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2015-09-11 所属分类:传统武术 作者:李佳瑾 访问统计:486
摘要:文章以武术文化产业发展为视角,对其发展历程进行了探讨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武术文化产业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并呈现出阶段性特点,但由于受法律不足、体制机制僵化、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条和核心技术薄弱、专业人才缺乏等因素的制约,使得当前我国武术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处于一种规模较小、集群化和集约化程度低的状态,最后提出完善立法、政策、实施品牌战略和专业人才建设等发展对策。
关键词:武术文化产业 阶段 回顾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2)12—0019—04
1 前言
在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今天,以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产业已得到长足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时代背景下逐渐兴起的,已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武术是独具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文化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因此武术文化产业作为中国文化产业的优势产业,也伴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而兴起。
目前国内关于武术文化产业的研究还比较少,对武术文化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武术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武术产业化的内容、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和竞争力研究等方面[1-5],而关于武术文化产业发展历程回顾及对策研究则更少。自改革开放以来,武术文化产业就伴随着文化产业发展环境的不断改进而发展壮大,在取得良好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而当前武术文化产业正值全新的发展时期,为使武术文化产业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少走弯路,推动其更好更快地发展。本文拟从武术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入手,从文化产业发展的角度对武术文化产业进行阶段性划分,并指出文化产业阶段发展特点下武术文化产业所取得的成就,最后分析探讨当前制约武术文化产业发展的因素,针对问题提出一些合理的对策,以加强武术文化产业发展建设,使武术文化产业发展更大、更强。
2 武术文化产业发展历程回顾
2.1 武术文化产业起步阶段(1978-1985年)
它是以文化的流通领域的发展为标志,特别是娱乐业从无到有的起步,有力地冲击着既有的文化观念,刺激了全社会文化消费的滋长气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开始建立录音制品出版社,并进行录像的生产和经营,自此音像业在中国迅速发展。此外在接受了港台大众文化的熏陶后,演出公司特别是结合电视业和电影市场的发展也逐步成熟[7]。1985年国务院转发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把文化艺术作为第三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列入国民生产统计的项目中,这事实上确定了文化艺术可能具有的“产业”性质。
这时期武术文化产业的娱乐和影像产业也处于一种起步阶段。改革开放后,香港首批涌入内地影视市场的就是一些功夫片,经典的电视剧有《大侠霍元甲》、《陈真》、《陈真传》、《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等,掀起了内地功夫片的观看热潮和习武热情。由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也使少林功夫和少林寺声名远扬,轰动了全球,并带动了周边武术服饰、器械和餐饮等武术文化产品及服务的发展[8];而这些娱乐行业的发展,也催生了视觉媒介的产生和发展,那时的影像厅主要是播放功夫片,人们都千方百计地去看[9];另外武术刊物也逐渐兴起,如《武林》、《中华武术》和《拳击与格斗》等。
2.2 武术文化产业自发培育和成长阶段(1985-1992年)
文化开始出现了产业化趋势,产生了一批文化制造业、文化服务业和文化消费场所,以雨后春舞般涌现的广告公司和演艺公司为标志,出现了各种形态的文化企业。1991年,国务院批转《文化部关于文化事业若干经济政策意见的报告》,正式提出了“文化经济”的概念。1992年,在“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同年出版的国务院办公厅综合司编著的《重点战略决策一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一书,明确起用了“文化产业”一词,这是我国政府主管部门第一次用“文化产业”概念[6]。武术广告、表演、培训机构和教育都得到了发展。
