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北武术欢迎您!
加入收藏|关于少北|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少北文库 >> 文章详情

中国武术源流及葫芦岛武术史话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武术的源头始于远古祖先用木棒、石头等打击野兽的方法。到了新石器时代末期,在各部落间频繁的战争中军事格斗技术从生产技术分离出来,成为武术的源泉。夏、商、周时期,武艺与生产劳动分野,进一步与军事、教育、礼仪等社会活动结合,并向多样化发展,使武术诞生伊始就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春秋战国时期“角力”、“拳搏”、“击剑”等已成为军事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出现了较为系统的武术理论。如战国时人著的《剑道》、《管子、七法》等。当时齐国习武之风盛行,有“齐人隆技击”之说。吴越是宝剑之乡,象精于“手战之道”的越女剑客,侠士秀出于众者颇多。见义勇为,为知已者死的原始武德观念初步成风。

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几个朝代武术发展有五个明显标志:一是正式出现了“武术”一词,最早见于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501—531年),“偃闭武术,阐扬文令”。二是出现了套路形式的“剑舞”、“刀舞”、“双戟戏”等。对抗性的手搏、角力有了进一步发展。三是射骑武艺受到空前重视。四是梁简文帝亲自编著了历史上最早的兵器谱“马槊谱序”。五是武术与养生逐渐结合。晋代葛洪自幼习武、骑射刀盾无不精熟,年长著《抱朴子》,倡道教养生之说,将道教养生功法引入习武之中,对武术从军事中相对独立出来,有决定性影响。

宋元时期是古代武术体系初步形成时期,标志是拳械技艺进一丰富,套子武艺有了发展,有了单练和对练等;同时出现了打擂比武的“露台争交”;从而从军事中相对独立出来,沿着自身的规律发展。这主要是从宋代始使用了统一的训练操典——教法格,并由中央派武艺高强的“教头”到各地传授技艺。为武术普及起到了巨大作用,民间结社的武艺组织蓬勃兴起,这期间出现了以练武卖艺为生的民间艺人,充盈了民间武术的大舞台。

明清(1368—1911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社会阶级矛盾的尖锐,对武术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一时期,流派林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繁荣局面。自明代始,以戚继光、程宗猷、茅元仪、觉远和尚等为代表,对宋代以来的武艺作了系统的总结整理,大量的武术专著问世,如吴殳的《手臂录》、洪转的《梦绿堂枪法》、黄百家《内家拳法》、张孔昭《拳经拳法备要》、王宗岳《太极拳论》等。明清时期武术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流派林立,如少林拳、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八极拳、通背拳、翻子拳等近百个拳种。

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冷兵器的消亡,武术基本上从军事中脱离出来,成为强身自卫的运动。随着时代的变化,武术逐步成为中国近代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19世纪60年代始,近代西方体育开始传入中国,在西方体育的冲击下,我国武术也发生了变化,进入辛亥革命后,曾把武术作为中国体操。随着各项运动的开展,中国人也开始组织自己的武术团体,如“精武体育会”、“体育研究社”、“中华武术会”、“致柔拳社”、“武当太极拳社”等。1927年6月,国民党政府在南京成立了中央国术馆,并相继在24个省建立了县以上国术馆300多所。这一时期中国武术完成了近代历程,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和人民体育的一部分,得到蓬勃发展。武术被列入各体育学院的正式课程。武术竞赛规则、运动员等级,武术段位等正式实施。国家设立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每年举办不同类型的武术比赛,使武术真正走上了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的轨道。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习武者在6000万人以上,也就是说每20人中就有一人习武,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形势的发展,武术正在逐步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兴起了武术运动。中国武术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中国武术代表团先后访问了50多个国家,有40几个国家的武术团体和个人来中国学习武术,有80多个国家成立了国际武术联合会。中国武术正在走向世界。

1990年第11届亚运会,武术被列为正式的比赛项目。目前,全国上下正在积极争取2008年武术成为奥运会项目。

葫芦岛地区武术的起源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锦西沙锅屯洞穴遗址”)。说明葫芦岛的武术源流与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是同步的。葫芦岛地处关内外的咽喉要道,是古代武林侠客出关入塞云游闯荡的必经之路。相传秦代在葫芦岛境内督修秦始皇东巡行宫碣石宫,以及辽西段长城等的将士们在驻地操练拳脚功夫就“染及边民”,以开后世武术之风。隋炀帝、唐太宗李世民多次东征高丽国路经辽西地区都曾在当地招募善器械搏击的健壮男子入伍。元明时期被尊为一代武林宗师的张三丰故里就在辽西,张三丰自幼习武,后入少林,再走武当山成为武当派的鼻祖。明末清初在我市推动武术事业发展的武术家已见经卷,如祖大寿、袁崇焕、洪承畴等,至今当年演武场旧址仍依稀可见(龙港区望海寺山城子一带)。唐代在虹螺山上所建的龙泉寺是佛教禅宗临济宗在东北的祖庭,清代临济宗和尚所习少林开字门武术传 入,从此掀开了葫芦岛地区少林武术传播的先河。清末民国年间民间武术日显发达,当时河北山海关一带和河北沧州一样是中国北方的武术之乡,许多知名武师如赵国伦、唐达、张宇时、王辑清等在此设场教武,关内外学者趋之若鹜,武风染及葫芦岛乃自然之理。

