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北武术欢迎您!
加入收藏|关于少北|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武术 >> 文章详情

嘉庆十五年抄本《易筋经》


笔者在研究《易筋经》版本过程中,见到了诸多公藏私藏的刻本和抄本,也参考了众多学者同仁的研究著述,深感一个好的版本是取得研究突 破的关键所在。据已有的研究,刻本《易筋经》目前只能上溯到清道光时期(如笔者所藏的“来鹿堂”本《易筋经》),而抄本则至少在明末清初就已经存在了(如西谛本《易筋经义》)。

早期的存世抄本很少见,所以就殊为珍贵。除西谛本外,还有康熙时的述古堂本《易筋经》,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据清嘉庆时人周中孚的《郑堂读书记》记载,有《易筋经义》抄本二卷,可惜未见此本传世。

笔者曾偶得一部嘉庆十五年抄本《易筋经》,这部《易筋经》是与《祝由科》合订在一起的,抄本第一页“祝由科秘文序”之下有“嘉庆十五年夏四月薰沐敬录”字样,全书没有抄录者名款及印鉴等信息,抄本长24.5厘米,宽13厘米,竹纸,楷书。

这一抄本的特别之处是,其正文内容未见于已知各种刻本、抄本《易筋经》。而其《易筋经意篇》与马一贞校刊《易筋洗髓经》(友竹山房藏板)一致,紫凝道人《跋》则较多见。

鉴于此抄本的版本价值及内容的罕见性,笔者特将全文整理公布,以便同仁研究参考。由于全书是手抄而成,其中有一些讹误在所难免,笔者仅略做校勘,其他均照录原文。

原文中凡明显有错别字的,将正确的附在尖括号“< >”中,有缺漏的在方括号“【 】”中补上,所参照的其他版本不一一指出。

易筋经意篇

大哉,吾乃天地之粹,非同万类比也。盖人身之内有五脏,按:五行,犹有外五关,所动眼耳鼻舌肢之五用也,式思,目视久而伤肝,耳听久而伤肾,鼻喘久而伤肺,口食多而伤脾,意虑多而伤心,此外五关所耗而伤内五脏,世人莫之知也。予阅是【经】,真五气朝元之功也。行之时,先仰卧以定神,含眼【光】而不视,肝气勿耗也;收耳韵而勿听,肾气勿耗也;匀鼻息而勿喘,肺气勿耗也;缄舌气而勿言,心气勿耗也;用手揉胃宽大,【脾】气勿耗。守中之要,是为得法。揉而后杵,杵而后槌,槌而后打,如式百日工夫,吾气俱足,神凝精满,始言却病延年,【终身坚】壮,不饥不寒,再行功完克足。前任后督,二脉盈满,然成佛之基,修仙之要立矣。不由此而进修,李道无基而已矣。《传》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如斯言,稽古非修身之书,遭始皇焚之,古典不全乎!幸得达摩东来,授著《洗髓》《易筋》二帙,传与世。噫!吾人岂不若禽兽也哉?!夫禽之微者鹤也,而能寿;兽之小者狐也,有仙。切思人知之而不行,是思其功夫绵长之故,惧其难行也。况莫知之乎?!勿思得之易而失之速,虽然斯久难其功为他人耶,《论语》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若不立,何道之有?愿夫吾蜚为己之心诚,至勇而行,何久不到,何难之有?果如是,以行功夫,二年之后,勇若顷王,力如子胥,直相类也,终身坚壮,不怕饥寒,房战【取】胜,泥水水探珠,比小坚用者也!果后弃世入山,修道成仙,止在反掌间耳。勿负余言,亦非谬语也,予闻其言也,未见其人也。