如《陈真》播的正火时,主演梁小龙和演路易安的合拍了爱德电饭锅打广告,里面有武术打斗场面,虽然是电饭锅广告,但也侧面宣传了武术。而一部《少林寺》的热播,也带动了嵩山少林武术表演在国内外的发展,1987年嵩山少林寺武僧团培训基地的成立就是最好的说明,它还带动了一些少林武校的成立,如1986年少林寺文武学校、1990年少林寺寺内武校和功夫基地的成立[10]。这时期学校武术教育从单一的课堂教学,走向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发展道路[11]。体育院校自1989年开始,单独设立武术专业,把武术列为主干课程,把武术理论基础、中国武术史等列为主干课程。1992年的全国大学生运动会,首次将武术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2.3 武术文化产业走向自觉阶段(1992-2001年)
1998年文化部设立文化产业司,标志着我国政府把发展文化产业纳入了政府工作的体系,2000年10月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首次以国家官方文件的形式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2001年在《文化产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明确了“十五”期间中国文化产业的基本方针、主要目标和任务。以影视制作公司的出现为发端,文化产业逐渐由流通业扩展到制造业和服务业,从较小规模的事业单位发展到大的文化企业集团[6]。武术文化产业的制造业、服务业、图书出版、教育培训和影视业也在这一时期走向自 觉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末期,武术的发展开始注意市场化运作,与一些企业联手,进行系统化的研、产、发的运作。中国武术协会成立了产业发展委员会,与企业联合在上海成立了上海泰戈武术发展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了中鼎国际武术发展有限公司和中武奥体武术发展有限公司,邀请一批经济学家介入大型武术活动和赛事的策划、运作,如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的召开、散打王争霸赛的开锣和第一届散打世界杯的诞生等,都产生了相当规模的产业值[12]。此时与武术相关的制造业也逐渐出现,于1996年成立的盛阳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是一所民营企业,主要生产太极服、武术服、及散打系列服装,跆拳道器械、散打器械以及健身等产品[13]。
同时,随着90年代图书出版和报纸发行的快速增长,1998年出版了《中国武术百科全书》,涉及到武术广泛的知识领域,此外还出版了《武术初级教程》、《武术教学与训练》等指导武术教学的课程。武术培训机构也逐渐兴起,如由国际武术节散打冠军陈增伟于1998年创办的少林武术学校,少林弟子培训基地和少林武术武术散打等机构都纷纷成立[14]。这时期武术影视不仅在国内发展火热,还进一步跨出国门,以成龙、李连杰为首的武术演员纷纷闯荡好莱坞,出演了《尖峰时刻》、《尖峰时刻2》和《龙之吻》等经典影片,成功引发了继70年代李小龙后的新一轮国际功夫热,提高了武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2.4 武术文化产业加速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
2002年,根据加入世贸时我国所作出的承诺,对部分文化项目和文化产品经营,实行不同程度的开放,为中外文化产业的合作与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同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发展中国文化产业的战略构想。2006年8月,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把文化发展纳入国家发展的总体战略加以统筹规划。2007年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2009年,国家在国务院层面上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的振兴规划和系统化政策等。在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市场化的进程中,开始向民营企业逐步开放文化内容制作领域,并且开始吸收社会资本发展文化产业的许多领域,如演出、电影、电视、音乐、动漫、游戏和互联网等行业,取得了重大进展[15]。至此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性产业的高度,武术文化产业的各个产业也因此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以网络游戏、动漫产业为代表的新兴武术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以信息产业带动了武术文化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武术万维网”、“中国武术网”和“中华武术网”等网站相继成立,武术论坛和武术网络商城(网上书店、服饰、纪念品等)发展迅速,3G,4G网络带来的移动声讯、移动影像服务等多媒体使武术爱好者可以便捷地享受丰富的武术网络资源。自2004年中闻网络游戏产业全面进入“大运营商时代”以来,部分国产网游开始起步,如中国自主开发的民族网络游戏《剑侠情缘》、《梦幻西游》、《刀剑ONLINE》等一大批国产网络游戏极具民族特色,制作优良[16]。从2007年3月起,由中美合作的“新武侠新文化”项目正式启动,拟把金庸、古龙等十多位作家的武侠作品改编为动漫作品,未来几年武术题材的动漫将蔚然成风[17]。
