的工作重心,而不是一门一派的单打独斗,一招一式的口传心授这种旧式手工业式的零打碎敲和老牛慢车。相反,武术走向世界是一个系统工程,大到武术与整个国家发展战略的协调,小到武术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都需要统一规划,举国家和全民之九充分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假以长期不懈的努力,才有可能逐步登顶。重中之重是首先要敞开心扉,让世界了解和理解武术中蕴含着的、既传统又现代的普通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和聪明智慧。如此方能水到渠成,引导世界乐于一窥并逐渐步入中国武术的殿堂。
武术走向世界,本质上是武术融入世界,拥抱世界,而不是武术去领导世界武坛。中国武术争的不是一把椅子。必须明确,任何交流都只能是双向的,以相互尊重为前提,以取长补短为圭臬,以互利双赢为宗旨,以促进世界的和谐与和平为最终目的。一切固步自封、自我神话、妄自菲薄的陈规陋习都必须扫荡,中国武术要努力做到神定气闲地迈开双脚,走向世界。
搏击可以作为先行官,为武术走向世界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套路的恢复、编创、推广要紧随其后。武术理论研究的重点之一是对武术与生活方式、思维模式的关系,以及武术哲学内涵的历史纵深发掘和如何现代化的全方位的探讨,并将这种研究结果向世界及时推介,以配合上述搏击发展和套路编创的内容。最重要的是要全力搞好群众性武术活动的开展。这是武术发展大业的基础。
武术事业的发展,还要处理好和商品社会的关系。真正意义的武术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了商品的品格,而不可能不食人间烟火,做纯粹的逍遥游。在目前初具规模的现代商品社会,武术更不可避免地具有了现代商品的性质,成为一部分人追逐和积累财富的手段和工具。但是,武术要健康地发展,既要运用好商品和市场的杠杆,促进武术的快速发展;又要提倡武术人对自身作风、品格、境界的追求和磨砥,保证武术健康地发展,做到健康、从容、快速地走向世界。
半个世纪以前,李小龙单枪匹马地勇闻国际武坛,只手擎天地将中国武术推向世界,其勇气可嘉,影响巨大,付出的代价也令人震撼,令人痛心和扼腕。离开国力的强大后盾,个人的努力和奋斗,其效果无论如何都是有限的。这种时代的 局限,非李小龙之过,也不是他所能左右的。如今,时代的进步,国家的强大,越发衬托出这位一代英杰高尚的人格、超迈的境界和先驱的光彩。展望未来,在中国武术涌向世界的大潮中,李小龙依然是那朵历久常新、万众瞩目、光耀千古、永远引领潮流的晶莹的雪浪花!
走笔至此,不禁心潮起伏,一个振聋发聩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如果说李小龙父子的命运与中国武术的命运血脉相连,荣辱与共;那么,中国武术与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命运不也有着这种同呼吸,共命运的血肉关系吗?目前急需韬光养晦、有所作为、以稳健而势不可挡的的脚步坚定不移地走向世界的中国武术,不正是我们这个前所未有的“中国梦想工程”的生动写照吗?国运强,武运兴;武运兴,国运更强!让武术与我们的祖国一起,坚定不移、神定气娴地走向世界,拥抱世界,造福世界,与世界共享太平与和谐!
最后谨抄旧作二首如下,作为本文的结束,并权当一瓣心香,遥祭这一对传奇父子的在天之灵,纪念他们为推动中国武术走向世界作出的贡献。
赞李振藩小龙先生
惊世截拳赞神功,有口皆碑李小龙。
琴心剑胆民族魂,铁骨侠肠百世雄。
霹雳腿担病夫耻,闪电拳扬中华风。
日陨中天大星落,至今扼腕怨天公!
为李国豪先生悲歌
奇案沉冤哭国豪,小荷初绽骤香消。
身手矫捷凌空燕,风神俊爽云中雕。
冷雨伤身寒入骨,黑枪夺命倍蹊跷。
泉台父子双雄会,心海难平起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