葫芦岛武术真正繁荣时期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相继在我市流传的武术拳种有少北拳、通背拳、太极拳、少林拳、螳螂拳、八极拳、戳脚翻子拳、地躺拳、形意拳、八卦掌等十余种,70年代代表人物有通背拳师王永发,少北拳师姜君良、少林拳师岳成连,80年代代表人物有少北拳师韩振博、王志成、梁程栋、张晓东、刘基林,通背拳师郭荣堂、刘庆友、曾凡敏、凌仁明,太极拳师郑玉良,少林拳师李长荣、张永清、翟红印,螳螂拳师王殿洪,形意拳师张希华等。90年代代表人物有太极拳师陈志刚,少北拳师张军、孙利、廉景明、杨春涛、孙仁涛。少林拳师李海鹏。通背拳师张振佳、齐青,八极拳师唐玉秋,戳脚翻拳师张洪国等。

进入21世纪之后葫芦岛的武术运动呈蓬勃发展态势。目前葫芦岛市日常习武者一万人以上,是各项体育活动人数之最。而且还在不断地向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方向发展,先后有经正式批准的武术馆校8家(葫芦岛武术学校、陈家沟太极拳馆葫芦岛分馆、绥中关东少林武校、葫芦岛大黑山武术学校、葫芦岛保安培训学校、葫芦岛少北拳俱乐部、葫芦岛虹螺蚬武术馆、葫芦岛跆拳道训练馆)。武术已经成为葫芦岛市乡土教学的主要课程之一。连山区高桥中学全校师生学练少北拳,龙港区在全区中、小学中普及太极拳。2000年我市建昌县被评为第三批全国武术之乡。

葫芦岛市的武术运动员在国际、国家、省以上的各级各类比赛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张军、李海鹏等运动员获国际大赛金牌3枚,国家级大赛金牌25枚、银牌30余枚、铜牌30余枚,省级比赛获各种奖牌达百枚。成功承办了2004年”渤船重工杯“全国传统武术交流大会。

近年来武术为宣传葫芦岛促进中外友好往来,提高葫芦岛市的知名度做出了积极贡献。我市少林拳师翟华女士在新加坡、捷克等地开设武馆,每年派多批外籍学员来葫芦岛市交流学习。意大利腾龙武馆的史达尼先生先后率领30余人来葫芦岛学习少北拳。著名电影演员陈之辉多次来葫芦岛市学习少北拳,他曾在《三国演义》中饰演大将徐褚,《水浒传》中饰演扬雄。并在《皇太子秘史》、《血溅鸳鸯》等多部武戏中担当武打主角。

国内知名武师多次来葫芦岛市传艺、著名武术家少北宗师张荣时数次来葫芦岛传授少北拳,著名太极大师陈正雷先生亲自参加陈家沟太极拳馆葫芦岛分馆开馆仪式。

2002年中央电视台体育人间栏目组拍摄的30集电视记录片《今风·细语·江湖》中《张荣时与少北武术》的许多运动员和场景都选择葫芦岛。辽宁电视台《乡土纪事》在拍摄辽西地区土生土长的拳法《少北拳》时的外景就选择葫芦岛市的龙湾公园。

近年来葫芦岛市的武术爱好者中对武学研究颇有成就,1985年王永发同志等编著的《通背拳》一书正式出版发行。1999年由王志成同志主编的《中国少北武术》一书在全国发行。张洪国同志已成为多种武术刊物的专栏作者。

近年来葫芦岛市的武术组织健康发展。1984年由李长荣、韩振博、梁程栋、张晓东等发起成立了葫芦岛市第一家青年拳社。1987年李长荣、韩振博同志等组织成立了龙港区武术协会。2003年1月18日葫芦岛市武术协会成立,韩振博同志当选为第一届市武术协会主席。并相继成立了市武术协会通背拳研究会、少北拳研究会、太极拳研究会、少林拳研究会、跆拳道研究会。目前,在葫芦岛市体育局的科学引导下,葫芦岛武术协会正在调整完善葫芦岛市武术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力争用十年的时间赶上全国武术发展的整体水平。

葫芦岛市武术工作者、爱好者正紧紧围绕葫芦岛市第二次创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题,为葫芦岛市的经济振兴、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贡献更大的力量,迎接葫芦岛地区武术春天的到来。
关于我们|广告合作|联系我们

电话:   手机:18842969555   邮箱:355041811@qq.com

中国少北拳官方网站  地址:中国-葫芦岛

Copyright© 2005-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辽公网安备21140202000008号
访问
2
3
9
5
6
8
7