以影视、期刊、出版、网络和报刊为代表的媒体产业依然是武术文化产业的主打。翻拍的《神雕侠侣》、《天龙八部》、《笑傲江湖》、《新少林寺》、《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等长篇武侠电视连续剧曾席卷荧屏,武侠电视剧渐渐成为流行文化中的一阵浪潮[18]。这时期武术产业还出现了利用民营企业的资金、管理人才来促进其发展的新形式,以少林武术和禅宗为题材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的成功运营,就是一个典塑的例证[19]。
武术教育、培训、竞赛、演出及相应的服务业、制造业的发展则给武术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发展平台。一些专门从事武术表演的公司相继成立,各种形式的武术商业活动已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展开,由嵩山少林寺和英国“Wheel of Life”公司合作的少林武功表演,足迹遍及英伦三岛和欧洲16个国家,所到之处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20]。“世界传统武术节”和“2008年北京武术比赛”等国际(地区)比赛的举行,极大地促进了武术竞赛国际体系的建立;近年来国内还推出一些武术创意竞赛,如由国武公司联合湖南卫视共同打造的“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率先登场,随后各大电视台纷纷推出“武林大会”、“武林风”、“英雄榜”和“武术散打功夫王争霸赛”[21]。通过武术与商业相结合的道路,不仅丰富了武术竞赛形式,还拓宽了武术市场。武术教育培训也逐渐走出了国外,2004年11月首尔孔子学院于正式挂牌成立,成为世界上首家挂牌的孔子学院,目前全世界已有286所孔子学院和272所孔子课堂。武术作为中国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已经走进了多家孔子学院,将武术作为教学内容,不定期地举办有武术特色的培训活动,极大地推动了武术的对外交流和跨国传播。
而区域发展则成为武术文化产业的推动力,如河南的嵩山少林寺、陈家沟、湖北武当山、山东梁山、四川峨眉山、福建蒲田南少林寺等开始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各种自然和社会资源,大力发展武术旅游业,另外旅游业还催生了相应的武术文化产品,如武术服饰、器械、道具、纪念品、武术食品等的发展,既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还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应,同时多渠道地宣扬、传播了武术文化,推动当地武术产业的发展[12]。
3 武术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法律不足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政策大多停留在行政性规定和管理条例上,上升到法律层次的行业政策非常少。武术文化产业政策则几乎没有。一些《电影法》、《出版法》、《电视法》、《演出法》和《电信网络法》都没出台,而且武术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是以“点”的角度出发的,受法律不足的制约,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在内容机制、管理权限等方面有所局限,缺乏统一与衔接,难以形成武术文化产业法律规制的整体性制度框架和宏观导向,无法从根本上克服部门之间利益纷争和协调上的缺陷[15]。
3.2 体制和机制制约
由于武术文化产业缺乏相关法律,使得适应市场经济模式的武术文化产业管理体制还不够健全和完善,政府职能转换还不到位,管办不分、政事不分、政企不分、事企不分的情况仍然存在。地方间因为经济利益的矛盾,相互之间的协调不够,存在一定的垄断、保守思想,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武术文化产业的发展;其次,当前仍然留有明显的重管制轻促进的计划经济法律体制倾向,侧重官方的主导地位,以行政命令干预市场运行,无法达到完善市场机制和转变政府职能的预期目标;第三,没有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和机制,造成武术文化产业缺乏发展资金,影响产业规模和效益;最后由于武术文化产业的特殊性,其市场主体运行机制不够完善,武术文化产业与武术文化事业还没有实现真正的分离,影响着武术文化产品的形象,导致武术文化产亚的发展非常缓慢[22]。
3.3 产业政策滞后
国家在提出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后,制定了各种各样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但仍存在相关政策性法律滞后的现象。如武术文化产业政策与文化产业战略不配套、武术文化体制改革的实践结果与预期目标出入较大,出现了武术文化主体的发展与武术文化体制改革相背离的事实:一是武术文化主体之间行业发展不均衡,制约了一些行业的产业化进程。二是投资武术文化产业的资金风险加大,而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是实现我国武术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环节。武术比赛、武术商业表演存在公正性、公平性、管理体制过死和经费不足等问题,武术旅游产业未得到相关政府的重视,严重影响了武术文化产业的规范化和规模化,制约了武术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23]。
3.4 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发展不平衡