易筋经后跋

紫凝道人曰:余读《易筋经义》,因悟世之缁黄两家,李遒者多如牛毛,成者稀如麟角,非道之难得,实因缺此一段工夫,内无基本耳。既无承受之地,又无勇往之力,或作或辍,或中道而返,或既得而失,或优柔不断,皆不识之故也。如禅定则有入魔之虞,道<导>引则有废倦之虞,清净则有几【成】而败之虞,泥水则有迸鼎之虞,服食则有燥湿渴之虞,是皆无比<此>功夫,非受道器也。引而伸之,即刻<耕>与读,若有此功,富贵圣贤,基之可得;微之负贩经营,能行此功,亦能任重致远;下而丐夫牧竖,能【行】此功,亦不迫于饥寒。而况病者得之即安,怯者得之即强,外侮闻之而摄足,乏嗣行之而能延祀,老者得之则康壮而寿,少者得之纯粹而精,女红得之勤而不怠。是举天地间,人人应用之功也。由此知达摩大师所云“基之作佛”之语,岂不信然!此法不炼不成,一炼即成,小炼小成,大炼大成,久炼久成,永无退敝。吾不知人间复有何利益足以加之哉,复有何【妙】义足以加此也。是在知之者而好之而乐之,以求至于其极。斯不负所传,亦不负历代祖师留辞拔引之意耳。或问得行功之要,曰:智、仁、勇,不达,又问,日:信传志恒,如是而已矣。

五段调手论(代揉法)

凡行此功,须静室,避风光,饮热水一杯,使内和畅,行时汗出,诸病可从汗去也,换去腰带,另用蓝布大带,宽二寸许,平缠,不挽结,不使折,聚成咎,亦不可过紧。

五段调手讲义

此功以聚气为主。开欲内舒,合欲内聚。开时膝微曲,直腰收腹,遂即引手如法,堆时直膝,膝骨上从耳自骨里提起,小腹上缩,腰微曲,肩胸上前俯就,上下相凑,遂即引手如法,气自聚于腹内下。凡言开堆皆同,呼吸则不论开推皆如常,不可闭气,手势亦不可用力。盖易筋原为内功,故用力则气遂外走,不能向内,故其开堆皆以内为主。手法虽各不同,不过借以顺其气势耳。

五段调手式初段

两手端平与乳齐(开,手指微湾<弯>,手心向上),反手与肋(开,手心向下),两手双垂(堆,手心向外时微湾<弯>),提手与乳齐(开,手心向上),转拳(手心向里),两手双出(堆,两前手平出),骑马式,两腿外分二尺许(仍堆),起身,两手双举直上,两腿收回尺许,转手(手心向前),落时与肩平(开,两前手直立),并时<拳>(推两手时遮面门),双点(将双手放平),两手双开(开时手分开与肩平),转手(堆,手心向上),两手双落打丹田(虚拳打丹田数下),起手与肩齐(开),两手双出(堆,就势前伸微弯),回手与肋(开,手心向下),两手双垂(堆,不可伸直,微湾<弯>,手心向外),打(堆),提手与乳齐(开,与初仝)。

二段  两手与乳齐(开,反手大食指作捏式),两手双出(堆),两手双回(开,就捏式收回与乳平),反掌外控作别式,两手双出(堆,手心 外别破骨缝),两手双开与肩平(开),两手双落打丹田(堆),起手与肩齐(开),两手与心(堆),起手与肩齐(开),两手双出(堆),回手与肋(开),两手双垂(堆),打,提手与心乳齐(开)。

三段  两手端平与乳齐(开,十指具伸,微握),反起掌与肩齐(手心向外),权手插心(堆,两手插心口,手指朝里,左指押右指),两手双起【与】鼻平(编者注:此处原有一“勾”字)(开)(开两手时与肩平,十指俱屈),两拳攞心(堆,两虚拳,右拳在左拳前,相垤,拳空如透心气),两手双起拉开(开两手时与肩平,手做拉式分开),两手背相对至心际(堆,手指弯朝下),两手双起分开(开),并拳,双出双开(堆手时与肩平),转手(手心向上),两手双落打丹田(堆),起手与肩齐(开),两手与心际(堆),起手与肩齐(开),两手双出(堆),回手与肋(开),两手双垂(堆),打,起手与乳齐。

四段  两手与丹田(堆,双手下垂,大指食指对手心与丹田),起手与肩平(开),两手与心(堆),起手与肩平(开),两手双出(堆),回手与心齐(堆),两手下垂伸直(两手背对),手背对打数下(十指微弯),回手(堆),虚拳双垂腰眼(不拘数),两手手作拳顶腰眼(堆),打。

五段  反掌外推(堆,手心向外),合掌抱回(开,手心向里,十指尖相对,与乳平),二手各三次,复反掌外推(堆),双开与肩平(开),转手,落手下垂插地(身背直,不屈,两手至地,两腿屈),起手(两手直上,作托天式),落时与肩平,并拳,双点,转手(手心向下),两手垂至胯际,微向后,下摔,提手与乳齐,两手双出,转手,两手下垂至胯际,下摔(五次),自提手与乳齐,下摔(五次,手法皆仝)。