产业链条细小和脆弱与等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和发展不平衡相关,当前武术用品业发展较为成熟,而武术竞赛表演业、健身娱乐业等核心产业发展滞后,各种武术中介产业如信息服务、经纪代理业等几乎缺失[24]。而受地理和历史传统因素的影响,使得武术各种产业的发展呈现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如河南嵩山少林武术因其悠久历史和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电影,使得当地的武术文化产业的各个方面都发展迅速且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而、河北定州则侧重训练器械产业的发展,南京的武术服装业发展势头良好等[25],有武术传承的地方如嵩山、峨眉和武当等地武术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而非武术传承的地方则相对滞后。
3.5 产业技术力量薄弱
高科技的落后也是造成产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高科技在文化产品生产领域从内容到形式、从生产方式到传播方式都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文化产品生产的发展和创新,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最重要的支撑。影视动漫《功夫熊猫》和《花木兰》也是利用高科技进行制作、加工和处理,再恰当地融人中国特色的功夫元素,在世界各地掀起了一股习练中国功夫的热潮,而武术是中国的民族特色文化,却因为中国电影业和演出业的制作、加工、欣赏都还停留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而与发达国家存在养很大的技术差距[23]。
3.6 缺乏专业人才
产业的发展靠技术,而技术的研发则靠人才。我国武术人才一直是遵循计划经济的模式来培养的,而熟悉金融、财会、税制、营销、策划和中介等方面的武术经营管理人才和研发人才如负责武术市场规划、高素质的企业家和经纪人、武术营销人才和武术产品研发人才等严重稀缺;另外我国武术健身、中介服务、武术用品售后服务、服务营销与管理的方式都非常落后。在我国具备武术知识的人才往往缺乏应有经营意识和知识,而一般经营者又缺乏武术运动知识,懂武术的高素质的管理经营型人才严重不足制约了武术产业市场化的发展[25]。
4 武术文化产业发展对策
4.1 加快武术文化产业立法,深化产业体制改革
由于行政性规定和管理条例与法律相比,在执行过程中随意性较大,严重阻碍了武术文化产业的正常、有序发展。因此要加快与武术文化产业发展相关的《电影法》、《出版法》、《演出法》和《网络法》的出台,使武术文化产业的各种政策法律化,从根本上克服部门之间利益纷争和协调上的缺陷,推动各产业发展走向法制化的道路。要进一步健全适应市场经济模式的武术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一统天下的局面,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符合现代武术文化产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加大对垄断性部门、行业的体制改革,努力遏制并改变资源配置不公、行政以及行业垄断等问题。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和机制,加大武术文化产业的资金投入,扩大产业发展规模,提高效益。
4.2 完善相关产业政策
要制定与武术文化产业战略相配套的武术文化产业政策,使武术文化主体的发展与武术文化体制改革相一致。要逐步完善武术文化资源使用政策、投融资政策、财政税收政策,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建立武术产业结构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市场政策等主导性政策,优化文化产业政策环境。加快制定武术竞赛表演、教育培训、武术网络文化服务与武术旅游理等方面的政策,完善武术文化管理体制和市场运行机制,使武术沿着合理化、规范化的道路发展[22]。
4.3 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
合理的产业结构,是保障产业间协调发展的基础。坚持调整改组相结合,支持鼓励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武术文化产业。核心产业是整个武术文化产业的基础,也是带动整个产业升级的原动力,因此要积极推动武术竞赛表演等核心产业的发展,同时还要开发体育技术、信息咨询、体育保险等中介服务产业和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改造提升传统文化,开发创意武术文化产业。积极推动武术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实现武术文化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升级。由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因此要合理布局,协调武术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关系,进而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使武术在各个地区协调发展[26]。
4.4 实施品牌战略,打造核心竞争力