补顶式  两背梃直,下按,掌伸直,指尖相对,作骑马式,下按,起时背仍直,如是者三次。又将两臂梃直,帖筋后捎尖向外,作骑马式,下按三次。又将右手按顶上,左手按右手上,十指用力下按,作骑马式,顶项用力,上冲起,亦三次。以上三式,头、项、身皆须挺直,勿仰勿俛。

探海  开足直身,两手尖相对,下按,翻掌,虚拳,直肘提起(如般<搬>重物状三次)。又如前按下提起至膝间,两手外分,绕至中间端起,直身,手至心际,翻手向上托起,两臂伸直。又将右手五指滔齐下勾,猴拳式,由面前至脑后一绕,又向右一勾,至太阳傍,左亦如之。又将右足尖拧向左,曲左膝,身向左倚,回首,自右肘下看足跟,左亦如之。

搬角  开足,以左手搬右太阳,俯身,自右至左起身,视正左。又俛身至右起身,视正右。又俛身至左起身,视正左。右手搬左,亦如之。毕,以两拳软处轻捶太阳十数下。

堆气  仰卧床上,手不扶床,上身自折处起,腿挺直与上身并起,如元宝式,则腹中气自堆起硬实,凡功内聚气时,与此意同。此式正所以使人喻聚气之法,兼以顺聚气之力也。

打法  功内打丹田处,初不必打,次使人用手掌拍之,次使人用拳捣之,次用木槌打之,皆六七下。功后打法,用豆袋打三寸香为度,早打头,午、晚打胸,前晚后又打头。凡打头功夫,先打额,次打顶,并眼窝、鼻梁皆须打之。

功夫次第  初学先将第一段早午晚各用十遍,不必打丹田,即双落丹田处,亦轻落不打,用毕,即用聚气法,四五次。十数日后,曲神渐熟,聚气渐顺,然后添第二段,每次用五遍,并添补顶法,毕,仍用聚气法(自初学至末,凡功后皆用此法),每早用毕,用豆袋打头,午晚打胸际,及晚后不用功时,又打头。又十数日后,觉腹中略有坚意。每段应打时,便使人用手拍之,或自用拳打,凡打时,微以身向前迎之。又五六日,再添第三段,每次用三遍。又两三日,再添第三段,每次用三遍。又两三日,再添第三段,亦每次用三遍。又两三日,再添第五段,每次用两遍,皆早午晚三次。

凡打之早晚与打之轻重不能预定,视人禀赋之壮弱、工夫之疏密,总以著打时自觉绰乎有余,不可晚<勉>强为得。宁失迟,勿失早;宁失轻,勿失重。

大约至五六十日后,腹甚坚硬,始可用木槌打,自轻而重,以渐而进,即于六七下内,亦自轻而重,再则打丹田,后又拳捣胸际六七下。五六十日后,胸前满起,功后打胸前时,便可上至心下至丹田皆打之。補顶既久,觉甚坚寔,每早功后,便可铁砂袋打,袋长七八寸,粗如盅等,捧<棒>槌内装铁砂五斤,开足立,两手执袋,自下摔上打之,先额后项,打数十下。然打时,先须以豆袋打良久,再以砂袋打。至百日后,胸前气满两肋,两肋皆用豆袋打,次则背后亦打,又须用降真香术小棒槌打,约长七八寸,粗如鹅卯<卵>,顶欲少锐,以便捣肋缝也。

凡初学聚气,腹中不能便坚硬,须缓缓以意揣摩之。十数日后,自觉聚气矣。大率脐上心下先起,脐下数十日后方起。总以小腹两旁不突起为妙。

双手推开玉石关,翻手拉来攢住拳,伯<霸>王举顶<鼎>千斤力,白猿献果在面前。

双手推开门两扇,双脚剁<跺>倒铁门关,在<左>右哪吒双探海,海底捞月送上絃。

关于我们|广告合作|联系我们

电话:   手机:18842969555   邮箱:355041811@qq.com

中国少北拳官方网站  地址:中国-葫芦岛

Copyright© 200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辽公网安备21140202000008号
访问
2
7
8
6
6
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