一个好的文化品牌,能够催生和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壮大。要实施文化品牌战略,就是要重点攻关,生产一批文艺精品;就是要挖掘资源,创造一批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就是要加强培养,推出一批文化名人。可以说,一个好作家、一个好演员、一件好作品、一张好报纸、一个好频道,就是一个品牌,就是一大产业[22]。同样武术文化产业也可以通过国际知名武术明星如成龙和李连杰等树立武术形象大使来提高武术的国际影响力,还可以打造与武术相关的综艺节目、报刊、竞赛和表演节目等品牌来推广、宣传武术,区域发展也可以结合当地武术特色打造区域武术品牌以少林寺为例,由少林寺到少林武术、少林旅游、少林文化、少林产业——这些由少林寺衍生而来的一系列多样化的“产品”,形成了“少林”品牌的连锁反应。同时要与时俱进,利用高科技技术,着眼市场需求,开发高质量的武术创意产品,通过打造武术品牌,提高武术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来打造核心竞争力。
4.5 加强武术文化产业专业人才的建设
打破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的武术人才培养,大力培养和引进经营管理人才、体育经纪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等体育产业急需的各类人才,特别是武术经营管理人才,通过建立专门的武术专业人才培训机构,开设金融、财会、税制、营销、策划和中介等方面知识的课程,使得懂武术的人也懂得如何经营管理武术产业。其次,在人才的造就和培养上,还要不拘一格,从国际上引进创新人才、策划人才、外向型人才,为武术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积蓄人力资本,占领世界武术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高地[27]。
参考文献:
[1]李鸿禄,刘同为,周刚.武术文化产业化发展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83-85.
[2]李金钟.中国武术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体育研究,2011(5):333.
[3]金添泉,张茂林.21世纪武术产业化与可持续性发展的思考[J].搏击•武术科学,2008(8):13-15.
[4]李义杰,李云鹏.略谈武术产业的概念和意义[J].产业研究,2009(3):43-45.
[5]王家忠.中国武术文化产业及其竞争力研究[J].巢湖学院学报,2009(3):122.
[6]欧阳友权.文化产业概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7]蔡尚伟,温洪泉等.文化产业导论[M]. 上海:复旦人学出版社,2006.
[8]张振中,王学良.武术影视对武术运动传播发展的积极影响与作用[J].搏击•武术科学,2011(11):10-11.
[9]http://www.xici.net/d61226424.htm.
[10]http://zz.houxue.com/xuexiao232-0--0-d---.
[11]徐才.武术学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12]金添泉,张茂林.21世纪武术产业化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 搏击•武术科学,2008(8):13-15.
[13]http://www.supsun.com/%e5%85%ac%e5%8f%b8%e7%ae%80%e4%bb%8b/.
[14]http://zz.houxue.com/xuexiao232-0--0-d---/.
[15]陈少峰,朱嘉.中国文化产业十年(1999—2009)[M]. 北京:金城出版社,2010.
[16]http://games.qq.com/a/20090112/000184.htm.
[17]武展.武术动漫一武术文化传播新路径的可行性研究[J]. 搏击•武术科学,2012(5):28-31.
[18]http://www.nihaotw.com/xw/xwfl/yl/200706/t20070630_148037.htm.
[19]李金钟.中国武术文化产业发展策略研究[J].体育研究,2011(5):33
[20]栗胜夫,邓杰.武术表演市场经营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3):318-320.
[21]汝定,虞定海.武术创意产业的勃兴与展望[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4):11-14.
[22]张纳新,中国武术文化产业发展策略研究一以河南省武术文化产业发展为例[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6):699-703.
[23]王磊.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 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24]李永健.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学术论坛,2010:263.
[25]林显鹏.体育产业发展研究[D].1994-201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26]杨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体育学刊,2012(4):30-38.
[27]陈飞飞.体育文化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1):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